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作者:清幽蘭i

輝煌的大唐王朝,代表着華夏封建社會的巅峰。

但在史學界,這令人神往的盛世大唐,卻也始終萦繞着讓後世争議不休的“密集宮廷政變”。

公元705年2月20日,也就是武則天晚年時期的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

那天夜裡,久病在床的武則天,剛剛吃完藥,正準備入睡之時,突然聽到一陣異常的喧鬧。向來幽靜的深宮,深夜居然有人馬喧嘩之聲,這令武則天非常吃驚。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不大一會,武則天居住的集仙殿廊道附近,傳出了幾聲慘烈的嚎叫。

當時武則天強忍着病弱的身體,對着床邊那些看上去很驚恐的宮女和侍衛問到:“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是何人在作亂?”

就在此時,一些手裡拿着刀劍的将軍和士兵,簇擁着幾位大臣和太子李顯,徑直走到武則天寝殿中央。

随後,大臣張柬之上前一步,躬身施禮後對武則天說:“張易之,張昌宗等人,試圖謀反,我等奉太子之命,以将二人斬殺于殿外,驚動了聖上,實屬罪過。”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張易之和張昌宗,這二人是武則天晚年最喜歡的兩個男寵。武則天當時雖然病重體弱,但頭腦清醒。張柬之和太子李顯等人深夜帶兵闖宮,并直接殺了自己的男寵,顯然是逼宮。

但令人意外的是,一向強勢的女皇武則天,當時卻異常鎮定地說:“既然謀反之人已斬殺,那太子趕緊帶人傳回東宮去吧。”

武則天說完這話後,衆人并沒有聽從她的号令。

接着張柬之躬身施禮說:“當初天皇把太子托付給陛下,現太子年事已高,卻隻能就居于東宮,天意民心,早已私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懷太宗,天皇恩德,特請陛下下诏傳帝位于太子,以順應上天于下民之心願。”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張柬之這話說的很直接,就是讓武則天将皇位“禅讓”給太子李顯,這也是衆人逼宮的主要目的。

面對此情此景,當時武則天試圖用曾經的恩惠,拉攏逼宮人群裡的三位将軍,但那三人,當場便被張柬之等人處死。事已至此,武則天也深知大勢已去。

第二天早晨,武則天下诏,命太子李顯監國,全權處理朝廷事宜。第三天,也就是公元705年2月22日,神龍元年正月二十四,武則天頒布诏書,正式将皇位禅讓給太子李顯,國号也由大周,改回到大唐。

這是一代女皇武則天晚年時期,發生的一起宮廷政變,曆史上稱之為“神龍政變”。

經曆此次政變事件之後,同年12月16日,武則天也病逝于上陽宮,享年82歲。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關于“神龍政變”,不少史學家及曆史愛好者認為:

武則天晚年已經表達過“還政李唐”的意願,太子李顯完全可以“順理成章”的接任皇位,還能給世人留下個“母慈子孝”的好名聲,完全沒必要協同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而神龍政變也實屬“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但另一些人卻不這麼看,反而覺得“神龍政變”是一場對大唐王朝有着“深遠影響”,且意義巨大的宮廷政變。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哪種觀點更有說服力,而神龍政變背後又牽扯到哪些緣由呢?

武則天晚年暗流湧動的高層政治

從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來看,某件事情一旦發生,尤其是像古代“宮廷政變”這等大事,必然不會是一起孤立的事件,而其背後,注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具體到“神龍政變”而言,就不得不分析一下武則天晚年時期的大唐高層政治格局。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武則天,在公元691年,通過禅讓方式,從兒子手中接過了皇位,并改國号為大周,年号天授。之後十幾年間,武則天通過各種方式手段,皇權可謂相當穩固。

在這期間,武則天不僅給武三思等“娘家人”,封官加爵。同時,她也提拔重用了一些“效忠于武後”的朝廷大臣。并且,武則天一朝,為了政治考慮,大力打壓李姓宗族勢力。

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以,在武則天登上帝位後,朝堂上的政治權利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以武三思為主的“新皇族”政治勢力迅速壯大,并且也成為了當時武則天最為倚仗的“武姓新皇族”政治集團。

