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nm芯片技术突破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悄然浮现

作者:颂科记

7nm属于高端芯片制程,也是国产厂商努力的目标。台积电,三星都能实现7nm芯片量产,而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最高只能量产14nm。

不过在产品研发方面,国产厂商已经突破了7nm,比如芯擎科技研发的“龍鷹一号”芯片就属于7nm制程。在7nm芯片技术突破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悄然浮现了。

7nm芯片技术突破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悄然浮现

高端芯片市场主流的产品一直以美企为主,高通的移动SOC,英伟达的GPU和英特尔的CPU,在业内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采用的制程大多数是7nm及以下。

就像高通新一代的骁龙7+平台,采用的便是4nm制程。而国产厂商也在加速研发芯片产品,目前能够做到7nm到5nm的水准。

相关的代表芯片为芯擎科技7nm“龍鷹一号”,紫光展锐6nm的T820,阿里巴巴5nm的倚天710等。再往下的4nm,目前还没有产品发布。

7nm芯片技术突破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悄然浮现

总之国产厂商已经有能力发展7nm及以下芯片,不过随着国产厂商7nm芯片技术突破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悄然浮现。这个现象就是国产7nm芯片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7nm已经是高端工艺了,取得突破无疑是好消息,相关的产品发布之后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不仅没有在市场上大规模普及,而且时间久了大家基本忘记了这款芯片的存在。换句话说,市场该是怎样还是怎样,并没有推翻美芯片巨头主导市场的局面。

7nm芯片技术突破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悄然浮现

是因为国产7nm芯片不如国外产品吗?并不是。国产7nm芯片产品同样有顶级的配置,就拿芯擎科技的“龍鷹一号”来说,这款芯片是国内首颗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融汇了88亿根晶体管,属于超大级SOC芯片。

“龍鷹一号”的实测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主流水平,和高通骁龙8155相比某些方面照样不落下风。

7nm芯片技术突破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悄然浮现

龍鷹一号和骁龙8155都采用了7nm制程,目前骁龙8155被国内几十家车企采用,搭载的智能汽车车型更是数不胜数。车企将搭载骁龙8155作为宣传的卖点,极力突出采用这款芯片具有怎样的性能提升,能带来怎样的智能化,数字化体验。

反观龍鷹一号,2021年6月份流片,去年下半年量产,到今年为止,国内车企官宣搭载龍鷹一号的屈指可数。

也许有人说了,是龍鷹一号的名声还没有打出来,仍需要时间得到市场的认可。不排除有这方面的原因,毕竟骁龙8155的确上市较早。但如果只是上市时间问题,影响的不过是市场占有率,而非国产车企对官宣搭载龍鷹一号的态度。

7nm芯片技术突破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悄然浮现

芯擎科技推出龍鷹一号之后,国产车企完全可以提前展开合作,提前预定芯片,宣布搭载龍鷹一号芯片车型的上市计划。

可关于这方面的消息并不多,恐怕说明了国产车企对龍鷹一号和骁龙8155的关注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正是国产突破7nm之后奇怪的现象,在产品不输给国外厂商的情况下,市场客户还是选择别人的产品。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不外乎两个原因。

首先是国产厂商对待国产芯片的观念还没有扭转过来。

美国芯片企业在中国市场经营了几十年,和各大中国客户都有密切的合作,所以选择国外供应商的芯片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7nm芯片技术突破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悄然浮现

对方有先进的技术产品,没有理由放弃。而国产芯片供应商虽然也突破了相应的技术产品,可是还没有让国产厂商对待国产芯片的观念扭转过来,在市场客户看来,国产芯片仍然达不到国外的水准,也就失去了尝试的意愿。

其次国产芯片发布时间有限,产能供应与国外存在差距。

除去主观因素,客观来讲,国产芯片发布时间有限,这几年才出现一些7nm芯片产品突破。从流片到送样,再到量产和规划上市,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时间。

7nm芯片技术突破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悄然浮现

短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半载。龍鷹一号从流片到量产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等待龍鷹一号有充足的产能之后,估计又要半年左右。所以在产能供应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既然没有充足产能,客户又不愿等待的话,只能选择国外供应商合作了。

其实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因素,证明了国产芯片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并不是发布产品就足够的,得到市场的认可,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否则芯片再好却不能大规模商用,也是没有意义的,还望国产芯片厂商继续努力,厚积薄发。

同意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