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作者:采钰的书影流年

原创:采钰

原创不易,不要吝啬给个鼓励~~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进北京城,崇祯帝被迫自杀,3天后追赃助饷开始,在5000套夹棍的逼迫下,得到7500万两白银,加上明皇宫搜出的3700万两白银,150万两黄金,共计1亿多万两的金银和宫廷用品

明朝末年国家每年税收约400多万两白银,可想而知,这笔财富有多么庞大,至少是30年的国家财税,1645年5月初,李自成死于湖北九宫山,一代豪杰就此湮灭,一同消失的还有那笔巨额宝藏。

李自成宝藏到底在哪儿,遗失在哪里,又或者,为何人所得?为何从明末到现在,无数人寻找了378年,依然看不见踪迹?今天就来揭开这个百年之谜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追赃助饷

明朝末年民不聊生,一亩地年产值不过七八两银子,上交的赋税却超过10两,连年灾荒,朝廷依然分文不减,百姓流离失所,军人也挨饿受冻,豪杰们纷纷揭竿而起,李自成英勇善战,迅速从中脱颖而出,1644年1月,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随后大顺军一路北上,直逼北京城,李自成想让崇祯帝封他为西北王,犒赏百万军饷,但皇帝怎么能向贼首低头呢,崇祯帝不肯,在煤山上吊自尽,大顺军攻入北京城,3天后,他亲下诏书,命大将刘宗敏和侄子李过设法解决军饷问题。

刘宗敏制作5000套夹棍,在京城铁狮子胡同大设刑堂,将六品以上所有官员,包括外戚王公全部抓起来连夜拷打,要求明朝中堂(一品)官员必须交出十万两白银,部院、京堂、锦衣官员交白银7万至5万。

追赃助饷政策后来扩大到商人和普通文人,当时明朝在京官员共2500多名,在打死800多人后,李自成共收7500万两白银,而国家每年税收约400多万两白银,加上明宫内库搜出的3700万两白银,150万黄金,李自成拥有1亿多两的金银和宫廷用品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不久,吴三桂因老父吴襄被拷打,小妾陈圆圆被霸占,勾结清军,急攻北京城,李自成让工匠们连夜把金银铸成金砖银砖,命亲信于4月21日(也有说4月16日)运往西安,李自成4月30日退出北京,此时运宝大军应该在山西境内。

山西晋商在清朝是中国巨富,明末清初突然涌现十几家票号,还在日本、俄国、新加坡等地设立分号,一度操纵19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票号必须有巨额资金,山西贫穷闭塞,资金从何而来?民间一直流传山西商人得李自成遗金而富

据说李自成兵败携带金子不便,就把金银放在康氏院子而去,800万两便宜了康氏,从此开始做票号生意,翻阅史料就发现,这是夸大其辞,明末前,山西商人就有在江南一带做盐业生意,迅速发家的记录,山西人很有商业头脑。

不过,山西票号确和李自成宝藏有些关联,孔祥熙曾命史学家详查过,元丰玖票号股东的先人确实拾到一部分现银,作战中,确实会丢弃一些军用物资包括财宝,个别山西人偶尔会捡到,很多人好奇、不解晋商在金融领域的崛起,就认为是得了李自成宝藏。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其实,李自成未攻下北京前,就定好运宝策略,宝藏护送的十分周密,更重要的是,5月10日,大顺军于山西河北交界的固关,打败清军主力,运宝大军行动再迟缓,也该到陕西境内,而不是在山西被清军追击

1644年5月初,一直盘踞山海关的清军终于杀进北京城,统帅多尔衮却高兴不起来,攻城掠地是为了财富,而北京城乃至保定都空空如也,李自成把大明270多年的珍宝尽收囊中,于是,踏进前门第二天,多尔衮就命清军继续追缴李自成,还多次下令,时刻注意宝藏的下落。

1645年正月13日,依靠红衣大炮,清军炸开通往西安的要道潼关,陕西北部榆林也危在旦夕,李自成放弃西安,准备退入襄阳,想夺取东南半壁江山,清军大喜过望,他们迅速赶到西安,却并未缴获大顺财宝。

米脂一带一直传说,李自成把京城财宝运回家乡,无数工匠瓦匠到处筑墙造屋,一座座大院拔地而起,清军火速赶到,去了却傻了眼,那里只有住过的土窑洞,没有大型建筑的痕迹,别说看不到财宝,连贼兵家属都见不到,早逃到深山老林中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清军掘地三尺,也没找到宝藏,对李氏族人残酷镇压,也没有线索,为泄愤,清军血腥屠杀当地村民,依然一无所获,后来清军也觉得,陕北米脂虽是老家,但路途遥远,宝藏不太可能在这里,就继续紧盯李自成

