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鳥盡弓藏,功臣誅盡帝國安——洪武四大案彰顯太祖的清洗之路

作者:閃亮亮寶箱
洪武一朝,朱元璋誅殺的官員和儒生多達十餘萬,其中有許多貪官污吏和不軌之臣,但也有不少王公、列侯、宰相、大将無罪被殺,成了冤死鬼。如此,成為功臣第一,又有何用?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縱然是高明的智者,也無法預料自己的結局。

朱元璋的心情也是沖突的,建國之初,他就發現那些追随自己打江山的功臣們開始腐化。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聽說有功臣家僮仗勢欺人,他連忙把徐達、常遇春等功臣喊來,告誡他們:“你們追随我走到今天不容易,你們手下的家僮很多是小人,他們違法亂紀,欺壓良善,你們應該盡快趕走他們,省得日後被他們連累”。

鳥盡弓藏,功臣誅盡帝國安——洪武四大案彰顯太祖的清洗之路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曾經頒發給他們丹書鐵券,除了謀反大罪不赦以外,功臣本人和家屬都有幾次免死的機會。哪裡想到,得到免死特權的功臣們誤會了皇帝的本意,他們變得更加有恃無恐。如颍國公傅友德本有良田數千頃,貪得無厭的他依然跟皇帝請求賜給他懷遠千畝田地。有的功臣則私自役使官軍,逃避差徭,伐木修建城樓或者私營房間。功臣們的胡作非為已經激化了社會沖突。

鳥盡弓藏,功臣誅盡帝國安——洪武四大案彰顯太祖的清洗之路

出身社會最底層的朱元璋仿佛看到了元朝末期社會的影子,官吏權貴欺壓百姓,無法無天而無人問津,最後是官逼民反,最終王朝傾覆。往事曆曆在目,自己辛辛苦苦、白手起家打下的江山豈能一世而亡?他熟讀史書,也常常羨慕漢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能保全功臣,善始善終。為此,他苦苦思索,怎樣才能告誡這些跋扈的功臣們,進而保全他們後半生的富貴。經過一番思索,朱元璋制定了針對功臣們的特殊法律——鐵榜。

鐵榜規定,如有公侯家人倚勢淩人、侵奪田戶财産和私托門下、影敝差徭等罪都要處以死刑。鐵榜中規定功臣“初犯,再犯免死附過”。“免死附過”就是對初犯和再犯的功臣們加以寬宥而免于處分,但需要作為過惡記錄在功臣的鐵券诰詞中。

朱元璋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告誡功臣們要遵守法度,不要欺壓百姓,不要妄行不法。縱使朱元璋如此苦口婆心地教誨和告誡,很多功臣仍然是我行我素。如淮安侯華雲龍,在鎮守北平期間,霸占前元丞相脫脫府邸,并私自奪取前元宮廷珍寶;延安侯唐勝宗在廣西龍州敲詐當地番人;吉安侯陸仲亨在臨清巧取豪奪、私占民田;定遠侯王弼侵占國家稅收;永嘉侯朱亮祖為害地方、陷害清官道同…

面對着有恃無恐的功臣們,朱元璋握緊了拳頭,為了朱氏江山的穩定,他不得不有所行動了。

如果說洪武26年“藍玉案”是對軍事系統的大清洗,那麼洪武8年的“空印案”、洪武13年的“胡惟庸”案、洪武18年 的“郭桓案”則都是對非軍事系統的大清洗。

前文提到了藍玉的覆滅,此文看看同為洪武四大案的“空印案”、“胡惟庸案”和“郭桓案”

第一大案:洪武八年的“空印案”

空印案,發生在明代洪武年間。空印,就是在文書上預先蓋上印章,需要用時再填寫上具體内容。此案在當時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相當程度的重視。朱元璋認為官吏可以利用空白文書簿冊作弊,是以要嚴懲使用蓋有官印空白文書簿冊者,因為牽連人數衆多,為明朝初期一著名大案。

鳥盡弓藏,功臣誅盡帝國安——洪武四大案彰顯太祖的清洗之路

按照明朝初年的制度,朝廷實施的是實物稅款繳納,也就是由地方呈繳糧食至戶部。為防止地方官員A錢,朱元璋特别規定,地方繳納錢糧時,除需派員監督運糧,還需提前準備好記錄錢糧收支的賬冊。

朱元璋的設想是,賬冊上白紙黑字,縣、府、省、部,一級一級往上解送糧食,一級一級核對數目,就可以避免糧食從縣級到中央這一路上各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克扣、A錢、倒賣等違法行為。

但眼下,呈到朱元璋面前的賬冊,怪就怪在隻見地方政府的印章,卻未填報解送糧食的數目。這讓朱元璋感到心驚,如果負責押糧的官員來個“中間商賺差價”,少報少填,那豈不可以瞞天過海!盛怒之下,他立即派人徹查此事,并要求将前來京師繳納稅糧的地方官員全部控制起來。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爆發了。

