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再一次冲锋 | 守护家园这片海,退伍老兵在海底种珊瑚

作者:南方plus客户端

视频加载中...

再一次冲锋 | 守护家园这片海,退伍老兵在海底种珊瑚

跃进大海怀抱,潜入蔚蓝海水深处,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珊瑚群逐渐出现,小丑鱼穿梭其中,晃动着眼前这片蔚蓝——这是深圳红星志愿队队长杨旭聪眼中的世界。从海底浮上来,他兴奋地向队员们喊:“种下的珊瑚都长大了!”

再一次冲锋 | 守护家园这片海,退伍老兵在海底种珊瑚

下海前,“鲨哥”讲解种植珊瑚的注意事项。

今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走进了深圳市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在这里,杨旭聪和退役战友们组成的红星海洋环保队,清理海中垃圾、种植保育珊瑚,11年来一直守护家园这片海。

梅沙社区依山傍海,背倚郁郁葱葱的马峦山脉,面向碧波荡漾的大鹏湾。这天一早,环保队的志愿者们再次驾着小艇出海。杨旭聪告诉记者,这里是他童年的乐园。“别人都喊我‘鲨哥’,我就像梅沙的一条小鱼,和村里的小伙伴在海里玩耍着长大。”

再一次冲锋 | 守护家园这片海,退伍老兵在海底种珊瑚

公子小丑鱼在圣诞树珊瑚附近玩耍。

在杨旭聪的记忆中,海底有石头的地方就有珊瑚,小鱼从身边游过,都不怕人。然而,伴随上世纪80年代海域开发建设,海洋承受了巨大压力。退伍回来的杨旭聪发现,熟悉的那片乐园已面目全非——海洋垃圾越来越多,海底的珊瑚早已枯萎。

为了拯救家园这片海,2012年,杨旭聪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发起深圳市首支海洋环保义工队。

联手广东海洋大学,环保队摸清了梅沙海底珊瑚的家底:共43种珊瑚,珊瑚覆盖海域面积2.5平方公里,有较为珍贵的鹿角珊瑚、多孔珊瑚、万花筒珊瑚、脑型珊瑚等。

单靠珊瑚礁的自然修复还是太慢,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还可能导致退化。于是,环保队启动了大梅沙珊瑚种植和保育项目,以人工干预的方式,加快修护梅沙海域珊瑚生态系统。

种植保育珊瑚需要潜水技术和专业知识。“老一辈人称珊瑚为‘石花’,就像石头上开了花。”杨旭聪发现,老渔民们早就掌握了种植珊瑚的方法。老一辈下海捕捞,发现珊瑚的断枝会将其夹回石缝。“举手之劳”是老渔民与大海的约定。

再一次冲锋 | 守护家园这片海,退伍老兵在海底种珊瑚

队员刘安祺观察珊瑚与熊猫小丑鱼。

环保队延续了老渔民种植珊瑚的经验,“珊瑚发烧友”刘志冰也加入队里,成为专业指导。

11年来,这支队伍从最初12人发展到如今超400人,共出动海洋环保义工2200多人次,清理海上垃圾70吨,海底垃圾7吨;投放人工珊瑚礁50座,种植珊瑚苗20000株,成活率达90%左右,珊瑚种植保育面积约3万平方米。

再一次冲锋 | 守护家园这片海,退伍老兵在海底种珊瑚

已经长在底座的圣诞树珊瑚。

但杨旭聪没有满足于这些成绩。每当看到孩子们在珊瑚缸前好奇惊喜的样子时,杨旭聪总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儿时我们习以为常的,却成了如今孩子们眼中稀奇的风景。”

海洋科普也成了杨旭聪和战友们的重要工作。他用环保队种珊瑚的故事,努力推动全社会对海洋问题的重视。“一滴防晒霜,就能杀死整片珊瑚。”杨旭聪在环保服务中心给孩子们做科普的时候,总能引来惊叹连连。

再一次冲锋 | 守护家园这片海,退伍老兵在海底种珊瑚

两位队员正在准备穿戴潜水装备。

从曾经的边防卫士,到如今的海洋卫士,在杨旭聪心中,自己只是换了个地方守护家园。这个周末,这群退役军人志愿者们又背起氧气瓶,像鱼一样潜入海水中,随着一枝枝珊瑚“种”下,海浪在他们身后谱成歌谣。

【记者】马瑞婕

【摄影】梁钜聪

【剪辑】周鑫宇

【海报设计】吴颖岚

【通讯员】潘煜坤

【统筹】尚黎阳 李细华

【作者】 马瑞婕;梁钜聪;周鑫宇;尚黎阳;吴颖岚;李细华

广东退役军人头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