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禁烟!战争!不思变!第一次鸦片战争(上)

作者:薯条客

上次说道,道光皇帝时期,鸦片已经成为国家的严重负担,不可忽视。于是道光皇帝铁了心要禁烟,派出林则徐来广州施行禁烟政策。面对强硬的林则徐,英国商人开始只以为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过多贿赂一些钱的事罢了。直到“虎门销烟”开始,这些商人才意识到情况不对,而商人是对抗不了政府的,可是巨大的利益不可能让他们收手,于是双方的国家开始下场,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了!

禁烟!战争!不思变!第一次鸦片战争(上)

虎门销烟

强硬的林则徐

1839年林则徐来到广州,经过一个星期的考虑和布置,他动手了。发布通告,告知全体在华商人,一:把没有卖出的鸦片全部上缴给政府,二:签下字据,保证再也不售卖烟草,如有发现,就地正法!

面对林则徐发布的公告,烟商们不以为意,以为和以前的官员一样,在要价罢了,价钱讲好了,买卖就可以照常做了。但他们忽视了林则徐的决心,在过了十多天后,烟商尚不肯交烟,于是林则徐下令包围整个十三行,中国人撤出,然后禁止一切出入,把十三行当成一个监狱,围困了所有商人。

禁烟!战争!不思变!第一次鸦片战争(上)

广州十三行

面对如此对待,烟商们还不屈服,只认为在坐地起价罢了,但是林则徐直接表明:“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甚至当英国代表“义律”质问林则徐:“你是否准备开战?”时,作为主战派的林则徐依然坚持,于是烟商们都放弃了,交出了烟草,并签下了保证,不再向中国售烟。

听到这个消息后,道光皇帝非常高兴,大力赞扬了林文忠(林则徐),但此时的外人还不是完全相信林则徐真的要禁烟,直到海边飘起一阵黑烟,“虎门销烟”粉碎了烟商们的幻想。

舞台上的小丑--义律

1815年,义律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在东印度和非洲沿岸一带服役,曾取得上校军衔,直到1828年,他从海军退役,投身英国的殖民地工作。1834年来到了中国,在他的长官去世后,由他接手英国对华贸易事宜。

此时的中英关系正处于冰点,双方的官员之间不允许进行官方的交往。主要是清政府用过时的体制和高傲的态度对待西方国家(上一篇文章说到过高傲的清朝),而拥有强大海军和大片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不能够接受这样的对待,想让清政府立即改变,双方坚持不下。

这时义律出现了,他一方面对清政府的制度表示服从来讨好清政府,以此获取更大的利益。一方面在对英国政府的汇报中邀功,表示在对华贸易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两个国家之间的周旋,使义律开始站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几乎垄断了中英双方的交流,他的权力欲望也开始膨胀。

禁烟!战争!不思变!第一次鸦片战争(上)

十三行贸易

在垄断了中英双方的交流后,义律开始期望获得更大的权利。在林则徐围困十三行时,义律本来在澳门,但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马上回到广州,代表英国全体商人表示抗议,义律向英人发布告示,宣称在广州的英国人生命和财产处于极度危险之中,英国的“国家尊严”遭到漠视,但在林则徐强硬的态度下还是屈服了。

就在这时,义律垄断中英消息交流后最重要的一次行动发生了,他没有命令英国商人把烟交给林则徐,而是叫英商把烟交给他,并且由他以商业监督的资格给各商收据,一转手之间,英商的鸦片变为大英帝国的鸦片,清政府与英商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了清政府与大英帝国之间的矛盾。这次越级的权力实施由于没有英国方面的消息而让英商无法拒绝。就这样,义律通过自我赋予的“拯救”英人生命与财产的使命,和自我赋予的代表英国政府令英国鸦片商上缴鸦片的权力,一手导演了中英之间从冲突走向战争的重大转折。他自己也在不久后被任命为英国全权公使,负责对华交涉,在鸦片战争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终于如愿以偿,得到期盼已久的地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 吴义雄 《权力与体制:义律与1834—1839年的中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