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作者:历史真相档案

清王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转变经历了极大的撕扯与割裂。

那时的欧洲工业革命已然兴起,西方国家正在热火朝天地制造长枪短炮。

同时期的晚清的统治者们还在享受着前人积累下来财富与智慧,却再没了“开眼看世界“的精神。

在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乾隆帝,在国家治理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谓不多,亲政初期他重视百姓的生活,对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视。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正因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农业发展得好,清王朝当时整体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百姓越来越富足,各种出自中国传统技术的精美手工艺品流传各国,享有盛誉。

国内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乾隆认为:只要守好国门,抵御住外来国家的入侵,那么国家的富足与和平就一定能守住。

毕竟彼时的中国历经了自隋至清好几次“万国来朝”的盛景,这种深入骨髓的自信给了乾隆极大的错觉,从而失去了危机意识。

所以,在面对请求通商的英国使臣时,他不仅盲目地拒绝了使臣的所有请求,并且让使臣带回了一封给英国国王的回信。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正是从这封信上,我们隐隐窥见了乾隆帝始料未及的、清王朝走向下坡路的缩影。

生日宴上的大误会

1793年的夏天,天津的海岸边停靠了一支人数众多的船队,他们是来自英国的使团。

首领马嘎尼尔身为正使,此行有两大目的:

一是给已经八十二岁高龄的乾隆贺寿;二来呢,则是想趁机打开两国口岸通商的途径。

当时,中国给世界的印象是:思想上有诸多不同的学术流派;物质上有勤勤恳恳的手工艺器。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加之历朝历代的能征善战,使得人人都认为这是个古老而又强大的东方强国,实力深不可测。

因此,产自中国的瓷器、旗袍、茶叶等,在国外成了贵族们热衷追捧的奢侈物件。

作为有多年商队经验的马嘎尼尔,自然没有放过这个巨大的商机,打起了通商的主意。

18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刚刚诞生不久的资本主义强国。马嘎尼尔为表诚意,光礼物就带了几百件。上到吃穿玩乐,下到饰品摆件,统统都准备了一遍。

甚至连军火武器,例如大炮这些,都在送礼的名单里。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马嘎尼尔团队自信满满地靠岸了,没想到见乾隆的第一面就遇到了困难。

当时正值六月,乾隆在避暑山庄的行宫游玩,接待他们的,是乾隆的宠臣和珅。

不论是乾隆还是和珅,在他们的意识里都没有英国是来进行“邦交”的概念,而是认为英国是像从前那些别的小国一样,是来朝拜附庸的。

毕竟英国嘛,他们既没听说过,也不知道在哪里,能有多厉害呢?所以,和珅自然而然地认为,马嘎尼尔他们要面见乾隆,自当行三拜九叩之礼。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可马嘎尼尔不这么想。他跟和珅说,自己代表的是整个英国,效忠的是自己的君主。怎么能够对他国帝王行如此大礼呢?

这话传到乾隆耳朵里,这个统治清朝五十余年的皇帝勃然大怒。要不是保留着一些体面,估计乾隆当时就想把使团赶走的。

没想到乾隆的态度如此没有缓和的余地,马嘎尼尔等人觉得,既是带着使命来的,总不能连面都没见到就无功而返吧?几番周旋之下,双方堪堪同意了英国使臣单膝下跪觐见的做法。

乾隆对这种做法当然不满意,他下意识地对英国产生了产生了“无礼小国”的偏见,态度上更加轻视了。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在马嘎尼尔献上珍宝后,挑了几样珍贵的为乾隆做介绍,从精美的西洋钟表到领先世界的蒸汽机、织布机,以及和英国最新研发的军舰模型,他都给乾隆展示了一遍。

这番举动无疑是告诉乾隆及在场的诸位大臣:我们英国有能力也有实力,此番是抱着友好的态度来的,可也不会任人欺负。

可乾隆他并没有仔细思考这些礼物的价值和背后的含义,只是单纯地以为这是英王室对他上贡品的“诚意”。

大臣们也只以为那是些在当时来说极其先进实用的工具不起眼的小玩意,和街头摆摊卖艺的魔术道具大同小异。没有一个人联想到背后巨大的工业价值。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于是乾隆摆出一副宽容慈悲的架势,夸奖了使团的诚心,赏赐了一些珠宝,然后就让他们回去了。

大秀“肌肉”反露破绽

马嘎尼尔怎么也没想到,前前后后忙了这么半天居然是这样。于是他连忙向乾隆表明了此行的另一目的:通商。

乾隆一听,这火气就又上来了,他认为这是英国企图侵略分化清朝政权的做法,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

不仅如此,乾隆还让马嘎尼尔带回去一封给英国使臣的信,信中令人啼笑皆非的用语被后来人认为是也是挑起争端的导火索之一。不过这是后话了。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先看眼前,乾隆送使团回国时,自作聪明地没有安排他们走常规的水路,而是让大臣带着他们从北京一路南下到广州。

此举本是为了让使团一览大清风采,明白自己的弱小。却没想到,这一路上,暴露了许多清王朝自身的弊病。

晚年的乾隆热爱游山玩水,他曾六下江南。

为了迎接皇帝,他所到之处都要灵修行宫,加上吃穿用度什么的,据后来的学者估算,乾隆光是这几次下江南的费用加起来,就花费了白银两千余万两。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这其中还不包括随行人员的贪污和花销。

