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重磅整理!)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作者:贾鲁河张sir

25、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

东亚岛国,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

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季风气候显著,海洋性强:冬暖夏凉,降水较多

矿产资源贫乏,森林水力丰富

(2)发达的经济

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与美国、欧共体并列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

工业部门齐全:主要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对外贸易广泛:最大贸易对象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工业:主要人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

首都东京,是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需大量进口

日本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条件:

日本的经济特征:①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程度高②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部门齐全③工业主要分布在临海,对外依赖性强④农业单产高,渔业发达

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良港,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高

经济发展条件 不利条件: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石油:西亚、中国、东南亚

原、燃料主要来源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棉花:中国、美国

26、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下游河段两侧形成冲积平原,湄公河平原本区最大平原

马来群岛地形:山岭众多,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27、东南亚主要农产和矿产

农产: 世界最大天然橡胶,油棕(马来西亚最多),椰子、蕉麻产地(菲律宾最多)。稻米是主要的食粮是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泰国出口最多)

矿产:世界最大锡矿带,马来西亚最多, 印尼、文莱主要石油出口国

28、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大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

苏伊士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着海上交通要道

(2)高原为主的地形

大部分是高原,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及两河流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400米)

(3)炎热干燥的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河流稀少,地中海沿岸地区属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中海气候

(4)撒哈拉沙漠: 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地表植被稀少,地下石油丰富

29、西亚石油输出路线

A油田油管 地中海、红海沿岸

路线 B波斯湾 好望角 西欧、北美(运输量最大)

苏伊士运河

C波斯湾 马六甲海峡 日本

30、埃及

(1)位置和领土:位于非洲东北部,东、北分别临红海和地中海,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2)河流

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人口和城市集中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3)主要城市:

开罗:埃及的首都,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

亚历山大:埃及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4)经济:传统出口商品是长绒棉,现在的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收入

31、欧洲西部

(1)海岸线曲折

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主要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南部有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边缘海有北海,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

(2)地形

特点:以平原、山地为主,是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分布 平原: 北海、波罗的海沿岸, 莱茵河以东为波德平原、以西为西欧平原

山地: 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勃郎峰本区最高

深受冰川影响: 多湖泊、峡湾海岸,部分平原呈波状起伏

(3)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特征: 海洋性特征显著

气候 :成因

纬度位置 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60°之间,属温带气候

海陆分布 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地 形 中部为平原,山脉分布在南北且东西走向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洋 流 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分布 东西差异: 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4)河湖

河流特征及成因:河网较密,水量充沛,长河较少

主要河流: 多瑙河是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莱茵河是世界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

湖泊:主要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脉南北两侧(多为冰川作用形成)

(5)发达的旅游业

发展条件: 自然条件多种多样、文化灿烂、独特的风土人情

主要旅游地 :希腊雅典的巴台农神庙,罗马的古斗兽场,水城威尼斯,西班牙地中海沿岸沙滩风

光、斗牛比赛,音乐之都维也纳,多瑙河风光,挪威峡湾风光(冰川地形)、午夜太阳(极昼、

极光),荷兰风车、花卉、围 海造田工程,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凯旋门、时装节,伦敦的白金

汉宫、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大英博物馆、马克思墓地,瑞士日内瓦的湖光山色、 阿尔卑斯

山的登山滑雪、手表作坊

32、德国

(1)位置: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本区邻国(有九个)最多的国家

(2)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势低平;中部谷地宽广的

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广布森林和草地

(3)发达的工业`

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

发展 有利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

条件 不利条件: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需进口,产品约一半依赖国际市场

分布特点: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

分布 莱茵—鲁尔区:埃森、杜伊斯堡是主要工业中心(传统工业区)

南部慕尼黑周围发展宇航、飞机、微电子(新兴工业区)

(4)主要城市

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城市

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33、俄罗斯

(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地跨欧亚两洲,欧洲部分面积较小但一直是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

(2)较为平坦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3)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有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4)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水能丰富,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5)资源: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等

(6)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为中心的工业区、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发展

(7)农业:不稳定,谷物需大量进口。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

(8)交通和城市

交通:以铁路交通为主

莫斯科: 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主要城市 圣彼得堡: 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摩尔曼斯克: 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俄罗斯主要地形区及河流

俄罗斯的地形分为两部分:叶尼塞河以西以平原为主,以东是高原和山地。西部的平原又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以东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以西是东欧平原;叶尼塞河以东地区又以勒拿河为界,以东为东西伯利亚山地,以西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对照俄罗斯的地形图,以加深记忆。

俄罗斯主要工业区

主要工业区 工业部门 工业中心 发展条件

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 机械、化学、多种轻工业 莫斯科、圣彼得堡 原料、燃料缺乏,主要从外地运进

乌拉尔工业区 钢铁、机械工业 叶卡捷琳堡 有色金属、煤、铁、石油等丰富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重工业、军事工业 新西伯利亚 煤、有色金属等丰富

34、北美

(1)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分布,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

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

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南部为密西西比平原、西部为地势较高的大平原)

(2)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苏必利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除密歇根湖外均为美、加两国共有

(3)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无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在北温带)

(4)地形对气候影响大

由于西部高山的阻挡,温带海洋性、地中海气候仅分布在沿海,高原山区降水少;东部山地比较低缓,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中部地形平坦,冬季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夏季暖湿气流也可自由北上

(5) 外来移民的大汇集:英裔和法裔较多,英语为主 。原有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35、美国

(1)国土组成:除本土48个州,1个特区外,还有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两个海外州

(2)自然条件特点

本土都在温带(南部为亚热带),阿拉斯加在高纬度,属于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在热带