闯王之死

李自成队伍继续东进,1645年4月底,在距江西九江40里处,大顺军遭到清军主力阿济格部队袭击,几乎全军覆没,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及李自成两个叔叔都被俘获,还丢了一枚大顺国金印,李自成南迅速撤到湖北通城县。

据明史记载,李自成南撤路上逢战必败,5月份逃至通山九宫山,那天他带20人突围,可惜大雨连绵不断,他对地形不熟,被乡民当做土匪,他的剑带了血抽不出来,用程九伯用锄头砍死。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这是明史的记载,当时清军并无人亲眼所见,主帅阿济格听闻此事,十分高兴,就奏报朝廷:

李军兵尽力穷,窜入九宫山中,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自缢而死。

清政府也很高兴,下诏赏赐并祭拜祖先,但不久得知李自成在江西流窜,并且大顺军仍有40万人,这是怎么回事,不是死了吗?怎么还在作乱?

阿济格派个认识李自成的人,去认尸,这样就有物证了,没想到结果却是:尸朽莫辨,无法辨认死者身份,阿济格只好上了第二封奏折,说李自成可能死了,也可能在江西,摄政王多尔衮震怒,这是谎报军功,欺骗朝廷,下令把亲王贬为郡王,另罚银5000两

自此,李自成的宝藏和本人都杳无音讯,有人怀疑阿济格暗中侵吞那批宝藏,这不可能,阿济格好大喜功,如果缴获宝藏,为了请功肯定会奏报朝廷,但清朝文档从未有过这类文字,这事非同小可,他因追杀匪首不利,就被重罚,怎么敢打宝藏的歪主意。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六年后,阿济格因篡夺摄政王之位,被顺治帝赐死,籍没家产时,也没发现大顺国宝藏,这说明清朝确实没得到宝藏,也没有封锁宝藏消息,甚至到康熙年间,李自成是生是死,都没有最终定论,只知道九宫山之战后再未出现。

于是,隐居一说开始盛行,大顺军一路溃逃,李自成想联合南明政府共抗清军,但他逼死崇祯,搞的大明国破家亡,现在求和,南明当然不能同意,有人建议他借九宫山失利归隐,让部下联明抗清,本人化名奉天玉和尚,隐居在湖南石门夹山寺,暗中指挥。

奉天是皇帝的用语,李自成起义时曾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夹山寺附近发现奉天玉诏铜牌,还发现一些永昌通宝铜钱,铸有“西安王”字样的铜铃,刻有“永昌”字样的扇骨,但这些能证明李自成隐居在夹山寺吗?

当然不能,这是百年后,一位叫何璘的湖南澧州知州,看到奉天玉和尚的画像,判定和明史中的李自成很像,认为传闻是真的。连本人都没见过,只知道和尚非同一般,谈军事懂政治,口音似山西人,相貌不俗,就下结论,未免太草率了。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奉天玉和尚确有其人,但不是李自成,他有墓葬有碑文,于1652年到湖南夹山寺,而李自成在1645年就从历史上消失,奉天玉和尚经常出入官宦富商之家,而李自成作为朝廷通缉要犯,各级官员很肯定熟悉,怎么可能不被逮捕?

最关键的是,如果李自成暗中指挥,那大顺军必然行动一致,但残余部队特别乱,降清降明的各种反复,还有,康熙元年,清军大力围剿闯王残部,李自成的亲友故旧被一网打尽,如果活着怎么会不行动,而奉天玉和尚又活了十多年才寿终正寝

李自成之死历来争论不休,可不管民间有多少传说,种种史料都从侧面证实,李自成确实死于九宫山,至于是求神还是探路,在庙里还是路上,用锤子还是锄头,反正都是死了,但宝藏还在,这么大笔的财富不会凭空消失,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深山寻宝

2001年,广东省乐昌山区遭遇暴雨袭击,洪水从一座寺庙旁冲出数十斤银锭,有些刻有大顺字样,和湖北通城发现的大顺军银锭极为相似,几年前,村民从乐昌一处叫万古金城的深山里,掘出金顶冠和铜镜,后来,又挖出30多斤银锭,难道那儿就是藏宝地?

