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鸟尽弓藏,功臣诛尽帝国安——洪武四大案彰显太祖的清洗之路

作者:闪亮亮宝箱
洪武一朝,朱元璋诛杀的官员和儒生多达十余万,其中有许多贪官污吏和不轨之臣,但也有不少王公、列侯、宰相、大将无罪被杀,成了冤死鬼。如此,成为功臣第一,又有何用?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纵然是高明的智者,也无法预料自己的结局。

朱元璋的心情也是矛盾的,建国之初,他就发现那些追随自己打江山的功臣们开始腐化。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听说有功臣家僮仗势欺人,他连忙把徐达、常遇春等功臣喊来,告诫他们:“你们追随我走到今天不容易,你们手下的家僮很多是小人,他们违法乱纪,欺压良善,你们应该尽快赶走他们,省得日后被他们连累”。

鸟尽弓藏,功臣诛尽帝国安——洪武四大案彰显太祖的清洗之路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曾经颁发给他们丹书铁券,除了谋反大罪不赦以外,功臣本人和家属都有几次免死的机会。哪里想到,得到免死特权的功臣们误会了皇帝的本意,他们变得更加有恃无恐。如颍国公傅友德本有良田数千顷,贪得无厌的他依然跟皇帝请求赐给他怀远千亩田地。有的功臣则私自役使官军,逃避差徭,伐木修建城楼或者私营居室。功臣们的胡作非为已经激化了社会矛盾。

鸟尽弓藏,功臣诛尽帝国安——洪武四大案彰显太祖的清洗之路

出身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仿佛看到了元朝末期社会的影子,官吏权贵欺压百姓,无法无天而无人问津,最后是官逼民反,最终王朝倾覆。往事历历在目,自己辛辛苦苦、白手起家打下的江山岂能一世而亡?他熟读史书,也常常羡慕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能保全功臣,善始善终。为此,他苦苦思索,怎样才能告诫这些跋扈的功臣们,从而保全他们后半生的富贵。经过一番思索,朱元璋制定了针对功臣们的特殊法律——铁榜。

铁榜规定,如有公侯家人倚势凌人、侵夺田户财产和私托门下、影敝差徭等罪都要处以死刑。铁榜中规定功臣“初犯,再犯免死附过”。“免死附过”就是对初犯和再犯的功臣们加以宽宥而免于处分,但需要作为过恶记录在功臣的铁券诰词中。

朱元璋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告诫功臣们要遵守法度,不要欺压百姓,不要妄行不法。纵使朱元璋如此苦口婆心地教诲和告诫,很多功臣仍然是我行我素。如淮安侯华云龙,在镇守北平期间,霸占前元丞相脱脱府邸,并私自夺取前元宫廷珍宝;延安侯唐胜宗在广西龙州敲诈当地番人;吉安侯陆仲亨在临清巧取豪夺、私占民田;定远侯王弼侵占国家税收;永嘉侯朱亮祖为害地方、陷害清官道同…

面对着有恃无恐的功臣们,朱元璋握紧了拳头,为了朱氏江山的稳定,他不得不有所行动了。

如果说洪武26年“蓝玉案”是对军事系统的大清洗,那么洪武8年的“空印案”、洪武13年的“胡惟庸”案、洪武18年 的“郭桓案”则都是对非军事系统的大清洗。

前文提到了蓝玉的覆灭,此文看看同为洪武四大案的“空印案”、“胡惟庸案”和“郭桓案”

第一大案:洪武八年的“空印案”

空印案,发生在明代洪武年间。空印,就是在文书上预先盖上印章,需要用时再填写上具体内容。此案在当时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相当程度的重视。朱元璋认为官吏可以利用空白文书簿册作弊,所以要严惩使用盖有官印空白文书簿册者,因为牵连人数众多,为明朝初期一著名大案。

鸟尽弓藏,功臣诛尽帝国安——洪武四大案彰显太祖的清洗之路

按照明朝初年的制度,朝廷实施的是实物税款缴纳,也就是由地方呈缴粮食至户部。为防止地方官员贪污,朱元璋特别规定,地方缴纳钱粮时,除需派员监督运粮,还需提前准备好记录钱粮收支的账册。

朱元璋的设想是,账册上白纸黑字,县、府、省、部,一级一级往上解送粮食,一级一级核对数目,就可以避免粮食从县级到中央这一路上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克扣、贪污、倒卖等违法行为。