本土三面濒临海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约占世界的10%

密西西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良好条件,密西西河是世界第四长河

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高消费和浪费等原因仍需大量进口,是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3)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人口2.7亿,白种人占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有华人聚居,人口

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近几十年来,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4)农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

农业大国:农产品输出最多的国家,但热带农产品需要进口,农业高度机械化

地区生产专门化: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5)发达的工业和主要城市

现代化程度高,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本国消费量大,是世界进口小汽车、

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并且进口大于出口,由于西欧、日本的兴起,地位在下降

地区 东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发展条件 开发最早,煤铁资源丰富,运输便利,平原土壤肥沃 墨西哥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化学 石油、宇航、

飞机、电子 宇航、飞机、电子

工业中心 纽约(美国最大工商业中心和港口,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芝加哥(中部地区最大城市) 休斯敦(石油化工、宇航中心) 旧金山(美国华人最多城市,东南面的硅谷是微电子工业中心)

洛杉矶(西部最大城市,附近有好莱坞影城)

36、拉丁美洲

(1)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最大的岛国;南端最大火地岛与南美大陆之间是麦哲伦海峡

(2)地形

北部:墨西哥高原

西部: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多火山地震

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面积均为世界之最

(3)气候

特征: 湿热为主,有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广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旱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区也较狭窄

成因 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两侧,受海洋影响大

地形影响显著:热带平原地区湿热,高原地区温和,高山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安第斯山南段西侧迎风山坡多雨,东侧背风地区干燥少雨

(4)河流

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最窄处。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马孙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

(5)自然资源

矿产: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近海地区的石油、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智利、秘鲁的铜

水力:巴西高原河流的水力资源(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世界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

水产:秘鲁附近的渔场

植物:热带雨林,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

动物:独特的哺乳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鸟类中的蜂鸟

(6)人口

分布 稀少区: 热带雨林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区

稠密区: 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

增长概况: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气候比较温和的高原地区,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城市人口增长快。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人口多在1000万以上

(7)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工业:墨西哥、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 阿根廷的肉类加工和机械制造工业

矿业:智利的铜和硝石,委内瑞拉的石油

农业 热带经济作物 :巴西的咖啡、古巴的蔗糖和中美国家的香蕉

粮食作物: 玉米为主 ,许多国家粮食还不能自给

37、北美的三大地形区及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地形区 主要特征 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西部高山区 山脉南北走向、平等排列,多高峰 阻挡了来自太平洋上的西风湿润气流,使西部沿海地带降水较为丰富,而向内陆山区则急剧减少

中部平原区 地势低缓 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东部高原、山地区 纵贯南北

地形平坦 冬季极地冷空气长驱南下,气温急速下降;夏季暖湿气流可自由北上,形成了典型的冬冷夏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8、美国经济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9、澳大利亚

(1)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及一些附近岛屿,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讲英语

(2)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

西部:低矮高原, 占全国面积一半

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势最低处—北艾尔湖

(3)特有动物

种类: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 如袋鼠、鸸鹋、鸭嘴兽

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条件单一,动物演化缓慢

(4)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宜人,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 内陆和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

(5)经济

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羊毛、小麦著名世界,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煤和铁矿石出口

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目前,服务业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支柱

(6)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

40、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干燥的原因

澳大利亚虽然四面临海,但其中、部地区却气候干燥,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大部分地区处在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降水稀少②东部纵贯南北的大分水岭阻挡了太平洋湿润气流的深入③西部沿海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其干燥程度。

41、南极洲丰富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南极大陆的冰川,其体积有2400万立方千米,占世界冰川总体积的90%以上。

(2)矿产资源:南极洲已发现有煤、铁、镍等300多种矿藏,其中以煤(维多利亚地)和铁(印度洋沿岸)为最丰富。

(3)海洋生物资源:南极洲的动物种类少,但是数量多,经济价值大。常见的有企鹅、鲸、磷虾、海狮、海豹、海豚等,其中以企鹅最突出。

42、地球最冷的地方南北半球各不同

  一般说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在高山之巅和极地区域。但在南北半球和不同地区也不尽相同。

  亚洲最冷的地方,既不在北极点,也不在北极圈内,而是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奥伊米亚康,位于北纬63°16.2′。这里,在1885年2月以-67.7℃的正式记录获得北半球“冷极”的称号,1964年1月又以-71℃的低温打破了原有的记录。北半球的“冷极”为何不在极点上,而在其南侧约27个纬度的地方呢?这是因为奥伊米亚康是西伯利亚冷高压长期盘踞的地方,周围的地形又属盆地,促进了冷空气的聚积和辐射冷却。而北极圈内为北冰洋,尽管它上面有海冰覆盖,但仍有热量从冰下传向冰上的低层空气,致使气温反倒比不上奥伊米亚康低。

  在北美洲,由于陆地面积不如欧亚大陆,加上山脉呈南北走向,因此那里的冷高压不如亚洲强盛,并且它可以无阻挡地向南伸展,致使北美冬天的寒冷程度稍轻于亚洲。同时,由于北冰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最冷的地方也像亚洲一样,不在纬度更高的北冰洋沿岸,而在稍南的内陆冷空气易堆积的谷地。例如,育空谷地的极端最低气温为-63℃。

  在欧洲最冷的地方自然是格陵兰岛。这里纬度高,地势高,地面为冰原覆盖,气候终年严寒,其中埃斯密特地区,极端最低气温达-65℃。

  从全球来看,最冷的地方并不是在北半球,而是在南半球的南极洲。这里终年被厚厚的冰雪覆盖着,其平均积雪厚度为1700米,太阳射来的能量3/4被反射回空中,地面的温度很低,1960年8月24日测得的气温为-88.3℃。可见,地球上的“冷极”应在南极大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