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退休待遇有多好?

作者:学史浅谈

大陆现今国家公务员法定的退休年龄,男性是60岁,女性是55岁。但是在古代,当官的60岁想退休门都没有,那么古代退休制度是怎样的,能拿多少俸禄呢?

古代退休待遇有多好?

早在先秦时代就规定了官员的退休年龄为70岁,但由于此时战乱频繁,各种制度不完善,官员很难有明确的退休标准。

到了两汉时期才正式确立了退休制度,满足两个条件即可退休,第一,满70岁。第二,俸禄2000石以上,也就是说,只有省部级的高官退休后有养老金,有多少呢?领原来的1/3。皇帝还会赏赐黄金、住宅等财产,保你衣食无忧。此外,还会每年参加朝会,皇帝另外赏赐,以示恩宠。而低级官员则一分钱没有,就算你当到市长级别,退休后也只能回家种地教书维持生计。有的官员实在太优秀,皇帝舍不得放人,于是他们退休后仍然会参与朝政,担任顾问的角色,没有实际权力,但有建议权。汉景帝时期,有个叫梅成的官员,因为生病退休,汉武帝早在做太子时就已经听过他的大名,等到即位后便派车专门去接他。但老人家年纪大了,经不住折腾,一口气没上来,死在了路上。

到了唐朝,仍然遵循70岁退休的规定,但把范围扩大到了全体官员,所有人都要退休,五品以上的报给皇帝,六品以下的不用上奏,而且退休金都是一半的工资。越到唐朝后期,待遇越好。唐玄宗时,即使你从省长被贬为市长,那你退休的时候拿的工资也以省长的待遇拿,如果回乡的时候没有车马,还可以用朝廷的公车。唐朝最有趣的现象是,当官也得看脸,录用官员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体貌风味,如果你没到退休岁数,但是长得太着急,老得太快,那对不起您卷铺盖走人吧,不能让你影响我大唐的气度。更有意思的是。皇帝每年还给大臣们发化妆品,就是为了让官员们好好保养,例如紫雪、红雪等,全都是当时的大品牌,就好比公司的年终奖,给你发雅诗兰黛和神仙水。

古代退休待遇有多好?

到了宋朝,那就是妥儿妥的到了天堂,全国上下坚持着再穷不能穷官员的原则,刚开始呢,退休后还是拿一半的工资,但到宋神宗时期,表现优异的官员就可以拿全部工资,表现一般的拿一半工资,而且让子孙继承官职,宋朝官员就是杠杠的铁饭碗,所以宋朝人跟现在人一样,拼了命也要考公务员,死也要死在体制里。

到了明朝,朱元璋一上台拍板说,这不。不行啊,你们还想一辈子吃我的喝我的?大手一挥,退休年龄改到60岁,养老金呢也全部取消,典型的不干活就没工资。朱元璋可以说是史上最抠门的皇帝了,但这么苛刻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总不能让底下官员活活饿死。于是,明成祖朱棣将退休年龄又改为70岁,并给予一些田地、住宅等赏赐。明中后期形成了给米拨的制度,国家给予尚书以上级别的官员赏赐米粮。这属于一种特殊恩宠,只有少数人有,所以明朝退休官员是没有俸禄的。

清朝的退休年龄呢,就比较早了,乾隆22年55岁就退休。乾隆33年65岁退休,到嘉庆时期又规定到70岁。到了晚清官员的退休年龄更加延后了。退休金呢,也是根据任职期间的功绩考核来决定领全俸还是半俸。但是,由于清朝官员的工资是由俸禄和养廉银组成,养廉银是大头,退休后不准发正经俸禄呢,又少得可怜,于是大家都担心退休后没有保障,在任期间该贪的贪,能捞的捞,也就导致了官场上贪污成风。古代官员退休后的待遇不尽相同,但养老生活呢,都大差不差,要不就是读书赋诗,著书写作,要不呢就是饮酒赴宴,享受天伦之乐,还有就是沉迷佛老之说,探索养生之道。

说到这里啊,就不得不说,为啥官员们退休后都不留在京城,非要告老还乡呢?放着好好的一线城市不待,非要跑到三四线城市去。其实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啊,远离政治斗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总会得罪一些人,留下不少政敌。于是很多大臣选择退休后远离京城,管你们怎么争呢?我呢,只想安度晚年。举个例子,西师的丈夫范蠡在帮助勾践灭掉吴国后,为了避免留在朝中功高震主,于是急流勇退,归隐江湖,过他的好日子去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落叶归根思想,在别的地方待得再久,终究比不上故乡。在熟悉的亲人朋友的陪伴下度过晚年,也是人生幸事。

古代退休待遇有多好?

时代在发展,尽管如今的退休制度比古代的要完善,国家公务员退休后,其基本政治待遇保持不变,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按一定比例发,基础工资、工具工资均按原工资的100%发,更有医疗、伤残、住房、丧葬等保险待遇,这也是很多人挤破头都要去争那几个名额的原因。现在人们的养老选择更多了,但落叶归根这一思想仍然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执念,也是很多人养老时重点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