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作者:清幽兰i

辉煌的大唐王朝,代表着华夏封建社会的巅峰。

但在史学界,这令人神往的盛世大唐,却也始终萦绕着让后世争议不休的“密集宫廷政变”。

公元705年2月20日,也就是武则天晚年时期的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

那天夜里,久病在床的武则天,刚刚吃完药,正准备入睡之时,突然听到一阵异常的喧闹。向来幽静的深宫,深夜居然有人马喧哗之声,这令武则天非常吃惊。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不大一会,武则天居住的集仙殿廊道附近,传出了几声惨烈的嚎叫。

当时武则天强忍着病弱的身体,对着床边那些看上去很惊恐的宫女和侍卫问到:“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是何人在作乱?”

就在此时,一些手里拿着刀剑的将军和士兵,簇拥着几位大臣和太子李显,径直走到武则天寝殿中央。

随后,大臣张柬之上前一步,躬身施礼后对武则天说:“张易之,张昌宗等人,试图谋反,我等奉太子之命,以将二人斩杀于殿外,惊动了圣上,实属罪过。”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二人是武则天晚年最喜欢的两个男宠。武则天当时虽然病重体弱,但头脑清醒。张柬之和太子李显等人深夜带兵闯宫,并直接杀了自己的男宠,显然是逼宫。

但令人意外的是,一向强势的女皇武则天,当时却异常镇定地说:“既然谋反之人已斩杀,那太子赶紧带人返回东宫去吧。”

武则天说完这话后,众人并没有听从她的号令。

接着张柬之躬身施礼说:“当初天皇把太子托付给陛下,现太子年事已高,却只能就居于东宫,天意民心,早已私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怀太宗,天皇恩德,特请陛下下诏传帝位于太子,以顺应上天于下民之心愿。”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张柬之这话说的很直接,就是让武则天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李显,这也是众人逼宫的主要目的。

面对此情此景,当时武则天试图用曾经的恩惠,拉拢逼宫人群里的三位将军,但那三人,当场便被张柬之等人处死。事已至此,武则天也深知大势已去。

第二天早晨,武则天下诏,命太子李显监国,全权处理朝廷事宜。第三天,也就是公元705年2月22日,神龙元年正月二十四,武则天颁布诏书,正式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李显,国号也由大周,改回到大唐。

这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晚年时期,发生的一起宫廷政变,历史上称之为“神龙政变”。

经历此次政变事件之后,同年12月16日,武则天也病逝于上阳宫,享年82岁。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关于“神龙政变”,不少史学家及历史爱好者认为:

武则天晚年已经表达过“还政李唐”的意愿,太子李显完全可以“顺理成章”的接任皇位,还能给世人留下个“母慈子孝”的好名声,完全没必要协同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而神龙政变也实属“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但另一些人却不这么看,反而觉得“神龙政变”是一场对大唐王朝有着“深远影响”,且意义巨大的宫廷政变。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种观点更有说服力,而神龙政变背后又牵扯到哪些缘由呢?

武则天晚年暗流涌动的高层政治

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某件事情一旦发生,尤其是像古代“宫廷政变”这等大事,必然不会是一起孤立的事件,而其背后,注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具体到“神龙政变”而言,就不得不分析一下武则天晚年时期的大唐高层政治格局。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武则天,在公元691年,通过禅让方式,从儿子手中接过了皇位,并改国号为大周,年号天授。之后十几年间,武则天通过各种方式手段,皇权可谓相当稳固。

在这期间,武则天不仅给武三思等“娘家人”,封官加爵。同时,她也提拔重用了一些“效忠于武后”的朝廷大臣。并且,武则天一朝,为了政治考虑,大力打压李姓宗族势力。

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在武则天登上帝位后,朝堂上的政治权利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武三思为主的“新皇族”政治势力迅速壮大,并且也成为了当时武则天最为倚仗的“武姓新皇族”政治集团。