再充实的国库也经不起这么折腾,何况当时乾隆极其宠信和珅,和珅作为“名留青史”的贪官,作恶多端。在他的带领下吏治严苛腐败,搜刮的民脂民膏不尽其数。

偏他在乾隆又是一副清官良民的样子,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虽然乾隆被蒙在鼓里,可英国使团没有啊。一路上百姓生产力低下的劳作方式他们都看在眼里。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至于大臣们特意安排的军队表演,更是让英国使团看清了,清朝的武装实力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很久了。

眼前的一幕幕让他们明白了,这座被世人传颂忌惮的老牌强国,好像“不行了”。

本来马嘎尼尔还以为大臣们对他们那些先进技术不感兴趣是因为清朝自己也有,或者说是一眼能看出是什么原理,因此不屑一顾。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现在看来,是没有一个人真正看懂了英国的发展和实力。

就这样,在乾隆自以为这一行一定能令使臣心悦诚服的时候,清朝华丽皮囊下的破败,已经被人一览无余了。

一路所见所感都被马嘎尼尔真实地记录在了写给英王汇报里:清朝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武器也大不如我们,就这么看的话,这座王朝已经开始走向迟暮了。

而乾隆给英王的那封回信也被他带回了英国。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前文说到,乾隆一直以为英国是来朝拜归顺大清的,因此开头他就写到:“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意思是:你们国家虽然远在海的那头,但这么诚心诚意地来为我祝寿,可见你们国王对我恭敬顺从的诚意,我很满意。

有了这极度轻蔑的开头还不够,信中具体写了为何拒绝通商后,乾隆还骄傲地写到:“尔是偏僻荒远之国”、“天朝抚有四海,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其洋洋自得之意,可见一斑。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还以上位者的口吻训斥了英王:“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至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

不知道乾隆要是知道,后来鸦片战争时清王朝被打得节节败退,而这封信又被大英博物馆保存至今,会作何感想。

但是不通商,就只有英国的钱流向中国的份,因此英王并没有放弃。不知是出于试探还是怎样的心理,1816年,英国再次派出使团前往清朝请求通商。

这次的使团里,有一个叫托马斯·斯当东的人。二十三年前,还是个小孩子的他就曾跟随马嘎尼尔来到中国,当时因为他会说中文,乾隆还颇为高兴地奖赏了他一只荷包。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现在他已经长大成人了,第二次来到中国,没想到清王朝还是一如既往地固步自封。工业发展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进展。

这次的英使团,因为再次拒绝了对皇帝行三拜九叩之礼,而被直接驱逐出境。

两次来访让让托马斯知道了,清朝的国力也就如此了,这个国家的统治阶层只知享乐,丝毫不知进取。面对这种情况,既然通商行不通了,那不如用武力占据中国。

鸦片战争,永远的痛

托马斯的话给了英王室极大的信心。毕竟当年的马嘎尼尔在回国后就曾向英王汇报:大清帝国现如今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舰、英国要击败它并不困难。看来这是真的了。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毕竟,可能就连英王室也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了,清朝还是如此落后。

再想起当年乾隆那封看不起人的信件,英王室几经思考之后,发动了载入史册的“鸦片战争”。

战争带来的教训总是血淋淋的。

1840年的一声炮响,清王朝数年积弊在这一场战争中暴露无遗。清政府屡战屡败,面对英国先进强力的武器,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而谁又能想到,这些武器的前身曾被英国亲自作为礼物献上,最后的结局竟只是放在圆明园里当摆设呢?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虽然当时的清朝还是不缺忠心勇烈的士兵为保卫国家积极作战,奈何武器实力的差距实在太过悬殊了。肉体凡胎能挡住多少真枪实弹呢?

断断续续抵抗了两三年,清政府妥协了。1842年,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规定极大地侵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我们被迫割让了香港岛,还要向侵略者赔偿白银两千一百万。更别提其他的诸多条例就是直接让英国人在中国的地盘上做主了。

自此,中国人民开始了痛苦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生活,人们逐渐开始产生了反帝反封建的思考。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话说到这,可能有的人会想,如果当年答应了通商,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事实上,虽然史实既定,但我们推测一下,估计也并非如此。

要知道英国之所以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根本原因就是,在19世纪的世界格局里,英国的扩张方式就是殖民统治。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他们的殖民地。英国人自诩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总能看见太阳,这个殖民地的太阳落下了,还有另一片殖民地上的太阳正当空,因此别名“日不落帝国”。

所以,当时即使同意了英国通商的请求,那么只要被发现清朝武力落后这一不争的事实,那么英王室早晚会生出侵略占领的想法。

纵使马嘎尼尔当年态度虔诚,可他在看到清朝民情时,脑子里冒出的想法不也是“这么看,这个国家很好打败”吗?

由此可见,打铁还需自身硬。虽然乾隆给英王的回信确实盲目自大了,可彼时的英王室也并非什么好心人。真正想要不被外敌侵略,有用的只有强大自身这一条。

清政府最大的错误就是一味闭关锁国,统治阶层只看得到眼前的繁荣,既看不到百姓民不聊生,也看不到其他国家的飞速发展。殊不知在年复一年的蹉跎里,不知不觉间已经落后于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了。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都说弱国无外交。这句自新中国成立就被国人所铭记的话语,正是我们的祖祖辈辈经历了数次磨难才得到的经验总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幸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时刻牢记历史的教训,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看待自身。

要知道,只有每个人的生活得越来越好,国家才会更好。同理,只有国家强盛,我们才能得到庇佑。成长是伴随我们终身的,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被时代所淘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