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秦之利劍,讓六國聞風喪膽的殺神白起

作者:LH學史明智

白起又名公孫起,秦閏郿(陝西眉縣東比)人,一生從事于秦國對外的兼并戰争,每戰皆勝,善打殲滅戰,曾創造了大陸先秦軍事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長平之戰。是戰國四大名将之一,讓六國諸侯聞風喪膽,有“殺神”、“人屠”之稱。

白起早年即參加軍伍,善于用兵,因而頗得秦昭王嬴稷的賞識。但史籍關于他的記載,是從他進入秦統治集團上層、任左庶長時開始的,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以前的活動,史無可考。

大秦之利劍,讓六國聞風喪膽的殺神白起

白起 邢佳棟飾

白起任左庶長時,正是嬴稷改用魏冉為相,實行交好齊、楚、打擊韓、魏的戰略之際,當年他奉嬴稷之命,率軍攻韓。—舉奪取了新城(河南伊川西南)、因功晉升左更。秦昭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韓、魏聯全進行反擊,白起率軍與韓、魏聯軍戰于伊阙(河南洛陽南龍門附近),開敵二十四萬,奪取五城,殺魏将犀武,俘韓将公孫喜,自起以功再升國尉,成為秦國進階軍事長官。他乘兩國新敗、無力反擊之機,連續向韓、魏發動進攻。秦昭王十五年(公元前292年)攻魏占垣(山西垣曲東南);秦昭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攻韓占宛(河南南陽)。宛是中原地區的軍事重鎮,而且是冶鐵手工業發達的地區,對秦的軍工發展及東向擴充,都有重要意義。白起再次因功提升為大良造。

秦昭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魏冉自任主将,統白起及客卿司馬錯攻魏,前出至朝(河南濟源南),共占領大小六十一城。經過幾次沉重打擊,韓、魏被追割地求和。韓割武遂二百裡,魏割河東四百裡與秦。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白起奉命攻趙,奪占光狼城(山西高平西),殲趙軍三萬。

大秦之利劍,讓六國聞風喪膽的殺神白起

秦昭王

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昭王與趙惠文王在渑池(河南渑池西)會盟,秦又将打擊目标指向楚國。白起奉命率秦軍主力攻鄢(湖北宜城西南)。鄢是楚的陪都,距郢(湖北江陵)甚近,系楚都北門,是以楚也調動主力防守,阻止秦軍南下,雙方在這裡進行了一場具有戰略意義的主力決戰。白起強攻不克,竟采用水淹辦法,壅西長谷水灌城,造成“百姓随水流,死于城東北者數十萬,城東皆臭”,殲滅楚軍主力十萬,并占領了鄧(湖北襄樊北)等數城。次年(公元前278年),白起又乘勝攻占楚都郢:軍力所及,西至竟陵(湖北潛江西北),南至洞庭,迫使楚将國都東遷于陳(河南淮陽)。嬴稷封白起為武安君。

秦昭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76年),白起攻魏,奪占兩城。秦昭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趙、魏聯合攻韓,魏冉統白起等率軍援韓,大敗魏、趙聯軍于華陽(河南鄭州南),先殲魏軍十三萬,再殲趙軍兩萬,并奪占了魏的長社(河南長葛東北)。卷(河南原陽西)及趙的觀津(河南清豐南)。魏被迫再度獻地求和,割南陽(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地區)地區與秦。

大秦之利劍,讓六國聞風喪膽的殺神白起

長平之戰示意圖

公元前266年,嬴稷改用範雎為相,開始正式推行“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決定首先以韓作為主要打擊對象。并規定“北斬太行之道”為戰略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秦昭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秦軍攻占了韓少曲、高平(河南濟原一帶)。次年,白起又奪占了陉城(山西曲沃北)等汾水沿岸五城,殲韓軍五萬。秦昭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63年),再占南陽,次年占野王(河南沁陽)。至此,太行山以南的整個南陽地區,全部為秦軍占領,完全切斷了韓北部上黨地區和韓都的聯系。韓上黨太守馮亭遂投趙。秦昭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1年),嬴稷以一軍攻韓缑氏(河南偃師東南),以威脅荥陽,牽制韓軍;又命左庶長王龁率主力攻上黨,上黨守軍退至長平(山西高平北)。秦昭五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嬴稷任命白起為大将軍,指揮秦軍進攻長平,全殲趙軍四十五萬,其主将趙括戰死。

長平之戰的勝利,引起了秦相範雎的嫉妒,他唯恐白起功高過己,影響其權勢地位,是以在白起繼續組織進攻,準備一舉消滅趙國時,他卻以秦軍在外日久,應進行休整為理由,奏請赢稷下令撤軍,要求韓、趙割地談和。

大秦之利劍,讓六國聞風喪膽的殺神白起

白起退軍後,趙國負約,不肯交出已答應獻秦的六城。嬴稷極為忿怒,當即下令準備攻趙:并征求自起的意見。白起認為滅趙的有利時機已經錯過,他說:長平戰後,趙舉國上下,團結一緻,“勠力同憂,拼田疾作”。現在出軍,雖較前多出一倍,但趙國守備,則較前增大十倍。目前趙國不僅政治、經濟方面大有提高,外交方面也在“結親燕、魏,連好齊、楚,積慮并心,備秦為務”,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宜發動進攻的。白起的分析判斷,有一定道理,但嬴稷決心既下,不肯改變,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九月,派五大夫王陵率軍進攻趙都邯鄲。

果如白起所料,王陵攻趙受挫,傷亡頗多,嬴稷遂命白起代替王陵,但白起托病推辭。嬴稷隻好派相國範雎代表自己勸白起就職。範雎傳達赢稷的意見說:攻楚之役,你以不到一半的兵力,進擊韓、魏,都獲得了重大勝利。現在趙國青壯年大部死于長平,我動員了數倍于敵的大軍,讓你率領攻趙,你過去經常以寡擊衆,“取勝如神”,現在是以強擊弱,以衆擊寡,你為何不肯接受任務呢?白起分析攻趙的不利條件說:“今秦破趙軍于長平,不遂以時乘其振懼而滅之,畏而釋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積,養孤長幼以益其衆,繕治兵甲以益其強,增城浚池以益其固。……臣人一心,上下同力,以今伐之,趙必固守;挑其軍戰,必不肯出;圍其國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拔;掠其效野,必無所得。兵出無功,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見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嬴稷聽到範雎轉達的白起言論後,非常反感,表示沒有你白起也照樣滅趙。遂派王龁代替王陵,并增加兵力。但事實與嬴稷主觀願望相反,王龁在邯鄲外圍與趙守軍對峙達八、九月之久,毫無進展。不僅死傷其大,而且經常受到趙軍輕銳部隊的反擊。

大秦之利劍,讓六國聞風喪膽的殺神白起

白起墓

嬴稷在前方不斷失利的情況下,特别是聽到白起曾在背後說“不聽臣計,今果如何”的牢騷話時,極為惱怒,親自去見白起,強令其就職。并說:“君雖病,強(勉強)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入之願,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說到這種程度,白起依然不應,并向赢稷說:“臣知行雖無功,得免于罪;雖不行無罪,不免于誅。……臣甯伏受重誅而死,不忍為辱軍之将。”因而,白起被削去武安君爵位,貶為士伍。并遷陰密(甘肅靈台西)。白起因病.未能立即就道。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二月,前線失利消息不斷傳來,嬴稷遷怒白起,促其速離鹹陽。當白起到達鹹陽城西十裡之杜郵時,赢稷又派人追送指令,迫白起自殺。終身為秦的統一事業奮戰而又屢建大功的一代名将,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