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作者:聆听江河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1991年6月30日,客车颠簸着我22岁的青春,经过两天辛苦的盘旋跋涉,把我送到了大渡河畔一个叫“姑咱”的小镇,说是小镇,更确切地说倒像个村庄,一条破破烂烂的窄窄的名不副实的街道。

这个叫姑咱的小镇,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高原康定县(《康定情歌》的故乡,现在的康定市)大渡河畔的一个农村小镇,两山夹一河,海拔13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8℃左右,冬暖夏凉,我工作的地方就在大渡河畔冲击带形成的半截河坝,那是当地原住民播种花生、土豆和玉米的地方,地层多沙石,土地肥沃程度有限,河坝坡边长满了漫山遍野的仙人掌,这是既干旱又多雨水的高原河谷地带特有的“东道主”植被。

就在这样的环境,甘孜藏族自治州(共和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州)举全州之力,在中央、省上的大力支持下,于1985年建成了康巴地区唯一的民族师范专科学校,经过38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在已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多学科、综合性应用型民族本科院校。我很荣幸与老百姓心中的这所康巴大学风雨同舟,一同成长。

“姑咱”是藏语的发音,但在读音上却读为“za”而不是“zan”,汉语意思为“锁钥”,其地处318川藏线旁,地理位置重要,也许是其“锁钥”的含义来源,但我更相信其后续延伸的意义,那就是一所大学的价值所在——知识和文化、精神和文明打开了人们心灵的“锁钥”,助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刚到姑咱的日子,简单而又恬淡,虽然街道年久失修,但这条街道旁却有一所林技校、一所财贸校、一所工业校、一所卫校,还有地震站、邮局、医院等,也算是麻雀虽小,五腑俱全,特别是那个叫“利民小食店”的饭馆,一桌人吃一餐大鱼大肉只需要30块钱,给人留下来非常难忘的印象(现在已改成四妹饭店),而当时村民卖的仙桃(仙人掌结的果实)和梨子也是非常便宜的,8分钱一斤的梨子,我一口气装了一大袋,吃了两个星期。

关于仙桃,我是闹了笑话的,当一位阿婆向我售卖仙桃时,我很好奇地看了看,发现这是个尤物,未曾见过,我问阿婆,怎么这个不是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吃的那种仙桃?阿婆不置可否地说:哪个孙悟空?我认不到,反正我这个是仙人掌自己结的果果。从那以后,我知道了,这世上真有一种水果叫“仙桃”,而这是姑咱送给我的第一个惊奇!

刚去姑咱单位报到的时候,我清楚记得,简易礼堂里一个独角大鼓上面配着一个小鼓,一把吉他、一台电子琴、一个歌手就组成了一个乐队,而弹电子琴的那位老师(后来清楚是团委的一位自学老师,临时拼凑的),用穿着拖鞋的脚敲打着节奏,左手叼着一根香烟、右手弹着单手旋律,悠闲自得,最棒的就是乐队其他三位由学生担任的鼓手、吉他手和歌手,礼堂里一、两百多青年学生非常快乐地旋转着舞姿;也清楚记得招待所葡萄架下那三位漂亮的女大学生,唱着藏族酒歌和彝族酒歌的情景;还记得公教室黄主任(后来的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让我给一名叫四郎旺修的小伙子指导歌唱技巧的画面……

在姑咱的日子就是在单位的日子,90年代的校园,学生不多,全校的学生总数也不及今天的二级学院人多,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踢踢足球、打打篮球,也响应学校号召,参加劳动,挖沙推土、美化校园环境。闲暇时光,下下象棋或围棋,往往一盘棋,对手只两人,周边围成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指挥或干扰着实际的操盘手,一会儿安静、一会儿沸腾,那时没有麻将、没有“地主”,日子清爽、闲适而惬意!

姑咱是一个“聚宝盆”,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研究生如冥冥之中的约定,先后来到这个小镇,散布在大学、中专、医院、林科所、地震站……他们带着梦想、带着嘱托、带着希望、带着向往,无论怎样,他们陆陆续续来了!

