天天看点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作者:文典纪史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文|文典纪史

编辑|文典纪史

朱元璋晚年之时,以“图谋不轨”的罪名诛杀了许多忠臣良将,那些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被杀光,这导致了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以后无人可用。

不仅是新帝继位孤立无援,因为朝廷中有能力的大臣几乎都被朱元璋杀光了,导致军事政权都落在各地藩王手里。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炆不得已只能用削藩来震吓那些藩王。在藩王之中,数燕王朱棣实力最强,于是削藩便先从朱棣身边开始。

于是燕王朱棣便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历经四年,终于在1402年登基为帝,成为了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史称明成祖。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的成功,也离不开他身边的忠臣良将,其中有一位朱能将军,更是立下了许多战功。

这位朱能将军,可以说是明成祖朱棣的左膀右臂,在“靖难之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惜天妒英才,这位将军仅仅只活了37岁,便病逝于军中。他死后被朱棣追封为东平王,谥号武烈。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少年将军意气风发

在《明史·朱能传》中记载:“父亮,从太祖渡江,积功至燕山护卫副千户。能嗣职,事成祖藩邸。”

也就是说,朱能的父亲,朱亮,在明太祖朱元璋开辟大明的时候就跟随朱元璋了,还曾跟随朱元璋渡江,因为他作战有功朱元璋便把他升为燕山护卫副千户。

朱能继承了他父亲的职务,在藩王府邸那时候就跟随朱棣了。可以说,朱能是朱棣身边的“老人”了。在明成祖朱棣北征的时候,朱能就跟随朱棣降伏乃儿不花。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彼时朱允炆正在削藩,还是燕王的朱棣便假称生病,实则在招兵买马,锻造武器。朱允炆也暗暗加强对朱棣的防范。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朱棣为了在大军到来之前做好准备,便命令亲信朱能、张玉率领八百将士进入卫王城。这也从侧面说明,朱能此时早已跟随朱棣多年,已被朱棣视为亲信。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前夕,派朱能、张玉去攻打北平。朱能与张玉二人用计谋杀死了张昺、谢贵两人。

这两个人前者是北平布政使,后者是北平都指挥使,都是明朝极为重要的官员,这说明了朱棣对朱能能力的认可。

在杀死张昺和谢贵以后,朱能又和张玉等人攻打北平九门。在朱能等人攻占九门之后,朱棣便率军占领了北平,然后才发动了“靖难之役”。

可以说,朱棣可以快速占领北平离不开朱能的厮杀,而占据北平又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先决条件,所以朱能在在发动“靖难之役”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在这之后,朱能就被封为指挥同知。在明朝时,指挥同知是从三品官,权利很大,这说明朱棣对朱能的重视。

然后朱能又奉命去往级蓟州,因为当时建文帝朱允炆的心腹马宣逃往了蓟州。朱能此行蓟州的主要目的也是诛杀马宣。

在诛杀马宣之后,朱能又去了遵化,并招降了遵化守兵。

朱能又随大军去往雄县,在月漾桥与杨松、潘忠对战,并且捉拿了他们,又在鄚州降伏了杨松与潘忠的部下。

当时朱允炆派耿炳文讨伐朱棣,驻扎在真定。没了杨松与潘忠的助力,朱能率领士兵直捣真定,一举降伏耿炳文。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南军战败以后,就退回了滹沱河南岸。其他将士都劝说朱棣不要追击,因为南军虽然这一次战败了但是还留存有一定实力。

只有朱能独自率领三十名骑兵追击到滹沱河。朱能骑着马一鼓作气冲向南军。南军看着勇猛的朱能,惊慌之下被踩死了几万余人,还有三千多人投了降。

这一英勇事迹也使得朱棣亲自写信慰劳他,并且升迁他为都指挥佥事。

朱能又跟随朱棣大军支援永平,赶走了吴高,攻克了大宁。在此之后,朱棣把士兵分为五队,命令朱能率领左军。军队在郑村坝与李景隆大军交战。

朱能与其他四位将军率领的军队越战越勇,虽然李景隆军队人数众多,但是终究是不敌朱能与其他将士之勇,最终战败。

朱能此人颇受朱棣重用,多次重要战役中都有朱能的身影。在打败李景隆之后,朱能又参加了广昌、蔚州、大同等多地的战役。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在白沟河作战之时,朱能为前锋,打败了南军悍将平安。一路攻打到济南,驻扎在了铧山。

此时南军占据有利地形,南军处于高地之上,根据地形高低落差来布阵攻打燕军。即便如此,朱能还是打败了南军,并且降伏了南军万余人。

在跟随军队攻打沧州时,又斩杀了南军万余人,可见朱能之勇猛。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危急之时挺身而出

朱能虽然勇猛,但是行军作战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东昌之战的时候,朱棣亲自上阵率军,却不料陷入了盛庸与铁铉军的包围之中。

朱棣被围困,包括朱能在内的将士自然要拼命救援。

朱能与张玉便入阵厮杀,在这次厮杀中张玉战死,只剩朱能拼死保护朱棣,终于杀出重围,护送朱棣回到军营中。

朱棣在夹河作战时,燕军的一员猛将谭渊当场战死,这使得燕军士气大减。就在燕军遭受此挫折之时,朱能率领大军赶到。

这使得燕军士气大振,最终打败了南军。在藁城与平安再次交战,朱能又打败了平安,一路追击平安到真定,顺势攻占了彰德与定州,还攻破了西水寨。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又率领轻骑一千余人攻破了衡水,俘获了指挥贾荣。又攻克了东阿、东平、汶上。

在淝河之战时,王真战死,燕军屡屡战败,这时候燕军军心不稳,许多将士已经萌生退意,纷纷劝说朱棣撤兵。就在这时候,朱能又一次挺身而出。

他说:“汉高祖一开始时十次战役九次失败,却最终夺取了天下。现在我们屡战屡胜,不过遇上了一点挫折就要撤兵,也只能向他人俯首称臣了!”

