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秦之利剑,让六国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

作者:LH学史明智

白起又名公孙起,秦闰郿(陕西眉县东比)人,一生从事于秦国对外的兼并战争,每战皆胜,善打歼灭战,曾创造了大陆先秦军事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长平之战。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让六国诸侯闻风丧胆,有“杀神”、“人屠”之称。

白起早年即参加军伍,善于用兵,因而颇得秦昭王嬴稷的赏识。但史籍关于他的记载,是从他进入秦统治集团上层、任左庶长时开始的,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以前的活动,史无可考。

大秦之利剑,让六国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

白起 邢佳栋饰

白起任左庶长时,正是嬴稷改用魏冉为相,实行交好齐、楚、打击韩、魏的战略之际,当年他奉嬴稷之命,率军攻韩。—举夺取了新城(河南伊川西南)、因功晋升左更。秦昭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全进行反击,白起率军与韩、魏联军战于伊阙(河南洛阳南龙门附近),开敌二十四万,夺取五城,杀魏将犀武,俘韩将公孙喜,自起以功再升国尉,成为秦国高级军事长官。他乘两国新败、无力反击之机,连续向韩、魏发动进攻。秦昭王十五年(公元前292年)攻魏占垣(山西垣曲东南);秦昭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攻韩占宛(河南南阳)。宛是中原地区的军事重镇,而且是冶铁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对秦的军工发展及东向扩展,都有重要意义。白起再次因功提升为大良造。

秦昭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魏冉自任主将,统白起及客卿司马错攻魏,前出至朝(河南济源南),共占领大小六十一城。经过几次沉重打击,韩、魏被追割地求和。韩割武遂二百里,魏割河东四百里与秦。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白起奉命攻赵,夺占光狼城(山西高平西),歼赵军三万。

大秦之利剑,让六国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

秦昭王

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昭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河南渑池西)会盟,秦又将打击目标指向楚国。白起奉命率秦军主力攻鄢(湖北宜城西南)。鄢是楚的陪都,距郢(湖北江陵)甚近,系楚都北门,所以楚也调动主力防守,阻止秦军南下,双方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具有战略意义的主力决战。白起强攻不克,竟采用水淹办法,壅西长谷水灌城,造成“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北者数十万,城东皆臭”,歼灭楚军主力十万,并占领了邓(湖北襄樊北)等数城。次年(公元前278年),白起又乘胜攻占楚都郢:军力所及,西至竟陵(湖北潜江西北),南至洞庭,迫使楚将国都东迁于陈(河南淮阳)。嬴稷封白起为武安君。

秦昭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76年),白起攻魏,夺占两城。秦昭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赵、魏联合攻韩,魏冉统白起等率军援韩,大败魏、赵联军于华阳(河南郑州南),先歼魏军十三万,再歼赵军两万,并夺占了魏的长社(河南长葛东北)。卷(河南原阳西)及赵的观津(河南清丰南)。魏被迫再度献地求和,割南阳(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地区与秦。

大秦之利剑,让六国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

长平之战示意图

公元前266年,嬴稷改用范雎为相,开始正式推行“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决定首先以韩作为主要打击对象。并规定“北斩太行之道”为战略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秦昭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秦军攻占了韩少曲、高平(河南济原一带)。次年,白起又夺占了陉城(山西曲沃北)等汾水沿岸五城,歼韩军五万。秦昭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63年),再占南阳,次年占野王(河南沁阳)。至此,太行山以南的整个南阳地区,全部为秦军占领,完全切断了韩北部上党地区和韩都的联系。韩上党太守冯亭遂投赵。秦昭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1年),嬴稷以一军攻韩缑氏(河南偃师东南),以威胁荥阳,牵制韩军;又命左庶长王龁率主力攻上党,上党守军退至长平(山西高平北)。秦昭五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嬴稷任命白起为大将军,指挥秦军进攻长平,全歼赵军四十五万,其主将赵括战死。

长平之战的胜利,引起了秦相范雎的嫉妒,他唯恐白起功高过己,影响其权势地位,所以在白起继续组织进攻,准备一举消灭赵国时,他却以秦军在外日久,应进行休整为理由,奏请赢稷下令撤军,要求韩、赵割地谈和。

大秦之利剑,让六国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

白起退军后,赵国负约,不肯交出已答应献秦的六城。嬴稷极为忿怒,当即下令准备攻赵:并征求自起的意见。白起认为灭赵的有利时机已经错过,他说:长平战后,赵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勠力同忧,拼田疾作”。现在出军,虽较前多出一倍,但赵国守备,则较前增大十倍。目前赵国不仅政治、经济方面大有提高,外交方面也在“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宜发动进攻的。白起的分析判断,有一定道理,但嬴稷决心既下,不肯改变,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九月,派五大夫王陵率军进攻赵都邯郸。

果如白起所料,王陵攻赵受挫,伤亡颇多,嬴稷遂命白起代替王陵,但白起托病推辞。嬴稷只好派相国范雎代表自己劝白起就职。范雎传达赢稷的意见说:攻楚之役,你以不到一半的兵力,进击韩、魏,都获得了重大胜利。现在赵国青壮年大部死于长平,我动员了数倍于敌的大军,让你率领攻赵,你过去经常以寡击众,“取胜如神”,现在是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你为何不肯接受任务呢?白起分析攻赵的不利条件说:“今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臣人一心,上下同力,以今伐之,赵必固守;挑其军战,必不肯出;围其国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拔;掠其效野,必无所得。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嬴稷听到范雎转达的白起言论后,非常反感,表示没有你白起也照样灭赵。遂派王龁代替王陵,并增加兵力。但事实与嬴稷主观愿望相反,王龁在邯郸外围与赵守军对峙达八、九月之久,毫无进展。不仅死伤其大,而且经常受到赵军轻锐部队的反击。

大秦之利剑,让六国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

白起墓

嬴稷在前方不断失利的情况下,特别是听到白起曾在背后说“不听臣计,今果如何”的牢骚话时,极为恼怒,亲自去见白起,强令其就职。并说:“君虽病,强(勉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入之愿,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说到这种程度,白起依然不应,并向赢稷说:“臣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因而,白起被削去武安君爵位,贬为士伍。并迁阴密(甘肃灵台西)。白起因病.未能立即就道。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二月,前线失利消息不断传来,嬴稷迁怒白起,促其速离咸阳。当白起到达咸阳城西十里之杜邮时,赢稷又派人追送命令,迫白起自杀。终身为秦的统一事业奋战而又屡建大功的一代名将,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