万古金城山路崎岖,只有一条小路到山顶,一段大麻石砌的城墙将山路堵死,顶部拱门仅容一人通过,巨石形成的小山头包围着2公里长的一块平地,当年有1万多人在此驻扎。

传说,败军离开时,把宝藏丢弃了,但现场除了一些明代碎瓦片外,一无所获,后花园也就是仓库位置,发现寻宝人的足迹,据说有人在此找了1个多月,当地流传一首隐诗,安葬李自成宝藏的埋藏地:

前三山,后三山,媲傲魉转九弯,左有青龙倚皇榜,右有白虎朝马山

时至今日,这首隐诗无人破解,这里是南明将领曹国公的屯兵之所,距离万古金城十几公里是湖南省莽山林区,那曾是大顺军在南方的大本营,难道宝藏在那里?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莽山林区橛子坪是传说中的大本营,海拔1400多米,四面环山,和万古金城相似,山谷中有块数平方公里的盆地,大顺军驻扎在此炼铁造纸,买卖山货,建成一条2公里长的街道,荒芜深山成了繁华地

据说李自成便服逃跑,到十几里外的观音寺出家,并改为回龙寺,还把一部分宝藏带过去,18个和尚挑着经箱,掩盖18担金银珠宝,后世也叫“九驴十八担”。

李自成已经死了,身为大顺皇帝,他绝不可能逃跑,传言当然是假的,但宝藏却令人心驰神往,奇怪的是,1651年底,清军包围橛子坪,杀害山上军民后,曾在这里掘地三尺,最后一无所获。

1661年,吴三桂平定西南各省后,也曾派人来莽山一带寻找,12年后,吴三桂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在湖南衡阳称帝,第二次派人到莽山,四处查找李自成宝藏下落,还是没有结果。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抗战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在广西余部,被日军封锁3年之久,重庆国民政府的军费无法送达,就曾在橛子坪寻找宝藏,但没有目标,最终失望而归。

近代也有很多人探宝,莽山山后的古墓突然被挖开,陶器和瓷器的碎片散落一地,照样没收获,莽山脚下的天塘村,几百年来流传着一句秘诀,据说谁能破解玄机,就能得到巨额财富:

石岩冲,三座桥,慢行百步走,三窑金

莽山林场一批退休工人也在谭相吉组织下,根据理解,从橛子坪出发,过了三座桥,来到一处大顺军造纸的场地,却只挖出一些古陶罐等生活用品,正失望时,一人找到一个叫黄藏岩的山洞,认为是破解宝藏的契机。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洞口非常隐蔽,洞内宽大,符合人们对藏宝洞的想象,洞口一个平台处,留有一层防潮的三合土砂层,证明这里曾有人活动过,再加上山洞名带个“皇”字,大家确定宝藏就在这里,但仔细发掘后,结果出人意料,只发现一些永昌铜钱。

寻宝陷入绝境,一天谭相吉突发奇想,藏宝之地会不会不在生活区,而是相反方向,逆方向一番寻找,发现一堵人为垒起的石墙,深山老林兴建如此浩大工程,用途必然非同凡响,果然,距石墙不到1公里处,就是个巨大山洞。

可惜,山体遭受雷击,洞口已被全部掩埋,挖不开了。300年来,莽山藏宝一直真假莫辨,至今发现的也只是一些古陶罐和大顺钱币。这时,有人提出,宝藏在罗公山,李自成本人曾在罗公山驻扎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野拂藏宝

湖南黔阳罗公山,明清时期是云南贵州通往内地的主要门户,向东可到长沙,向南可直奔衡阳,是兵家必争之地,1645年李自成率军南下,进驻辰州、黔阳一带,罗公山有个地方叫乌金坑,有村民在附近捡到一些银器和玉器。

十几年前,一批盗墓贼曾在罗公山活动很久,山上被挖开的古墓、古庙比比皆是,有个庙叫白精庙,门前刻着一个对联:

金银十八块,快快十八斤,不用钢钎重挫,只用伞把挑。

这句话像是藏宝诀,但过去像白精庙的很多,传说是大顺军的兵站,水利建设中全被拆掉,曾发现一些很漂亮的金簪,可数量如此少,只可能是很小一部分宝藏,巨大宝藏仍未见踪影。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乐昌、莽山、罗公山都传为藏宝之地,但宝藏并未见到,可宝藏之说为何经久不衰呢?只因那是大顺军驻扎之地,只因捡到散落金银?上万人活动的区域,有金银散落再正常不过。

这个观点在天门山藏宝中得到印证,1645年秋大顺军全部转移到湖南北部山区,那里山高林密,清朝统治者鞭长莫及,大顺军在那一带住了大约六七年,那是屯兵修养生息,最为长久之地,那里也流传着李自成宝藏的传说。

天门山景区有座观音山,村干部想开发旅游资源,结果在悬崖旁发现一处被封堵的暗洞,在洞中找到金钗,金簪,金箍等物品14件,那是一批元明时期的宫廷饰品,十七花金钗和鸟头金簪,属国家二级保护文物。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除此之外,再难找到宝藏,但附近天罗山顶有座寺庙很奇特,佛寺宣扬慈悲精神,但那座寺却修建成有防御功能的碉堡,下面有战壕,上面像城墙,非常适合瞭望,这更像是以寺庙做掩护的神秘之地,难道宝藏藏在寺庙里?