鳥盡弓藏,功臣誅盡帝國安——洪武四大案彰顯太祖的清洗之路

經過查詢與搜證,辦案官員總結彙報了空印案詳情:除了這一本空白賬冊外 ,其他前來繳納錢糧的官員手裡多半拿的也是這種白紙。更要命的是,戶部官員對此早就習以為常,拿着空賬冊核對錢糧,補填資料。這俨然就是大明官場人人預設的“潛規則”。

衆所周知,朱元璋是個苦出身。年紀輕輕就因家裡遭災,父母雙亡,被迫跑到寺廟化緣當和尚。後因機緣巧合,才得以參加元末紅巾軍起義,攻伐天下,強勢逆襲為一朝天子。

即便成長為帝王,他對兒時的經曆依然耿耿于懷。

而讓朱元璋等天下英豪群起反元的根本誘因,就是無官不貪,導緻底層百姓吃不飽。

史料記載,元朝末年,吏治貪腐爛到了根。從元朝蒙古貴族高層以下,官員皆貪。為了問人拿錢,他們巧設繳稅名目,多征賦稅,幾乎涉及底層百姓的方方面面。

盡管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但元末的歪風邪氣在明初的官場上仍時刻彌散,令人觸目驚心。

鳥盡弓藏,功臣誅盡帝國安——洪武四大案彰顯太祖的清洗之路

一向對官員A錢深惡痛絕的朱元璋,哪裡還管什麼青紅皂白,當即下令将主管大印的各地政府“一把手”處死, 副手以下杖一百充軍。

對于朱元璋雷厲風行的“一刀切”判決,朝廷大員看在眼裡,卻不敢多說半句話。因為,他們太清楚朱元璋的脾氣和手段了。如此已經習以為常的官場潛規則,已經運作已久,可想而知牽扯之人有多少。

有關空印案的處置,以至于發生時間,所殺人數,存在許多疑點。空印案是懲治貪官污吏還是亂殺無辜,後人對朱元璋評價上亦存在分歧。盡管空印案在明初政壇掀起了軒然大波,但與同為四大案的其他三案相比,這僅是朱元璋的牛刀小試了。

第二大案: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胡惟庸稱其舊宅井裡湧出醴泉,此為祥瑞,并借此邀請朱元璋前來觀賞。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華門時,太監雲奇緊拉住缰繩,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覺事态嚴重,立即傳回,登上宮城時,發現胡惟庸家上空塵土飛揚,牆道都藏有士兵。

鳥盡弓藏,功臣誅盡帝國安——洪武四大案彰顯太祖的清洗之路

明太祖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禦史大夫陳甯、中丞塗節等數人。十年後的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頒布《昭示奸黨錄》,以夥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南韓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已故的滕國公顧時的子孫等開國功臣。後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黨羽,前後共誅殺3萬餘人,時稱“胡獄”。 李善長是受禍最慘的,近80高齡,不僅本人被賜死,還被族誅。

胡獄是一場極其殘酷的政治迫害事件,幾乎涵蓋了整個朝廷的官員。胡惟庸案成為了中國古代帝王殺功臣的最典型例子。胡惟庸案的罪名被極度誇大,除了胡惟庸,還包括了許多明朝官員、大臣和元勳,甚至連胡惟庸的家人和朋友都不能幸免。這場政治迫害的影響之深遠,不僅影響了明朝的政治風氣,而且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曆史上的專制制度。

鳥盡弓藏,功臣誅盡帝國安——洪武四大案彰顯太祖的清洗之路

胡惟庸為相七年,擅權亂政,使得朱元璋感得大權旁落,除了剪除别無選擇。所謂的胡惟庸案隻是一個借口,目的就在于解決君權與相權的沖突,結果是徹底廢除了宰相制度。除掉胡惟庸後,朱元璋罷左右丞相,廢中書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後設殿閣大學士供皇帝作為顧問,朱元璋結束了中國的丞相制度,另設内閣供皇帝做為顧問。内閣大學士的權力不如宰相,隻有“票拟”權力,先送宦官,再由宦官上呈與皇帝,加強了專制皇權。

胡惟庸案與藍玉案合稱胡藍之獄,誅滅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方告結束,在朱元璋傳位于皇孫前,終于為其蕩平權臣。

第三大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

郭桓是誰?一個幹了還不到一年的戶部侍郎(也就是管理财政和稅收的副部長)。令人差異的是,他是如何在極短的時間内實作巨額貪腐的?一個由他引發的貪腐案,牽連全國的十二個布政司以及中央六部,涉案人員達數萬人,引起了舉國震驚。

朱元璋也通過這件案子将大明朝的官場整個掃蕩了一遍,成就了其鐵血帝王的威名。在此次A錢案件之後,朱元璋為了避免官員随意篡改賬目金額,将一、二、三等大寫數字改為了壹、貳、叄,對後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鳥盡弓藏,功臣誅盡帝國安——洪武四大案彰顯太祖的清洗之路

這就是洪武四大案之一的郭桓案。這個案子是如何産生,又如何被查處的呢?

