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意识到,如果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要想革命,就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在桶里夺取政权"。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等一系列起义,星火逐渐发展成为原来的潮流。
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红军时期先后组建了三支主力部队,35名军级建制部队和70名军级建制部队,他们在红军时期同敌斗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们来了解红军时期这35支部队。
红色1军队:
红1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支是1930年3月成立的以瑜渝鸿1军,由徐继申任总司令,曹大军为政委,徐前锋任副司令员,1931年1月,随红十五军在常竹园编入红四军, 陆军总司令徐继申于1931年在白雀花园反腐被误杀,时年30岁。

徐继申
另一个是红1军中苏区,1935年7月21日由红军红1军改名,由林瑜担任军长,于荣融为政委,向北进入军的右手边,改编为陕西甘支1纵队。1955年,他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71年空难逃亡,在蒙古温多尔汗去世,享年64岁。
红色2军队:
红2军在红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1930年7月由湘西红四军和赣红六军,由何龙担任司令,朱颖担任政委,1931年7月,红二军改名为红三军, 红2军的编号被撤销。陆军总司令何龙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69年被迫害致死,享年73岁。
贺龙元帅
红色3军队:
红三军历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支西南红3军成立于1930年7月,由黄恭禄担任司令,陈毅为政委,1933年6月,与红22军合并为红军第1军红甲师, 编号被撤销 1931年3月,湘鄂红三军第二军被红2军降职,何龙任司令,1934年10月在贵州2红2团,中共第三红军红三军,1935年7月21日改名为红三团, 北进后编入右路军,9月下旬改编为彭德怀率领的山安分军第2纵队。
红军三任司令员黄公娟1931年在战斗中阵亡,时年33岁,彭德怀和何龙均于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何龙于1969年被迫害致死,彭德怀于1974年去世,享年76岁。
黄公菊
红色4军队:
红4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个是中苏区朱毛率领的红四军,成立于1928年,以朱为首,毛主席为政委,1932年底被废除,第二支是湘鄂红四军,1928年7月成立,由何龙任总司令,于代英担任政委, 1930年与红六军一起,这个数字被取消;红四军扩军后,陈光诚被任命为陆军司令官,1937年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主力为红军。
红四军的四名司令员朱将军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其中第一名于1976年被授予,享年90岁;
裘德元帅
红色5军队:
红五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两支部队,其中第一支是彭德怀率领的祥欧元红五军,在1928年7月平江起义后成立,红八军于1933年6月编入红三军第4师,红五军被废除, 第二支是红5军改编的红5军,红五军,于1935年7月成立,由董振堂担任统帅,后并入西部公路军,损失部队。
两位红五军首领彭德怀被授予元帅军衔,董振堂于1937年在高台血战中去世,享年42岁。
董振堂
红色6军队:
红军6军在红军历史上有四支部队。第一个是1929年7月成立的傣西长阳第6军,陆军总司令李勋、陆军副总司令陈寿山、参谋长李子君,军队成立仅一个月就遭到了敌人的攻击,第二个是西南红6军,成立于1930年1月,1930年7月, 红6军改为红3军,并入红1军;1930年7月,红2军组成红2军,第四军是洪湖新红6军,成立于1931年1月,段德昌任陆军总司令,因兵力太少,很快改为独立团。
四名红6指挥官李勋在1929年的战斗中丧生,享年30岁;黄恭柳在1931年战役中阵亡,享年33岁。孙德清于1932年被诬陷处死,年仅28岁。段德昌在1933年的叛乱中被冤死,时年29岁。
段德昌
红色7军队:
红七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一支部队,它是百色起义的武装力量,成立于1929年12月11日,由张云义担任总司令,邓小平为政委,1933年6月,红军、红七军和红21军合并后,缩编为红三军红5师。
陆军总司令张云义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4年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张云义将军
红色8军队:
红8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支是广西龙州红八军,成立于1930年2月,由俞作总司令,邓小平为政委,同年秋,该部队被编入红七军邓千元担任政委委员,1931年春撤销潘, 第三支是象屿红8军,1932年3月成立,先后由李天柱、冯大飞担任代理军长,1933年6月,红8军改编为红六军第17师。
红八军(代理)四名司令员于左宇于1930年9月6日在广州黄花岗英勇牺牲,年仅29岁。1932年初,李灿前往上海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求派任务时被捕被杀。李天柱于1935年4月在江西省战役中阵亡。冯大飞于1942年6月8日在江西省上饶市去世。
取一个 distrone
红色9军队:
红九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个是红九军在鄂北北部地区,1932年春成立,由张木璇担任总司令,马三光为政委,很快,红25师在其管辖下并入红三军第8师、第9师;第二个是山西红第9军,成立于1930年3月,邓一刚任军长,高景山任政委委员,两个月后改称红12军,933年7月由红四军第12师扩编而成,军长何怕,政治委员会詹才方, 1936年10月,随红四军在甘肃与威尔宁和红军将再次师。1936年11月中旬,它被纳入西部公路陆军序列。