除此之外,武則天在改朝換代成功後,為了能穩固江山,很好的治理天下,她對朝廷官員隊伍,也進行了巨大調整。她啟用了一些有能力的官員,同時也“拿下”了一批跟武則天政治主張不一的朝臣。是以,經過武則天調整後,負責治理天下的朝廷官員隊伍,自然也形成了一股官僚政治體系。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相較于武三思為首的那一政治集團,朝臣官員政治集團,成員成分要複雜得多。其中有些官員是武則天提拔重用,自然忠于武則天,但也有不少曆經幾朝的傳統豪門世家大族官員,這些人表面上看起來支援武則天,但内心裡卻心想李氏大唐。另外,還不乏那些見風使舵,有濃濃政治投機思想的官員。

是以,由朝廷成分複雜的朝廷官員組成的“官僚政治集團”,也成為武則天晚年時期,整個高層政治中,最不穩的因素。

除了以武三思為首的“新皇族”,及朝廷官僚兩大政治集團外。傳統李姓宗族勢力,雖然受到了武則天的嚴厲打壓和迫害,但在關中地區豎立百年,擁有強大底蘊的李姓皇族,其政治影響力,也不會因武則天打壓迫害而消亡,政治上的擁趸者數量也相當龐大。

是以,李姓宗族自然也會形成一派政治勢力,其中核心人物便是李顯,李旦,及太平公主。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這三人身份很特殊,不僅是正兒八經李姓宗族成員,同時他們又是武則天的兒女。是以,表面上看武則天一朝,李家人在政治上似乎不溫不火,朝堂權力方面也不及另外兩股政治勢力。

但在古代那種“身為地位等級森嚴”的思維意識形态中,李姓宗族勢力,卻有着另外兩大政治集團,無法企及的政治底蘊。

随着時光推移,武則天創立的大周王朝,在“武姓新皇族”,“朝廷官僚隊伍”,及李姓宗族,三股政治勢力的互相制衡下,平穩的走過了十餘載。在這種情形下,武則天也逐漸開始沉迷于享樂,放松了權利控制欲。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武則天晚年時期,開始不斷遴選年輕俊美的男子到深宮中陪伴自己,而諸多男寵中,武則天最喜歡的是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二人。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那時候武則天對于“二張兄弟”,簡直到了寵愛至極的地步,有時候甚至幾個月不上朝,并且各種诏命口語皆有“二張兄弟”代為傳達朝堂。這樣一來,二張兄弟的地位快速上升,簡直如同女皇武則天的“貼身秘書”。

除此之外,武則天還給二張兄弟加官進爵,享受朝廷重臣的待遇,并且他們兄弟二人的家屬,親戚等等多人,都被武則天封了官職,進入大周廟堂。

封建王朝,“外戚”因其跟皇帝獨特的關系,往往在政治上,會形成某種強大的勢力。而受武則天寵幸的“二張兄弟”,也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不容小觑的“男寵外戚政治勢力”。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武則天晚年時期,盡管大周王朝表面看上去“風平浪靜,國泰民安”,但廟堂高層之中,卻在原有的“武氏皇族”,“官僚隊伍”,“李氏宗族”,三股政治勢力的情形下,又加入了一股,以“二張兄弟”為核心的“男寵外戚”政治勢力。

在古代封建王朝的制度下,高層政治平衡一旦被打破,那勢必會發生某種不可預知的動蕩。而“男寵外戚”政治勢力的崛起,也必定會讓原本平穩的大周王朝政權,變得暗流湧動。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神龍政變”是政治團體博弈必然結果

古代皇位傳承,關系到王朝的權利交接,也關乎到王朝的命運走向。同時,也是朝野上下最重大的政治事件。武則天作為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其皇位傳承,也就顯得更加特别。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武則天晚年時期,出于種種原因,曾表達過要把皇位傳給兒子李顯,也就是“還政李唐”。

但從前面武則天晚年時期的政治格局來看,因受武則天寵溺,“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二人,在權利快速膨脹的過程中,形成了一股“新男寵”政治勢力。朝廷有權利的官職數量有限,并且高層政治權利“蛋糕”尺寸也有限。

根據史料記載:“二張兄弟”勢力崛起後,憑着武則天的寵幸,在朝中不斷地安插張家人的親信做官,這勢必會影響到其它幾股政治勢力的權益。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其中受損最大的便是“官僚隊伍”政治集團,原本這些人在過往相對平衡的政治生态下,各有職權,也達成了某種默契。但“二張兄弟”卻打破了這種平衡,是以,引得一大批朝臣不滿。