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夏稅秋糧,應天、鎮江等五個州府,沒有一粒糧食送出國庫。

這幾個地方是朱元璋當年平定天下的根據地,在戰争年代裡長期支援朱元璋的軍隊南征北戰。朱元璋不曾忘記這份恩情,在他即位後免除該地區所有民田的夏稅秋糧。民田稅糧全免,可當地還有幾十萬畝官田,從官田征收的糧食跑到哪裡去了?

拔出蘿蔔帶出泥,由應天、鎮江等五個州、府引發的征糧腐敗案牽涉的細枝末節非常龐雜,但這個案子的最終指向都系于一個人,那就是戶部分管征糧工作的侍郎(副部長)郭桓。辦案人員認定的結果是,當地官吏張欽等人勾結戶部侍郎郭桓等,将本應入倉的稅糧全部私分了。

鳥盡弓藏,功臣誅盡帝國安——洪武四大案彰顯太祖的清洗之路

郭桓究竟收了多少賄賂、盜賣了多少官糧?按照朱元璋在《大诰》中的說法,郭桓等人幾年之内連A錢帶盜賣再加上摻水毀掉的官糧,給大明朝造成了2400萬石糧食的損失,而這相當于當時整個國家一年的收入。在如此觸目驚心的數字面前,朱元璋極為震怒。他立即下令錦衣衛追查此案的有關人員,從哪兒來的賄賂,就查到哪兒,并令審刑司吳庸主持此案。

郭桓、王志等京官A錢受賄是禍源所在,地方官吏科斂罪責難逃。至于地方官府浮誇出來的虛假産值,朱元璋也就不再去刨根究底了。而對于這個案子造成的損失,朱元璋派人去各地追贓。

鳥盡弓藏,功臣誅盡帝國安——洪武四大案彰顯太祖的清洗之路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朱元璋在《大诰》裡描述了當時各地官員的對策。例如大名府開州州判劉汝霖,明明知道本州官吏羅從禮手中寄存有17000貫贓款,卻發了一個通知,要求老百姓各家各戶攤派,包賠贓款。由此可以知曉,地方官吏并沒有吐出贓款,而是将虧空又再次轉嫁到老百姓的頭上。

朱元璋極為憤怒,跟着發了一道文:許多地方官員借此機會在全縣範圍内科斂百姓,等于加征了一道稅。收稅的總額之中,大約上繳百分之一就足以補償贓款,其餘部分便落入自己的腰包,而原來收藏的贓款自然還是自己的。他要求各地耆民赴京面奏,揭發地方官的犯罪事實,下決心嚴厲懲處各級官員和牽連案件的富民。

至此,這個案子已經不是郭桓和幾個主犯的問題,而是朱元璋要将對郭恒同黨的追查在全國範圍内陸續展開。為了保證除惡務盡,朱元璋走的是“甯可錯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的嚴酷路線。對于他來說,不見血的權力運作,根本無法保證大明朝的長治久安。

鳥盡弓藏,功臣誅盡帝國安——洪武四大案彰顯太祖的清洗之路

在嚴格的追查之下,朱元璋很快發現,六部的所有官員幾乎都成了郭桓的同犯,當然這個結果也是朱元璋事前應該能夠想到的。其中涉案官員包括兵部(國防部)侍郎王志、禮部(禮法)尚書趙瑁、刑部(司法部)尚書王惠迪、工部(建設部)侍郎等,當時除了上面所列的六部進階官員外,所有侍郎(副部長)以下官員都卷入其中,都被罷免或被殺。

曆朝曆代的開國皇帝對貪官都是深惡痛絕的,而明太宗尤甚,他是窮苦出生,自幼父母雙亡,元後期官逼的民不聊生,自此才加入起義軍,取得天下一統。是以朱元璋對老百姓是極其憐憫的,反而對官員卻非常苛刻,明朝官員的俸祿之低也是出了名的。再加上天下安定不久,元所遺留下來的一些官場惡習仍在,也就滋生了大量的貪腐官員。若說空印案有争議,那麼郭桓案乃是大明最大的貪腐案。

朱元璋通過四大案,特别是影響十年之久的胡惟庸案,将功臣幾乎鏟除殆盡,皇權一統,彰顯了帝王殺伐無情的本色。所謂鳥盡弓藏,胡惟庸的專權,藍玉的跋扈,均是對皇權的挑戰。若朱标繼位尚能把持,可朱标已死,幼主繼位,為大明的未來,帝王必用斷然措施掃清道路。事實證明其的政策是正确的,雖後朱棣上位,但終是姓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