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nm晶片技術突破後,一個奇怪的現象悄然浮現

作者:頌科記

7nm屬于高端晶片制程,也是國産廠商努力的目标。台積電,三星都能實作7nm晶片量産,而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最高隻能量産14nm。

不過在産品研發方面,國産廠商已經突破了7nm,比如芯擎科技研發的“龍鷹一号”晶片就屬于7nm制程。在7nm晶片技術突破後,一個奇怪的現象悄然浮現了。

7nm晶片技術突破後,一個奇怪的現象悄然浮現

高端晶片市場主流的産品一直以美企為主,高通的移動SOC,英偉達的GPU和英特爾的CPU,在業内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采用的制程大多數是7nm及以下。

就像高通新一代的骁龍7+平台,采用的便是4nm制程。而國産廠商也在加速研發晶片産品,目前能夠做到7nm到5nm的水準。

相關的代表晶片為芯擎科技7nm“龍鷹一号”,紫光展銳6nm的T820,阿裡巴巴5nm的倚天710等。再往下的4nm,目前還沒有産品釋出。

7nm晶片技術突破後,一個奇怪的現象悄然浮現

總之國産廠商已經有能力發展7nm及以下晶片,不過随着國産廠商7nm晶片技術突破後,一個奇怪的現象悄然浮現。這個現象就是國産7nm晶片并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

7nm已經是高端工藝了,取得突破無疑是好消息,相關的産品釋出之後往往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不僅沒有在市場上大規模普及,而且時間久了大家基本忘記了這款晶片的存在。換句話說,市場該是怎樣還是怎樣,并沒有推翻美晶片巨頭主導市場的局面。

7nm晶片技術突破後,一個奇怪的現象悄然浮現

是因為國産7nm晶片不如國外産品嗎?并不是。國産7nm晶片産品同樣有頂級的配置,就拿芯擎科技的“龍鷹一号”來說,這款晶片是國内首顆7nm車規級智能座艙晶片,“龍鷹一号”融彙了88億根半導體,屬于超大級SOC晶片。

“龍鷹一号”的實測性能已經達到了國際主流水準,和高通骁龍8155相比某些方面照樣不落下風。

7nm晶片技術突破後,一個奇怪的現象悄然浮現

龍鷹一号和骁龍8155都采用了7nm制程,目前骁龍8155被國内幾十家車企采用,搭載的智能汽車車型更是數不勝數。車企将搭載骁龍8155作為宣傳的賣點,極力突出采用這款晶片具有怎樣的性能提升,能帶來怎樣的智能化,數字化體驗。

反觀龍鷹一号,2021年6月份流片,去年下半年量産,到今年為止,國内車企官宣搭載龍鷹一号的屈指可數。

也許有人說了,是龍鷹一号的名聲還沒有打出來,仍需要時間得到市場的認可。不排除有這方面的原因,畢竟骁龍8155的确上市較早。但如果隻是上市時間問題,影響的不過是市場占有率,而非國産車企對官宣搭載龍鷹一号的态度。

7nm晶片技術突破後,一個奇怪的現象悄然浮現

芯擎科技推出龍鷹一号之後,國産車企完全可以提前展開合作,提前預定晶片,宣布搭載龍鷹一号晶片車型的上市計劃。

可關于這方面的消息并不多,恐怕說明了國産車企對龍鷹一号和骁龍8155的關注程度是不一樣的。這正是國産突破7nm之後奇怪的現象,在産品不輸給國外廠商的情況下,市場客戶還是選擇别人的産品。之是以出現這種現象,不外乎兩個原因。

首先是國産廠商對待國産晶片的觀念還沒有扭轉過來。

美國晶片企業在中國市場經營了幾十年,和各大中國客戶都有密切的合作,是以選擇國外供應商的晶片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7nm晶片技術突破後,一個奇怪的現象悄然浮現

對方有先進的技術産品,沒有理由放棄。而國産晶片供應商雖然也突破了相應的技術産品,可是還沒有讓國産廠商對待國産晶片的觀念扭轉過來,在市場客戶看來,國産晶片仍然達不到國外的水準,也就失去了嘗試的意願。

其次國産晶片釋出時間有限,産能供應與國外存在差距。

除去主觀因素,客觀來講,國産晶片釋出時間有限,這幾年才出現一些7nm晶片産品突破。從流片到送樣,再到量産和規劃上市,每一個發展階段都需要時間。

7nm晶片技術突破後,一個奇怪的現象悄然浮現

短則幾個月,多則一年半載。龍鷹一号從流片到量産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等待龍鷹一号有充足的産能之後,估計又要半年左右。是以在産能供應方面與國外存在差距,既然沒有充足産能,客戶又不願等待的話,隻能選擇國外供應商合作了。

其實不論是主觀還是客觀因素,證明了國産晶片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并不是釋出産品就足夠的,得到市場的認可,獲得消費者的青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否則晶片再好卻不能大規模商用,也是沒有意義的,還望國産晶片廠商繼續努力,厚積薄發。

同意的請點贊,歡迎轉發,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