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奇葩武器——百式冲锋枪

作者:乱舞歌姬

玩过《使命召唤5》的人肯定对游戏中小日子们的百式冲锋枪很有印象,满地都是而且射速快,子弹好补给,就是威力差了点,跟美国的汤普森、苏联的波波沙那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前面我介绍了南部大师的南部十四式、南部九四式和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今天就说一下南部大师的另一个奇葩的武器,也是奇葩中的王牌——百式冲锋枪。

冲锋枪这个东西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规模出现的,因为当时的欧洲大陆上各国军队都被堑壕战这种方式折磨的苦不堪言,想要对堑壕和堡垒组建的防线打开缺口就要想新法子,于是两种新武器就这么诞生了。

奇葩武器——百式冲锋枪

第一个是坦克,这玩意绝对是跨时代的东西,不仅能轻松压过铁丝网,还能轻轻松松的就把敌人阵地碾平,子弹打不穿刺刀捅不烂,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但早期的坦克因为很多地方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在性能和功能上也比较落后,而且制造的费用是相当花钱。

第二种武器就是冲锋枪,但当时在国内还不叫这名,国内军阀管当时这玩意叫手提机枪(因为大老粗军阀觉得这玩意一个人就可以往前突突突,那不就是手提机关枪吗?)到了日本这玩意叫法更奇特——机关短铳,因为日语里枪的写法就叫铳。

说回正题,日本研发冲锋枪的时间可以说是当时世界强国中特别晚的。1927年日本研发出了第一款冲锋枪,一式冲锋枪。这玩意外形类似于美国的汤普森,子弹口径是日本自行设计的南部8毫米手枪弹,效果嘛···也就那样。随后日本陆军进口了一批德国MP18系列的冲锋枪,型号上既有MP18也有MP28(就是我们俗称的花机关),也正是进口了这批德国武器之后,日本人便有改造冲锋枪的想法。

奇葩武器——百式冲锋枪

当时日本军方的想法比较简单实用,由现成的德国MP18加上刺刀座,这样既可以突突突又可以半载冲锋,为啥要加刺刀座呢?因为当时的日本深受日俄战争时的影响,觉得皇军天下无敌,武士道冲锋非常好,而且日本很沉迷白刃战,所以必须加刺刀座。

行,你们说加那就加吧,改造完毕之后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可以选的子弹口径太多了,比如美国11.43毫米汤普森子弹,制止力强但穿透力一般、德国9*19口径,穿透力和威力都不错,但日军没咋用过这种口径的,剩下的7.63和7.65口径倒是用过,但陆军和海军意见又不统一,军部也难以协调,于是“聪明”的日本人想到了一个妙招,那就是用咱皇军自己的手枪弹。

早在1902年南部麒次郎大师就研发出了8毫米口径的南部手枪弹,而且南部麒次郎也是日本当时有名的枪械制造师,于是研究机关短铳这么光荣的任务自然就交给了南部麒次郎建立的南部枪械制作所。

奇葩武器——百式冲锋枪

到了1930年日本冲锋枪的研发进度可以说是一直在原地踏步,因为日本军方高层对这种东西的重视程度不能说一点没有,只能说是毫不在乎,因为他们觉得一把冲锋枪突突突,太浪费子弹了,还不如三八大盖一枪一个,所以研发的进度就一直没啥下文,其实说白了还是资源匮乏,穷。于是就这样墨迹到了“九一八”事变。当时中国的各路抗日武装在东北、华北、上海等地给日本侵略者迎头痛击,当时中国军队中的各式仿制冲锋枪给了日军不少的压力,日本这时候才发现这冲锋枪还挺有用,于是冲锋枪的计划再次提上日程。

1935年日本又根据从德国搞来的奥地利MP34型冲锋枪进行了改进,然后就弄出了一个试用的冲锋枪,然后准备让陆军们拿去试用一下。但有意思的是最终进行测试的是日本骑兵学校,并不是陆军,因为日本陆军虽然面对冲锋枪吃了不少苦头,但还是看不起冲锋枪,还是觉得三八大盖一枪一个完美。说实话,这种脑回路清奇的军队恐怕也只有日本一家了。