除此之外,武则天在改朝换代成功后,为了能稳固江山,很好的治理天下,她对朝廷官员队伍,也进行了巨大调整。她启用了一些有能力的官员,同时也“拿下”了一批跟武则天政治主张不一的朝臣。因此,经过武则天调整后,负责治理天下的朝廷官员队伍,自然也形成了一股官僚政治体系。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相较于武三思为首的那一政治集团,朝臣官员政治集团,成员成分要复杂得多。其中有些官员是武则天提拔重用,自然忠于武则天,但也有不少历经几朝的传统豪门世家大族官员,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支持武则天,但内心里却心想李氏大唐。另外,还不乏那些见风使舵,有浓浓政治投机思想的官员。

因此,由朝廷成分复杂的朝廷官员组成的“官僚政治集团”,也成为武则天晚年时期,整个高层政治中,最不稳的因素。

除了以武三思为首的“新皇族”,及朝廷官僚两大政治集团外。传统李姓宗族势力,虽然受到了武则天的严厉打压和迫害,但在关中地区竖立百年,拥有强大底蕴的李姓皇族,其政治影响力,也不会因武则天打压迫害而消亡,政治上的拥趸者数量也相当庞大。

所以,李姓宗族自然也会形成一派政治势力,其中核心人物便是李显,李旦,及太平公主。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这三人身份很特殊,不仅是正儿八经李姓宗族成员,同时他们又是武则天的儿女。因此,表面上看武则天一朝,李家人在政治上似乎不温不火,朝堂权力方面也不及另外两股政治势力。

但在古代那种“身为地位等级森严”的思维意识形态中,李姓宗族势力,却有着另外两大政治集团,无法企及的政治底蕴。

随着时光推移,武则天创立的大周王朝,在“武姓新皇族”,“朝廷官僚队伍”,及李姓宗族,三股政治势力的相互制衡下,平稳的走过了十余载。在这种情形下,武则天也逐渐开始沉迷于享乐,放松了权利控制欲。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武则天晚年时期,开始不断遴选年轻俊美的男子到深宫中陪伴自己,而诸多男宠中,武则天最喜欢的是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二人。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那时候武则天对于“二张兄弟”,简直到了宠爱至极的地步,有时候甚至几个月不上朝,并且各种诏命口语皆有“二张兄弟”代为传达朝堂。这样一来,二张兄弟的地位快速上升,简直如同女皇武则天的“贴身秘书”。

除此之外,武则天还给二张兄弟加官进爵,享受朝廷重臣的待遇,并且他们兄弟二人的家属,亲戚等等多人,都被武则天封了官职,进入大周庙堂。

封建王朝,“外戚”因其跟皇帝独特的关系,往往在政治上,会形成某种强大的势力。而受武则天宠幸的“二张兄弟”,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不容小觑的“男宠外戚政治势力”。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武则天晚年时期,尽管大周王朝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国泰民安”,但庙堂高层之中,却在原有的“武氏皇族”,“官僚队伍”,“李氏宗族”,三股政治势力的情形下,又加入了一股,以“二张兄弟”为核心的“男宠外戚”政治势力。

在古代封建王朝的制度下,高层政治平衡一旦被打破,那势必会发生某种不可预知的动荡。而“男宠外戚”政治势力的崛起,也必定会让原本平稳的大周王朝政权,变得暗流涌动。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神龙政变”是政治团体博弈必然结果

古代皇位传承,关系到王朝的权利交接,也关乎到王朝的命运走向。同时,也是朝野上下最重大的政治事件。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其皇位传承,也就显得更加特别。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武则天晚年时期,出于种种原因,曾表达过要把皇位传给儿子李显,也就是“还政李唐”。

但从前面武则天晚年时期的政治格局来看,因受武则天宠溺,“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二人,在权利快速膨胀的过程中,形成了一股“新男宠”政治势力。朝廷有权利的官职数量有限,并且高层政治权利“蛋糕”尺寸也有限。

根据史料记载:“二张兄弟”势力崛起后,凭着武则天的宠幸,在朝中不断地安插张家人的亲信做官,这势必会影响到其它几股政治势力的权益。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其中受损最大的便是“官僚队伍”政治集团,原本这些人在过往相对平衡的政治生态下,各有职权,也达成了某种默契。但“二张兄弟”却打破了这种平衡,因此,引得一大批朝臣不满。