另外,傳統李氏宗族原本就被武則天,武三思等欺壓多年,現在又冒出來個“二張男寵”政治勢力,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而極弱的政治權益,也進一步受到擠壓。

是以,從政治權益的角度去看,當時,朝中“官僚隊伍”政治集團中,某些權益受損的官員,及李氏宗族,跟靠“男寵”身份上位的“二張兄弟”,在政治上産生了“不可調和”的沖突。而這種政治權益沖突爆發,也随着武則天年邁病重,變的愈發迫切。

根據史料記載,武則天病重期間,基本不理朝政,雖然重用武三思處理朝政大權,但終日在深宮陪在武則天身邊,最親近的人反而是“二張兄弟”。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從政治權益上看,二張兄弟這種近乎于把病入膏肓的武則天,跟朝臣及李唐宗室們“割裂開來”的陪伴,讓其在政治上有了巨大可操作空間。畢竟當年武則天“還政李唐”,也隻是“口頭承諾”。

面對皇權即将跟跌的現實,以及“二張兄弟”及武三思等政治權利集團的虎視眈眈,讓“還政李唐”充滿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是以,站在某些朝臣和李氏宗族的角度,結合上當時複雜的政治不确定因素,發動政變讓“還政李唐”成為既定事實,也變得迫在眉睫。

從後來“神龍政變”的主要發起人“張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彥範、袁恕己”五位大臣,再加上李顯,太平公主等人的“成分”來看,他們主要也都來自于“官僚隊伍”,及李氏宗族,兩大政治集團。

而且,神龍政變剛開始,就率先殺掉了張易之,張昌宗二人,并陸續又将“二張兄弟”在朝廷中的黨羽,悉數斬盡殺絕。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從這些情形下,神龍政變,殺戮背後,充斥着濃厚的政治集團利益争奪。縱觀整個神龍政變前後過程,以武三思為主的“新皇族”政治集團始終沒有參與,這又是為何呢?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也不難了解。當時武三思,除了是武則天的侄兒外,他的兒子娶了李顯的女兒,他跟太子李顯還是兒女親家。

從政治利益出發,倘若神龍政變失敗,他沒有參與,依然是武則天最信賴的人。如若神龍政變成功,他憑借跟李顯的“兒女親家”身份,也能在政治上分得“一杯羹”。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是以,在神龍政變中,武三思的“中立态度”,反而是能讓自己政治集團權益最大化的正确選擇。從後來的結果來看,神龍政變也沒對武三思造成沖擊,無疑也印證了這一點。

結合武則天晚年時期,各個政治集團的情況分析,以及張柬之,李顯,及武三思等人,在神龍政變裡的政治主張,不難看出:神龍政變,并非一次“可有可無,畫蛇添足”般的宮廷政變。

這背後反而是當時公權力暗流湧動的情形下,各大政治團體,從自身權利利益出發,不得不發動的一場宮廷政變。而這場宮廷政變,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力呢?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保障了大唐王朝順利延續

從誅殺“二張兄弟”,到逼迫武則天下诏傳位李顯,神龍政變前後也隻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這一過程中,“二張兄弟”這股在武則天晚年,給朝堂帶來不穩定因素的政治勢力被徹底被鏟除,這也給“還政李唐”清除了一大障礙。

還有就是在武則天病入膏肓,權利交接之際,張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彥範、袁恕己等五人為首的群臣,提着腦袋協同李顯,太平公主等人發動政變,也徹底表明了這幫人的政治站位。

在古代封建王朝,尤其是皇位傳承關鍵時刻,“政治站位”對于曆史發展至關重要。而且也正是有了這些重臣的支援,才有了神龍政變的巨大成功,進而保證了李顯順利繼承皇位。

“神龍政變”是多此一舉,還是意義重大?背後又牽扯了哪些緣由?

縱觀整個神龍政變,可以總結為:在特殊曆史節點,公權力角鬥一觸即發之時,由政治主張相同,有着相同政治利益的“群臣和李姓宗族”成員聯盟,共同發起的一次宮廷政變。

其對曆史最大的深遠影響,也在于:讓武則天“還政李唐”,從口頭承諾,變成了既定事實。換句話說,就是讓“因武則天”而中斷了的大唐王朝,得以順利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