朱能的话鼓舞了燕军将士,坚定了朱棣夺取天下的心。其他将士见此情景也不敢再说撤兵的话。

于是朱棣便带领大军向南出发,一举击败了平安的银牌军。都督陈晖率军前来支援平安,又被燕军击败。又击败了灵璧军队,擒获了平安,降伏了十万多人。

朱能战功赫赫,被升迁为右军都督佥事。在泗州之战中,朱棣命令朱能、丘福两人带领数百名士兵组成敢死队,从南军后方悄悄潜入。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因为朱能与丘福带领的敢死队的悄然袭击,使得南军阵脚大乱,朱棣趁此机会发兵,打败了南军,攻占了泗水。

夺取了泗水之后,接下来就是淮河。打败了盛庸军队过了淮河以后,朱棣率军直下扬州,直逼南京。

渡过长江以后,朱棣率军直攻金川门,这是夺取天下的最后一道障碍了。没想到李景隆与谷王朱穗直接开门投降。

自此朱棣入了金川门,攻克了南京城。在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棣在南京登基称帝。纵观朱能的这两次挺身而出,每一次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可以称得上是朱棣的“救命恩人”。第二次,稳定了军心,为朱棣登基为帝奠定了基础。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惜叹爵位只袭12代

1402年朱棣在南京继位,称为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废除建文年号,沿用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第二年改国号为永乐。

至此,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便是论功行赏。按照朱能的战功以及朱能对朱棣的“恩情”,他的封赏必不会少。

在论功行赏之时,他的赏赐仅次于丘福。丘福可以说是“靖难之役”第一功臣,被朱棣封为淇国公。朱能的战功仅次于他,说明他的功劳也是不小的。

朱能被朱棣授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

“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是一个荣誉称号,就和现代的“优秀教师”类似的荣誉称号。不过这个称号也分三六九等。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奉天靖难”在明朝时期为二等封号,象征着此人在“靖难之役”中是有功之臣。一等封号只有明朝的开国功臣才能拥有,这说明朱能的地位仅次于开国功臣。

“特进荣禄大夫”是武官的散官称号,为正一品,明朝时武官散官称号共有三十种,“特进荣禄大夫”是最高级别的武官散官头衔。

“右柱国”是武官勋号,是按功行赏的,同样是正一品,是武官最高级别的勋号。

“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是有实权的官职。明朝设立的都督府是可以执掌兵权的。而在都督府中级别最高,权力最大的就是都督。

朱棣可以让朱能成为执掌兵权的官员,可以说是十分信任朱能了。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朱能还被封为成国公,一年的俸禄有两千两百石,并且朱能的“成国公”爵位还可以世袭。

朱棣给予朱能的赏赐几乎都是最高级别的,这足以说明朱棣对朱能的看重,也从侧面说明朱能此人能力不俗。

在朱棣继位第三年,也就是永乐二年(1404年),朱能又被任命为太子太傅。这说明明成祖朱棣对于朱能的信任和能力的看重。

永乐四年(1406年)七月,由于安南陈朝外戚叛乱,朱棣派往陈朝的使臣也被叛军所杀,于是朱棣便封朱能为“征夷将军”,前往安南讨伐叛军。

朱能和西平侯沐晟一起出征,在广西、云南兵分两路讨伐安南,朱棣也亲自出来送行。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可谁料,在当年十月,朱能率领军队行至龙州,便因水土不服病死在军中,死时年仅三十七岁。万万没想到,一代猛将竟是以这种方法离世,令人惋惜!

朱能的离世也令朱棣心痛不已。朱能和张玉本来就是朱棣的“左膀右臂”,张玉已经在东昌之战中阵亡,朱棣自然更加珍惜这“剩余的一臂”。

再加上又有朱能自小追随的情分在,更令朱棣心痛。朱棣将朱能葬于昌平,追封他为东平王,谥号武烈。

朱能此人,胜不骄败不馁,有勇有谋,敢说敢做,平时友爱兵士,所以当军中士兵得知他的死讯之时,全都悲痛流泪。

朱能死后,便由他的儿子承袭了成国公爵位。朱能的儿子朱勇也是战功赫赫,最后为保护明英宗朱祁镇战死沙场。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细数每一代成国公,似乎都继承了朱能的能力与风范,每一代都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都在坚定不移的追随大明。直到第十二代承爵的朱纯臣。

彼时,李自成已经带领大军攻打到北京。崇祯帝便召来朱纯臣命他携带密诏秘密辅佐太子。谁料崇祯帝看走了眼,朱纯臣竟然向李自成投了降。

朱家十一代忠良,便在此刻戛然而止!

朱纯臣大开朝阳门,主动向李自成投降。原以为主动投降会得到李自成的重用,可是没想到李自成在攻占北京之后便下令将朱纯臣处死。

朱纯臣可以说是死有余辜,但是朱家十一代先祖积累的名声全被这一个人拖累了。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朱能以一人之力,博得朱家十一代富贵荣华;朱纯臣却以一人之力,使得朱家在一夕之间土崩瓦解。

不过,朱纯臣固然可恨,但是朱家前十一代为大明朝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也是我们不可否认的。这十一代朱家人都是忠良之辈。

尤其是朱能,作为第一代成国公,其贡献和品格都值得后人敬佩。他身上敢说敢做的品质以及有勇有谋的大智慧都值得后人学习。

只是这样的忠良之人,其家族后代却落得这样的下次,不由得让人惋惜!

参考资料:

《明史·朱能传》

《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