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地震後救災的中國身影

作者:光明網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李斌)周二,四輛卡車載有28噸大米、5噸紅豆和5000多升食用油,從海地首都太子港出發前往海地地震災區。

這是海地中國企業和海外華人向災區運送的第二批貨物。地震發生後,當地華人企業首次參與救援,成功救助了幸存者,當地僑胞首次籌集資金和捐款,采購救災物資。在海地災區行列中,人們看到了很多中國人的身影。

搜救現場中文語音

14日上午,海地西部發生7.2級地震。一家中國建築公司從距離震中80公裡的南部省份隆格利的廢墟中救出了一人。

海地震後救災的中國身影

8月15日,救援人員在海地隆利清理廢墟。蔣鴻正

浙江省溫嶺宏源交通工程公司項目經理蔣紅回憶起與時間賽跑的搜救工作。

地震發生時,該公司的施勞工員正在為當地橋梁項目的建設做準備。"我正在現場安排施工,"江說。搖晃首先是輕微的,然後突然開始劇烈搖晃。我意識到地震,并迅速躺在地上,搖晃了大約十幾秒鐘。"出于安全原因,他和他的同僚停止了工作并傳回營地。我一進大門,就碰到當地警察,說:"教堂倒塌了,有人埋在裡面。

"地震後救人的時間很緊!"配備挖掘機、兩輛自卸車、一輛叉車和一輛加油車的姜紅馬,随民警叫同仁到現場搜救。

海地震後救災的中國身影

江回憶說,當他到達現場時,他看到人們在倒塌的教堂的瓦礫中自發地哭泣,大喊大叫和焦慮的當地人進行救援。看到裝置的到來,一些人立即前來尋求幫助,并與中國人員合作救人。

"上去一點!""倒轉,倒轉""拉繩子!""它出來了!"江紅和他的同僚們将不太熟練的克裡奧爾語與中文混合在一起,在烈日下與當地人一起工作了近四個小時,營救了一名幸存者,并挖掘了13名遇難者的遺體。

海地震後救災的中國身影

8月17日,一名男子在海地Les Cayes清理一所房屋的瓦礫。新華社(攝影:David de la Paz)

在清理廢墟後,公司員工還幫助地方當局清理了通往南部省首府萊凱的道路。

集體信函的中文簽名

在給海地規劃部的一封捐款信中,中國人的名字被簽署。簽名由在海地生活和工作的海外華人簽名。他們在地震發生後的幾天内籌集了兩批捐款和救援物資。

海地震後救災的中國身影

中國員工将海外華人在海地收集的物資裝上,運往災區。圖像由受訪者提供

地震發生後,浙江溫嶺宏源交通工程公司總經理董正東立即聯系了平日合作的食品供應商,緊急采購12噸大米,這些大米在地震後第四天運往災區。

聽到這個消息,也想幫助災區的另一位海外華人金鑫在海地華商微信發來消息,表示想捐獻一些糧食給災區。

"我也給一個!"不到十分鐘,微信群裡就出現了長長的紙牌隊伍。

"買家倉庫裡的米油即将被我們清空。當地人通常吃紅豆米飯,是以這次我們籌集資金後主要購買的是大米,紅豆和食用油。"董正東說。

20日,他們把28噸大米、5噸紅豆和5000多升食用油裝上開往災區的卡車。

在将物資交給海地國家民防辦公室行政長官傑裡·錢德勒後,董正東開始計劃如何獲得更多的帳篷。

"帳篷一定是地震後最迫切需要的,但這種冷呼叫業務的庫存很少。我們正在考慮其他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董正東說。

在海地經營小商品批發市場的金鑫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來籌集資金。"雖然海地的僑胞人數不多,但我們都非常團結,在海地疫情爆發之前,我們也做出了努力。

海地震後救災的中國身影

8月18日,人們走在海地震附近的Les Cayes街道上。新華社(攝影:David de la Paz)

海地孔子課堂的中國負責人瑪麗-金也是第一個參加救災活動的捐款和捐款。她說,海地在短短幾天内遭受了強烈的地震和飓風襲擊,受災地區的海外華人的心向受災群眾集體寫信,送出給海地規劃部。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一體化平台産品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