奇葩武器——百式冲锋枪

于是测试之后骑兵部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们需要的就是小型化的机关枪,可以单发点射并且还要打的远,近处突突突,还要加上刺刀,没有刺刀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也不知道这帮人当时咋想的,啥都要装刺刀,而且这些要求当时竟然也能想到),于是在这种奇怪的要求下南部大师做出了改进的二式冲锋枪。

这破枪首先长得就很清奇,一副赛博朋克的样子,而且让日本骑兵更傻眼的是,这枪做好之后直接被配发给了日本装甲部队,而且据说效果还不错。但问题在于这枪不管是试制的冲锋枪还是二式冲锋枪用的都是南部8毫米手枪弹,威力嘛也就那样了,反正能响,而且这枪有个南部制造的遗传问题,那就是——卡壳。这里有个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时期日军的不少坦克都被我军击毁,里面残留没有损坏的二式冲锋枪自然就成了战利品,而某位喜欢微操的委员长看到后就悄悄留下了几只。

奇葩武器——百式冲锋枪

当时除了日本骑兵提出的要求外还有另一个部队也提出了需求,那就是日本伞兵,他们也对冲锋枪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在面临一系列奇奇怪怪的要求和压力之后,南部大师终于在1940年完成了日本二战时期唯一量产化的冲锋枪——百式冲锋枪。

早期百式冲锋枪上可以说是花活不少,因为定义是轻型机枪,所以枪身上装了两脚架。骑兵部队作为长期以来的赞助方,所以他们要的远距离单发精准怎么也得满足一下啊,于是射击标尺上的刻度直接离谱放到了1500米的距离上,这距离放到现在都是毕竟离谱的。但真正能不能打到,南部大师估计没想过,反正我刻度尺在那,打不到不是枪的问题,是你人的问题。至于骑兵要的半载冲锋,没问题,加上刺刀座,刺刀用的还是三八大盖的同款三零式刺刀,很够意思吧。就这样一个这个装了两脚架、装了刺刀座、“射程达1500米”的四不像冲锋枪出炉了。

奇葩武器——百式冲锋枪

这个武器诞生以后吧···骑兵的要求不能说都满足了,只能说一点都没有实现。这奇葩玩意用着用着卡壳不说,威力还不大,而且装了刺刀座挺沉不说关键是还打不到1500米啊。而这枪的真正受益者反而是伞兵部队,于是根据伞兵的要求,南部大师把枪又进行了改造,包括折叠枪托之类,拿到改进后百式的伞兵们也不负众望的在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充分的体现了什么叫落地成盒。至于这破枪总产量是多少一直每个准,但靠谱是总产量是10000~20000之间,其中大部分都生产是伞兵型。

1944年百式冲锋枪做了最后的改进,去掉了没啥用的两脚架和刺刀座,但刺刀还是可以装的,离谱的1500米标尺改成了正常的100米,但这时候离日本战败只有一年的时间了,再怎么挣扎都是无济于事的了。

奇葩武器——百式冲锋枪

百式冲锋枪弹容量30发,子弹类型8毫米南部手枪弹,在1940年定型的它不管咋看都是一款落后的产品,再加上定位不明确,只能说这玩意就是个没啥大用的武器。虽然同期的捷克ZK383冲锋枪、奥地利MP34冲锋枪虽然也都有两脚架或者刺刀座,但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都安在同一个武器上,除了累赘,似乎也没啥用了。

1945年日本投降,百式冲锋枪也就成了同盟国的战利品,欧美苏联对这破玩意没啥兴趣,但东方的凯申物流总裁某委员长对这玩意是很感兴趣,于是命令将缴获的二式冲锋枪和百式冲锋枪进行仿制,甚至为了和美国的后勤相匹配,将口径改成了11.43毫米,本来这破枪就因为设计问题卡壳就厉害,换成了11.43毫米后直接变单发冲锋枪(我也不知道为啥仿制这破玩意,也不知道图啥,咱不懂也不敢多说),后面委员长可能醒悟了开始仿制美式的M3冲锋枪(美国通用汽车生产,造价3美元的垃圾注油枪,以后有机会也会介绍这东西的),但这些东西最后都成了我军的战利品。

至于造出百式冲锋枪的南部麒次郎在战后没有被重判,但同盟国禁止他从此制造任何武器,1949年5月1日(日子挺好),南部麒次郎了却了他罪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