据说李自成侄子李过削发为僧,法号野拂,他用9艘大船装运宝藏,看中天门山地势险要,在此修行,九船宝藏就丢在新修大殿里,每日枕戈待旦,大量收留大顺军受伤将士,可清兵越逼越近,恢复大顺江山无望。

最终,野拂和尚决定把财宝分散埋在天门山附近的几个山洞,并把参与藏宝的100多民工全部用毒酒杀死,然后隐居,于公元1661年去世

但这只是传说,野拂墓碑上简单描述一名武将叱咤风云的一生,但没有宝藏的记载,他在世时,出手阔绰,门徒众多,多半是因此招来觊觎。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看来宝藏要从李自成后人身上找,李过是继承人,李自成死后,其妻高桂英主持军政,实现大顺军和南明的联合抗清,南明政府封赏高桂英节孝贞义一品夫人,赐李过名为“赤心”,后封为兴国候,李过率部转战两湖、广西等地。

1647年,十余万大顺军遇沅水,建寺庙,修城堡,按幸存48位部将将大顺军改编为48个营部,一部一将,改整体作战为流动作战,48位将领分寨驻扎,城门山头寨是指挥中心,曾在湖南慈利县驻扎

最后一战

这个偏僻山谷十分反常,都是整体划一的梯田,田埂由大麻石垒砌,绵延十几里,大顺军不仅大规模开垦荒地,还炼制兵器,他们向附近地主买田置地,靠务农谋生。

这在一个封闭山区十分反常,2007年6月文物普查,发现人烟稀少的山谷里,都是整齐划一的梯田,田埂都由大麻石垒砌,而且绵延十几里,如此大规模造田运动,是谁干的,当然是要长期驻扎。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湖南湖北在清初,成为清军投入兵力最多,消耗最大的地区,顺治初年,清朝税赋一大半消耗在与大顺军的拉锯战中,以至于清朝国库经常告急。

多尔衮不得不重新启用吴三桂,为向清朝表忠心,他排遣多路精兵围剿,还秘密命令部将,查访李自成宝藏藏匿之处,小心别让清朝密谈知道,20万精兵涌过来,大顺军只得撤退到湖北兴山茅麓山,坚持抗清。

1649年,军中疫病流行,李过因水土不服病故,大顺军的下一位领导者是李来亨,从西安南下转移时,执行秘密任务的大将也叫李来亨,这是同一个人,和清军作战不算秘密,大顺军最大的秘密是护送宝藏,李来亨是李过的养子,是李自成的侄孙,可以推测,宝藏在李来亨手中。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1661年,南明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杀死,李来亨率领的大顺军余部就成为全国最后的反清基地,清政府采取剿抚齐下的方针,招降大顺军首领,投降官升一级,既往不咎,但遭到抗清义士拒绝,将士阵亡和跳崖的多达2500多人

1662年,清政府集中四川、湖北、陕西三省兵力共10万大军,在靖西将军穆里玛指挥下,围攻茅麓山,李来亨用炮火、檑木、滚石打击,清兵伤亡惨重,连穆里玛之子都被击毙

清政府震惊,加派20万兵力,清军把茅麓山周围筑成土城,封锁要道,不让进出,等大顺军粮食没了,清军就派人偷袭,双方相持数月,大顺军物资消耗殆尽,李来亨两次组织突围,虽拼死奋战,但无法突出重围

大顺军很多将领投靠清军,包括李来亨的亲信,高桂英的侄子,这些人上山劝降,高桂英表示不会投降清朝,李来亨也绝不投降,他们决定以身殉国,1664年8月4日,高桂英和李来亨一家人举火自焚,大陆最后一只反清复明的旗帜倒下了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清军占领茅麓山后喜出望外,在知情人的指点下,掘地三尺寻找宝藏,可惜一无所获,当地村民也只知道一些铜钱和用具,所有人都想问:李自成宝藏在哪儿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所有人只记得大顺军有上亿两金银,却不曾想过,李来亨自焚之日,距李自成亡故已有整整21年,才几年围剿,清政府就财政枯竭,那大顺军40万兵力,即便后来只剩10万,他们的日常开支得多庞大?

何况,要在深山老林里买地、修路、筑城、建堡、炼制兵器……每一样都是钱啊,当年的清政府消息最精准,兵力最充足,找遍了所有疑似藏宝地,都没找到了,现代人还是算了吧

#宝藏# #李自成##藏宝#

一文解开全部秘密:378年也没问世的李自成宝藏,到底埋在哪儿?

采钰:通过阅读,换个角度看世界和生活

关注→_→@采钰的书影流年,发现更多精彩

美国26岁洞穴探险者被卡27小时,救援失败死状惨烈,被就地封埋

28人探险队船毁粮断,被困南极冰面,如何煎熬700天后全部生还?

3名记者探险失踪8天,12年后,央视科考队勇闯死亡谷,揪出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