红九军三名司令员张木璇在战争中被日军击毙,邓义刚于1932年2月在攻打九堡靖神团的"土围"时,不幸被击中数枪,享年28岁;
邓毅刚
红色10军:
红10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支是东北红十十军,成立于1930年7月,由周建平担任总司令,胡廷廷东担任代理政委,1933年1月,与中央红军第31师红十一军合作,第二支是浙江省红10军, 1933年2月成立,王如之任司令员、政委,1934年11月加入作为抗北战争先行者之初的红七军,组成红十军。
红十军首领中有两人周建平于1938年病逝,享年46岁,王如意于1935年8月被国民党当局杀害,时年32岁。
周建平
红11军团:
红11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支是鄂玉边红11军,成立于1928年7月,由吴光浩担任总司令,戴克民担任党代表,1930年4月改编为红军司令,吴炳泰担任政委,1930年12月,红十一军的剩余部分改编为东江红军独立第二师;
红十一军三名司令员吴光浩,1929年在河南商场领导起义途中遭到敌人伏击,23岁高龄去世。
古代矿床
红色12军团:
红12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支是东南红12军,成立于1929年9月,由谢振亚担任司令,同年加入红五军第五纵队担任邓义刚总司令,邓紫恢复政委,两个月后该部队编入红军第1军;
红十二军三任司令员解振亚在1930年与长沙的战斗中阵亡。1932年,邓义刚在袭击九宝靖神团的"土圈"时被杀,28岁时被多次枪杀。
红色13军团:
红13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个是浙南红军第13军,成立于1930年5月,由胡公加冕为总司令,1935年11月,其余编入红军先遣师。第二个是红五军红13军,1931年12月由第26路军第73旅改编,董振堂任军事司令员,何昌功任政委。
红13军首领中的两位,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务院参赞的胡恭军,1979年在北京去世,1984年骨灰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董振堂于1937年在甘肃高台战役中去世,享年42岁。
胡公冠
红色14军团:
红14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支是苏南红14军,成立于1930年4月,由何坤担任总司令,李超担任政委,1930年10月,主力部队被敌人击溃后,其余部分转移到中央苏维埃地区, 这是结束。第二个是红五军红14军,1931年12月由国民党第26路军改编,赵伯生任总司令,黄福清任政委,1932年6月8日,红14军缩编为第39师,转入红13军。
红十四军的两位司令员何坤在1930年与老庄的战斗中牺牲,享年32岁,而赵伯生则于1933年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去世,享年36岁。
赵博生
红色15军队:
红15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个是徐海峪地区的红15军,成立于1930年7月,由陈志平率领,不久遭受挫折,军队被分开,人数被取消 1930年10月成立,蔡神喜担任总司令,陈琦担任政委,1931年1月,红十五军和红军在常竹园会见, 在商场以南,并组建了红军第四军。第三个是红五军红15军,1931年12月由国民党第26路军改编,黄钟月任陆军总司令和左翼政治委员会。1933年5月,红十五军和红十八师、红军第38师和第39师被编为红五军第13师。
1949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杀害的51岁军人陈志平,1932年河口镇战死的蔡神熙26岁,红军长征前夕在瑞金被误杀的黄忠月30岁。
蔡神熙
红色16军:
红16军在红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1930年7月由胡一鸣担任总司令,李楚平为政委,1933年后编入红军红十六师。陆军总司令胡一鸣后来因战苦被免职,回到家乡,在解放战争期间积极联系,帮助我军解放湘西,相思于1962年去世,享年52岁。
红色17军:
红17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成立于1933年3月,张涛任军长,方舟任政委,1934年10月编入红十六师。战败后,陆军总司令张涛害怕被追赶,叛逃到敌人,然后回到湖南老家务农为生,直到去世。
红色18军团:
红18军在红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1933年2月,由湘欧远军区红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师组成。军长闫图格、政委委员徐宏。6月,它被编入红色第十八师。1936年6月,俊仁图格在湖南平江金洞去世,享年33岁。
红色19军队:
红19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三支部队。第一支是中忠红第19军,成立于1930年8月,葛占农担任司令,该军不久后在与敌的战斗中因敌我输了而成立;第三个是山西红军第19军,成立于1933年3月,叶剑英任总司令,杨尚坤任政委,同年6月缩编为红34师。
葛占农司令员的故事不详,叶剑英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86年去世,享年89岁。
叶剑英元帅
红色20军团:
红20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三支队伍,其中第一支是1930年5月由胡少海担任总司令,邓子辉为政委,1930年11月,红21军一起组成了新的红军第12军西南红20军, 1930年6月成立,曾玉春出任军长,同年秋编入红1军;
1930年8月,胡少海在雍福、小平、安迪等地侦察敌情时被杀,32岁,40岁的张兆丰在河北省领导"军事横冲直撞"时被捕。
胡少海
红 21:
红21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三支队伍,其中第一支是鲁西红21军,成立于1930年6月,由胡少海率领,1930年11月编入红军新十二军;第二个是闽南红21军,成立于1932年7月,刘未喜为总司令,李景泉为政委,1933年1月划为红军。6月,红21军和红七军缩编为中国工人农红军第3军第5师。第三个是闽南红21军,由于敌人的守寡,它在成立后不久就遭受了失败。
胡绍上尉于1930年去世,刘上尉于1935年在南昌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享年38岁。