另外,传统李氏宗族原本就被武则天,武三思等欺压多年,现在又冒出来个“二张男宠”政治势力,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而极弱的政治权益,也进一步受到挤压。

因此,从政治权益的角度去看,当时,朝中“官僚队伍”政治集团中,某些权益受损的官员,及李氏宗族,跟靠“男宠”身份上位的“二张兄弟”,在政治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种政治权益矛盾爆发,也随着武则天年迈病重,变的愈发迫切。

根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病重期间,基本不理朝政,虽然重用武三思处理朝政大权,但终日在深宫陪在武则天身边,最亲近的人反而是“二张兄弟”。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从政治权益上看,二张兄弟这种近乎于把病入膏肓的武则天,跟朝臣及李唐宗室们“割裂开来”的陪伴,让其在政治上有了巨大可操作空间。毕竟当年武则天“还政李唐”,也只是“口头承诺”。

面对皇权即将跟跌的现实,以及“二张兄弟”及武三思等政治权利集团的虎视眈眈,让“还政李唐”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站在某些朝臣和李氏宗族的角度,结合上当时复杂的政治不确定因素,发动政变让“还政李唐”成为既定事实,也变得迫在眉睫。

从后来“神龙政变”的主要发起人“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五位大臣,再加上李显,太平公主等人的“成分”来看,他们主要也都来自于“官僚队伍”,及李氏宗族,两大政治集团。

而且,神龙政变刚开始,就率先杀掉了张易之,张昌宗二人,并陆续又将“二张兄弟”在朝廷中的党羽,悉数斩尽杀绝。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从这些情形下,神龙政变,杀戮背后,充斥着浓厚的政治集团利益争夺。纵观整个神龙政变前后过程,以武三思为主的“新皇族”政治集团始终没有参与,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也不难理解。当时武三思,除了是武则天的侄儿外,他的儿子娶了李显的女儿,他跟太子李显还是儿女亲家。

从政治利益出发,倘若神龙政变失败,他没有参与,依然是武则天最信赖的人。如若神龙政变成功,他凭借跟李显的“儿女亲家”身份,也能在政治上分得“一杯羹”。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因此,在神龙政变中,武三思的“中立态度”,反而是能让自己政治集团权益最大化的正确选择。从后来的结果来看,神龙政变也没对武三思造成冲击,无疑也印证了这一点。

结合武则天晚年时期,各个政治集团的情况分析,以及张柬之,李显,及武三思等人,在神龙政变里的政治主张,不难看出:神龙政变,并非一次“可有可无,画蛇添足”般的宫廷政变。

这背后反而是当时政治权力暗流涌动的情形下,各大政治团体,从自身权利利益出发,不得不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而这场宫廷政变,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力呢?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保障了大唐王朝顺利延续

从诛杀“二张兄弟”,到逼迫武则天下诏传位李显,神龙政变前后也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这一过程中,“二张兄弟”这股在武则天晚年,给朝堂带来不稳定因素的政治势力被彻底被铲除,这也给“还政李唐”清除了一大障碍。

还有就是在武则天病入膏肓,权利交接之际,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等五人为首的群臣,提着脑袋协同李显,太平公主等人发动政变,也彻底表明了这帮人的政治站位。

在古代封建王朝,尤其是皇位传承关键时刻,“政治站位”对于历史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正是有了这些重臣的支持,才有了神龙政变的巨大成功,从而保证了李显顺利继承皇位。

“神龙政变”是多此一举,还是意义重大?背后又牵扯了哪些缘由?

纵观整个神龙政变,可以总结为:在特殊历史节点,政治权力角斗一触即发之时,由政治主张相同,有着相同政治利益的“群臣和李姓宗族”成员联盟,共同发起的一次宫廷政变。

其对历史最大的深远影响,也在于:让武则天“还政李唐”,从口头承诺,变成了既定事实。换句话说,就是让“因武则天”而中断了的大唐王朝,得以顺利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