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海地震后救灾的中国身影

作者:光明网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记者李斌)周二,四辆卡车载有28吨大米、5吨红豆和5000多升食用油,从海地首都太子港出发前往海地地震灾区。

这是海地中国企业和海外华人向灾区运送的第二批货物。地震发生后,当地华人企业首次参与救援,成功救助了幸存者,当地侨胞首次筹集资金和捐款,采购救灾物资。在海地灾区行列中,人们看到了很多中国人的身影。

搜救现场中文语音

14日上午,海地西部发生7.2级地震。一家中国建筑公司从距离震中80公里的南部省份隆格利的废墟中救出了一人。

海地震后救灾的中国身影

8月15日,救援人员在海地隆利清理废墟。蒋鸿正

浙江省温岭宏源交通工程公司项目经理蒋红回忆起与时间赛跑的搜救工作。

地震发生时,该公司的施工人员正在为当地桥梁项目的建设做准备。"我正在现场安排施工,"江说。摇晃首先是轻微的,然后突然开始剧烈摇晃。我意识到地震,并迅速躺在地上,摇晃了大约十几秒钟。"出于安全原因,他和他的同事停止了工作并返回营地。我一进大门,就碰到当地警察,说:"教堂倒塌了,有人埋在里面。

"地震后救人的时间很紧!"配备挖掘机、两辆自卸车、一辆叉车和一辆加油车的姜红马,随民警叫同仁到现场搜救。

海地震后救灾的中国身影

江回忆说,当他到达现场时,他看到人们在倒塌的教堂的瓦砾中自发地哭泣,大喊大叫和焦虑的当地人进行救援。看到设备的到来,一些人立即前来寻求帮助,并与中国人员合作救人。

"上去一点!""倒转,倒转""拉绳子!""它出来了!"江红和他的同事们将不太熟练的克里奥尔语与中文混合在一起,在烈日下与当地人一起工作了近四个小时,营救了一名幸存者,并挖掘了13名遇难者的遗体。

海地震后救灾的中国身影

8月17日,一名男子在海地Les Cayes清理一所房屋的瓦砾。新华社(摄影:David de la Paz)

在清理废墟后,公司员工还帮助地方当局清理了通往南部省首府莱凯的道路。

集体信函的中文签名

在给海地规划部的一封捐款信中,中国人的名字被签署。签名由在海地生活和工作的海外华人签名。他们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天内筹集了两批捐款和救援物资。

海地震后救灾的中国身影

中国员工将海外华人在海地收集的物资装上,运往灾区。图像由受访者提供

地震发生后,浙江温岭宏源交通工程公司总经理董正东立即联系了平日合作的食品供应商,紧急采购12吨大米,这些大米在地震后第四天运往灾区。

听到这个消息,也想帮助灾区的另一位海外华人金鑫在海地华商微信发来消息,表示想捐献一些粮食给灾区。

"我也给一个!"不到十分钟,微信群里就出现了长长的纸牌队伍。

"买家仓库里的米油即将被我们清空。当地人通常吃红豆米饭,所以这次我们筹集资金后主要购买的是大米,红豆和食用油。"董正东说。

20日,他们把28吨大米、5吨红豆和5000多升食用油装上开往灾区的卡车。

在将物资交给海地国家民防办公室行政长官杰里·钱德勒后,董正东开始计划如何获得更多的帐篷。

"帐篷一定是地震后最迫切需要的,但这种冷呼叫业务的库存很少。我们正在考虑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董正东说。

在海地经营小商品批发市场的金鑫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来筹集资金。"虽然海地的侨胞人数不多,但我们都非常团结,在海地疫情爆发之前,我们也做出了努力。

海地震后救灾的中国身影

8月18日,人们走在海地震附近的Les Cayes街道上。新华社(摄影:David de la Paz)

海地孔子课堂的中国负责人玛丽-金也是第一个参加救灾活动的捐款和捐款。她说,海地在短短几天内遭受了强烈的地震和飓风袭击,受灾地区的海外华人的心向受灾民众集体写信,提交给海地规划部。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一体化平台产品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