但眼下,呈到朱元璋面前的账册,怪就怪在只见地方政府的印章,却未填报解送粮食的数目。这让朱元璋感到心惊,如果负责押粮的官员来个“中间商赚差价”,少报少填,那岂不可以瞒天过海!盛怒之下,他立即派人彻查此事,并要求将前来京师缴纳税粮的地方官员全部控制起来。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爆发了。

鸟尽弓藏,功臣诛尽帝国安——洪武四大案彰显太祖的清洗之路

经过查询与搜证,办案官员总结汇报了空印案详情:除了这一本空白账册外 ,其他前来缴纳钱粮的官员手里多半拿的也是这种白纸。更要命的是,户部官员对此早就习以为常,拿着空账册核对钱粮,补填数据。这俨然就是大明官场人人默认的“潜规则”。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苦出身。年纪轻轻就因家里遭灾,父母双亡,被迫跑到寺庙化缘当和尚。后因机缘巧合,才得以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攻伐天下,强势逆袭为一朝天子。

即便成长为帝王,他对儿时的经历依然耿耿于怀。

而让朱元璋等天下英豪群起反元的根本诱因,就是无官不贪,导致底层百姓吃不饱。

史料记载,元朝末年,吏治贪腐烂到了根。从元朝蒙古贵族高层以下,官员皆贪。为了问人拿钱,他们巧设缴税名目,多征赋税,几乎涉及底层百姓的方方面面。

尽管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但元末的歪风邪气在明初的官场上仍时刻弥散,令人触目惊心。

鸟尽弓藏,功臣诛尽帝国安——洪武四大案彰显太祖的清洗之路

一向对官员贪污深恶痛绝的朱元璋,哪里还管什么青红皂白,当即下令将主管大印的各地政府“一把手”处死, 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

对于朱元璋雷厉风行的“一刀切”判决,朝廷大员看在眼里,却不敢多说半句话。因为,他们太清楚朱元璋的脾气和手段了。如此已经习以为常的官场潜规则,已经运行已久,可想而知牵扯之人有多少。

有关空印案的处置,以至于发生时间,所杀人数,存在许多疑点。空印案是惩治贪官污吏还是乱杀无辜,后人对朱元璋评价上亦存在分歧。尽管空印案在明初政坛掀起了轩然大波,但与同为四大案的其他三案相比,这仅是朱元璋的牛刀小试了。

第二大案: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

鸟尽弓藏,功臣诛尽帝国安——洪武四大案彰显太祖的清洗之路

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十年后的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 李善长是受祸最惨的,近80高龄,不仅本人被赐死,还被族诛。

胡狱是一场极其残酷的政治迫害事件,几乎涵盖了整个朝廷的官员。胡惟庸案成为了中国古代帝王杀功臣的最典型例子。胡惟庸案的罪名被极度夸大,除了胡惟庸,还包括了许多明朝官员、大臣和元勋,甚至连胡惟庸的家人和朋友都不能幸免。这场政治迫害的影响之深远,不仅影响了明朝的政治风气,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专制制度。

鸟尽弓藏,功臣诛尽帝国安——洪武四大案彰显太祖的清洗之路

胡惟庸为相七年,擅权乱政,使得朱元璋感得大权旁落,除了剪除别无选择。所谓的胡惟庸案只是一个借口,目的就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结果是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后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作为顾问,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内阁大学士的权力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宦官上呈与皇帝,加强了专制皇权。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诛灭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方告结束,在朱元璋传位于皇孙前,终于为其荡平权臣。

第三大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

郭桓是谁?一个干了还不到一年的户部侍郎(也就是管理财政和税收的副部长)。令人差异的是,他是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巨额贪腐的?一个由他引发的贪腐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以及中央六部,涉案人员达数万人,引起了举国震惊。

朱元璋也通过这件案子将大明朝的官场整个扫荡了一遍,成就了其铁血帝王的威名。在此次贪污案件之后,朱元璋为了避免官员随意篡改账目金额,将一、二、三等大写数字改为了壹、贰、叄,对后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鸟尽弓藏,功臣诛尽帝国安——洪武四大案彰显太祖的清洗之路

这就是洪武四大案之一的郭桓案。这个案子是如何产生,又如何被查处的呢?