刘伟熙
红 22:
红22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支是闽南红22军,成立于1930年6月,由陈毅任司令,邱达任三名政委,同年末缩编为红64师;第二支是闽南新洪22军,成立于1932年8月,由小柯担任司令,1933年6月,该部队编入红1军第1师和第2师。
1955年,两位军司令陈毅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5年小柯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毅元帅
红色23军团:
红23军在红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该部队成立于1933年3月,由刘雄武任命为陆军司令,李宗柏为政委,1933年6月缩编为粤元军区第22师。陆军总司令刘雄武于1937年在西路军的战斗中去世,享年33岁。
红色24军团:
红24军在1931年7月成立的红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由于光担任司令,顾雄为政委,军队迁往河北少平,连续战败。1931年9月,其余人加入了陕北省的红军。陆军总司令余光在29岁时被意外杀害,当时他后来招募敌人。
红色25军队:
红25军在红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成立于1931年10月,由陆先生担任司令,王平章担任政委,红军在红军历史上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徐海东将军担任总司令。1935年9月,陕西甘肃区第26、27红军合并为红军第15军,红军25军改编为第75师。
陆军总司令陆继勋于1933年被张国轩误杀,时年38岁。
旷课
红色26军团:
红26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支是闽南红26军,成立不久后就失败了,第二支是陕西赣洪26军,成立于1932年12月,但在成立时并未设立军事部, 但被任命为师,团长。
红色27军团:
红27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两支部队。第一个是1932年秋天成立的以寃裕红27军,刘世奇为总司令,郭书深为政委,1932年11月底分别为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第二支是陕北红军第27军,成立于1937年1月,由何进年任总司令,李宗贵担任政委,8月改编为第8路军第120师直属炮兵营和重营。
两位军长刘世奇在1933年的反犹运动中被误杀,而何进年则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何金年将军
红色28军团:
红军28在红军历史上也有两支部队。第一个是山西红第28军,成立于1933年1月,由廖荣琨担任总司令,王平章担任政委,1938年初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部队。第二支是陕西红28军,1935年12月组建,由刘志丹任军长,宋作穷政委,1937年8月编入第8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
1933年,两位军首领廖荣坤在黄安县龙王山被"左"派执法人员以"改制"和"取消"罪名杀害,时年30岁,刘志丹1936年在山西省中央县三通镇(今柳林县三通镇)战役中阵亡,时年33岁。
刘志丹
红色29军团:
红29在红军历史上也有两支球队。第一支是四川山山红29军,成立于1933年2月,军长陈晓伦、政委委员李伟,后来改编为陕西游击队;
两位军长陈小伦于1933年因叛徒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而萧金光则于1955年被授予将军军衔。
红色30军队:
红30军在红军历史上有两支队伍。首先是红4军红30军,1933年7月以原来的红十一师为基础扩军,由于天云担任军长,李先年担任政委,再参加西路军西征军。1937年3月,西路军战败后,李先年率领少数人进入新疆,然后逐步调回陕北。第二个是红军红30军,成立于1936年4月,由阎红岩任军长,蔡淑轩为政委,1937年8月编入八路军残余军第3团。
25岁的陆军参谋长于天云于1936年4月在四川省丹巴过河时溺水身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7年在昆明市因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四人团伙的残酷迫害,58岁时自杀身亡。
严红燕
红色31军队:
红31军在红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成立于1933年7月,由王树生担任司令,张光彩担任政治委员,后来改编为第386旅。王树生于1955年被授予将军军衔。
红色32军队:
红色32在红军历史上有两个单位。第一支是东北红32军,成立于1932年9月,杨景宇被党派到第32军负责领导,1933年9月改称独立第一师。第二个是红军红三十二军,成立于1935年7月,罗荣辉任军长,何长功为政委。
两位军长杨景宇于1940年在蒙江县去世,享年35岁,罗伟辉于1946年在山东临沂去世,享年49岁。
杨静宇
红色33军队:
红三十三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成立于1933年10月,王伟洲为司令,杨克明为政委,1936年1月编为红五军。原西南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伟舟于1970年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
红色34军队:
红三十四军在红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由川山军区几个独立师组成,由于部队不集中而撤退。
红色35军队:
红35军在1930年夏天成立的红军历史上只有一支部队,邓义刚为司令官,罗桂波于1931年10月任政委,红三十五军改编为红军独立第三师。
1932年2月,当总司令邓义刚袭击九宝靖商团的"土围"时,他被枪杀了几次,享年28岁。
小结:
在红军历史上,共有35支部队出现了70支军级编队,这些军队首长没有活到新中国成立时占65%,牺牲率非常高,这些人都是红军当时各部队的重要人物, 从他们的牺牲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红军在困境中的勇于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