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田是近年来流行的词。手头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此没有解释。网络上的解释是,气场是指一个人的气质对他周围人的影响,是对这个人发出的无形能量的描述,它反映了人能掌握多少自然法则。这样的解释有点深奥,但似乎说了些什么。据我了解,气田是指一个人独特的气质或魅力对他周围人的感染或影响。这在具有深厚的科学和人文艺术训练的科学家,学者和艺术家中相对常见。

富特温格勒
音乐家之间有气田,历史资料中不乏有趣的记录。例如,法国作曲家柏辽兹也是一流的指挥家。有一次,他执导了他的杰作,交响曲"罗马狂欢节",没有排练。在演出之前,乐队和观众都为柏辽兹的非常规行为而汗流浃背。但在演出当天,当柏辽兹出现在节目中时,人们发现这种恐惧简直是多余的。我看到他站在领奖台上,他的眼睛像火把一样,扫视着乐队里的每一位演奏者,仿佛在说:别担心,我在那里,一切都在控制之中。他演奏的节拍准确而有力,暗示到位,无可挑剔。闻所未闻的乐队被神奇地铸造,在起伏中演奏"罗马狂欢节",对比和高潮。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柏辽兹的气田是不言而喻的。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具有作曲家和指挥家的双重天赋和天赋。用中国谚语说:没有钻石,不要拿瓷器工作。但究竟什么是钻石?有时很难说。一个例子是德国指挥家富特温格勒。富特温格勒以其八极,令人心碎的浪漫指挥风格而闻名。一些长期在他手下工作的柏林爱乐乐团老演奏家私下里说,在每次演唱会之前,当富特温格勒刚从休息室走到舞台上时,他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感觉到了他神秘的气息。法国著名指挥家蒙杜说过一句话:曾经指挥过柏林爱乐乐团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无论他如何敲打,第一首曲子总是以一种利落的方式开始,结果是一场糟糕的音乐会。后来富特温格勒带领柏林爱乐乐团来到巴黎,曲目中也有"Bay I",于是蒙杜去了演唱会,他想看看富特温格勒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Futwengrad的下一个镜头仍然是他标志性的难看的摇摆,但乐队的表演令人惊讶地整洁和充满精神。
我有两次音乐家的现场经历。第一次是在2003年初春,中国著名大提琴家马有友来上海演出,我去大剧院看了他与上海广播交响乐团的演出,排练前——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那天没有多少人在看排练,所以我坐在前排,可以清楚地看到舞台。看到马有友从背景轻松一步走到舞台,与指挥微笑,乐队首领打招呼,没有架子。然而,当他坐下来弹钢琴时,在乐队的前奏拉出第一句话后,一股温暖迷人的气氛瞬间在大剧院蔓延开来。随着音乐的展开,马有悠的表演时而激动人心,时而狂热,时而像一首歌一样优美,但总是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着乐队来呼应他,仿佛他不仅是一个独奏家,而且真的在控制着乐队的指挥。让我佩服一下:马有友的气田真的很强大,乐队有一种神奇的吸引力。
另一次是几年前的音乐爱好者聚会,当时一个业余乐队被邀请帮忙。说实话,水平真的不是很好,感觉打七八下来,像老爷车一样,开得摇摇晃晃,随时随地都有松动车架的危险。那天,指挥家陈未阳也来了。晚会结束时,主持人热情邀请他指挥乐队演奏一首歌。在热烈的掌声中,陈未阳走上讲台。他胸口挥舞着一根棍子,刘天华的《晚安》优美委婉的旋律响起。简直是神啊,刚才松散凌乱的乐队在他不紧不慢、手势清晰有力的点里,脸色忽然新,声音变得石板、整齐、饱满。显然,陈的气田被传递给了这个从未接触过的民谣乐队,像一块小石头变成金子,引导演出顺利进行到最后,也让整个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