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夏税秋粮,应天、镇江等五个州府,没有一粒粮食提交国库。

这几个地方是朱元璋当年平定天下的根据地,在战争年代里长期支援朱元璋的军队南征北战。朱元璋不曾忘记这份恩情,在他即位后免除该地区所有民田的夏税秋粮。民田税粮全免,可当地还有几十万亩官田,从官田征收的粮食跑到哪里去了?

拔出萝卜带出泥,由应天、镇江等五个州、府引发的征粮腐败案牵涉的细枝末节非常庞杂,但这个案子的最终指向都系于一个人,那就是户部分管征粮工作的侍郎(副部长)郭桓。办案人员认定的结果是,当地官吏张钦等人勾结户部侍郎郭桓等,将本应入仓的税粮全部私分了。

鸟尽弓藏,功臣诛尽帝国安——洪武四大案彰显太祖的清洗之路

郭桓究竟收了多少贿赂、盗卖了多少官粮?按照朱元璋在《大诰》中的说法,郭桓等人几年之内连贪污带盗卖再加上掺水毁掉的官粮,给大明朝造成了2400万石粮食的损失,而这相当于当时整个国家一年的收入。在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面前,朱元璋极为震怒。他立即下令锦衣卫追查此案的有关人员,从哪儿来的贿赂,就查到哪儿,并令审刑司吴庸主持此案。

郭桓、王志等京官贪污受贿是祸源所在,地方官吏科敛罪责难逃。至于地方官府浮夸出来的虚假产值,朱元璋也就不再去刨根究底了。而对于这个案子造成的损失,朱元璋派人去各地追赃。

鸟尽弓藏,功臣诛尽帝国安——洪武四大案彰显太祖的清洗之路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朱元璋在《大诰》里描述了当时各地官员的对策。例如大名府开州州判刘汝霖,明明知道本州官吏罗从礼手中寄存有17000贯赃款,却发了一个通知,要求老百姓各家各户摊派,包赔赃款。由此可以知晓,地方官吏并没有吐出赃款,而是将亏空又再次转嫁到老百姓的头上。

朱元璋极为愤怒,跟着发了一道文:许多地方官员借此机会在全县范围内科敛百姓,等于加征了一道税。收税的总额之中,大约上缴百分之一就足以补偿赃款,其余部分便落入自己的腰包,而原来收藏的赃款自然还是自己的。他要求各地耆民赴京面奏,揭发地方官的犯罪事实,下决心严厉惩处各级官员和牵连案件的富民。

至此,这个案子已经不是郭桓和几个主犯的问题,而是朱元璋要将对郭恒同党的追查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为了保证除恶务尽,朱元璋走的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严酷路线。对于他来说,不见血的权力运行,根本无法保证大明朝的长治久安。

鸟尽弓藏,功臣诛尽帝国安——洪武四大案彰显太祖的清洗之路

在严格的追查之下,朱元璋很快发现,六部的所有官员几乎都成了郭桓的同犯,当然这个结果也是朱元璋事前应该能够想到的。其中涉案官员包括兵部(国防部)侍郎王志、礼部(礼法)尚书赵瑁、刑部(司法部)尚书王惠迪、工部(建设部)侍郎等,当时除了上面所列的六部高级官员外,所有侍郎(副部长)以下官员都卷入其中,都被罢免或被杀。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对贪官都是深恶痛绝的,而明太宗尤甚,他是穷苦出生,自幼父母双亡,元后期官逼的民不聊生,自此才加入起义军,取得天下一统。因此朱元璋对老百姓是极其怜悯的,反而对官员却非常苛刻,明朝官员的俸禄之低也是出了名的。再加上天下安定不久,元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官场恶习仍在,也就滋生了大量的贪腐官员。若说空印案有争议,那么郭桓案乃是大明最大的贪腐案。

朱元璋通过四大案,特别是影响十年之久的胡惟庸案,将功臣几乎铲除殆尽,皇权一统,彰显了帝王杀伐无情的本色。所谓鸟尽弓藏,胡惟庸的专权,蓝玉的跋扈,均是对皇权的挑战。若朱标继位尚能把持,可朱标已死,幼主继位,为大明的未来,帝王必用断然措施扫清道路。事实证明其的策略是正确的,虽后朱棣上位,但终是姓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