姑咱又是一个“大漏斗“,就我所在的单位而言,入职的人们,来来往往,停停走走,往往几年就换血一大批,培养了、成长了,也就飞翔了,难怪有人说,我们的大学是摇篮,专门为外面的大学培养熟练型、骨干型人才。

有时也能理解这样的“候鸟南飞”,或许子女入学、或许家庭团圆、或许孝敬老人,或许高山大河之外的“吸才”效应生命力太强大了,也或许……但我知道,很多离去者,都是含着眼泪告别的,有一位老师临走的前夜,去了河边,抱着一颗碗口粗的杨树嚎啕大哭,这棵树是他在入职时亲自栽种的,而今却要人树两别;我也知道,很多离去的人们很久都还在姑咱的梦中!

当然,在姑咱这样的环境,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话,这个小镇培养的中学生、大学生已走遍世界,有的成为中外文化的使者,有的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有的成为教坛名师,有的成为学术大咖,有的成为政府高官……

姑咱是一个不敢懈怠的地方,要紧紧握住掌握自身命运的“锁钥”,就得努力前行,在属于姑咱的日子里,真是感觉越前行越浅薄,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我先后有幸到成都、重庆、兰州、武汉、北京等地多所高校学习,是姑咱给了我支点,是单位给了我机会。

姑咱教化人崇尚自然之美,工作的这几十年,姑咱周边的若吉村、日角村、黑日村、庄上村、浸水村、瓦斯村、鸳鸯坝等是日常打卡点,我们曾与同事伙伴一道翻阅原始森林、车行鱼通官寨,游览世外桃源色龙村,夜行章谷山……我们也曾自我调侃,估计一所大学和村庄共建的,就是姑咱了!

姑咱是一个蕴含哲学思想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判断、学会了谦逊、学会了自律,这里教会我们,深处一隅,却心怀宽广,井底之蛙,却视野高远;姑咱教会我们做人,普通的村民与渊博的学者都是人格平等的劳动者;学历高了、职称高了、官位高了并不代表能力和水平高了;姑咱教会我们踏实做事,低调做人,但一旦飞出大山,却不可失去山的气质与魂魄!

姑咱很小,19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也许在地图上还不能清晰地找到它的具体位置,但姑咱却很“大”,英雄的大渡河不舍昼夜从这里流过,奇峰贡嘎雪山抬眼可见,康巴地区(60多万平方公里)唯一的民族本科院校设立其中,“无川藏,不青春”的318川藏公路逶迤而过……

姑咱让我们学会了感恩,感恩这里的五谷杂粮供养了我们,感恩这里的青山绿水滋养了我们,感恩这里的长者和领导给予的关怀,感恩学友同事的相互携手前行,感恩这里的时光锤炼了我们的灵肉……

姑咱让我们懂得怎样去爱,懂得跨越山水去经营我们的亲情、友情、爱情乃至婚姻和家庭,难怪说,从姑咱走出去的人,最有情、最重情、最记情!

经过岁月的洗礼,往日的姑咱早已改变了容颜,如今宽阔的街道、耸立的高楼、崭新的店面、璀璨的夜灯,繁荣的市场、热闹的人们、穿梭的车流已经给这个“甘孜江南”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含义!

而一代代姑咱人、大学人正在随着子女的成家立业和大雁南飞逐渐老去,峡谷的风沙已在彼此的额头上刻下了曾经艰苦奋斗的烙印,新一代的姑咱人、大学人已开始接力奋斗,这是留给我们最大的欣慰!

多年前,一位友人调侃我说:你本可以早早飞出大山,但你却几十年都呆在姑咱,你是有病还是有瘾啊?我回答说:有情啊!是啊,早已把姑咱当成了第二故乡的人,怎能没有情?一个人的青春和生命有几个33年?我想那些带走了行李和肉体的人们,今生恐怕是带不走姑咱的记忆了,更带不走姑咱的天空和想念了!

如果要我对新生代说一句话,我想说,既然来了,就“姑”且“扎“(咱)下根来吧,未来可期!

姑咱,一个流淌进血液的名字,一个融进生命的小镇!我注定要与你牵绊一生了,如果有一天,我不再醒来,请在我的墓碑上写下:此人无趣,只择一地,此人有情,终此一生!

2023年3月25日星期六 于大渡河畔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
姑咱,融进生命的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