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月杏花八月桂,三更灯火五更鸡

作者:浅简言
二月杏花八月桂,三更灯火五更鸡
二月杏花八月桂,三更灯火五更鸡

三更灯火五更鸡

黄宾虹三更(晚上十一二点)还在点灯火读书作画,五更(凌晨四五点)就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了。

“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1955年3月24日,黄宾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断断续续地念出上面这句话。

九十年的人生之路,读书作画八十余年,黄宾虹不遗余力,日不间断。这番话是他一辈子的警语,也是他这一生没有虚度的真实写照。

二月杏花八月桂,三更灯火五更鸡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865年,黄宾虹出生于浙江金华县城西南的铁岭头,黄宾虹父亲虽是商人,但喜欢结交文人墨客,酷爱读书、绘画、书法。家里收藏了不少名画当地的文人墨客经常往来于黄家,谈论的是与字画有关的内容,切磋的是书画的技艺,这些就像种子一样种在黄宾虹幼小的心灵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是黄宾虹童年的真实写照。

四岁时,父亲亲自为他讲授《说文解字》。

五岁时,父亲聘请了私塾先生来家里授业。

十二岁时,参加童试名列前茅,一路考到秀才,期间他不仅临摹了《芥子园画谱》,还写了一篇《笔法散记》。

二十岁时,参加乡试没能考中,黯然神伤。

深思熟虑后,放弃科考,决定在书画殿堂里开辟一条足以让他安身立命的新路,并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

二月杏花八月桂,三更灯火五更鸡

师法古人和自然

画家潘天寿曾说:“宾虹老师师法造化,正是十里拜一师,行万里路,拜了千个老师,所以凭他的一支禿笔,画来形理意妙合自然。”这样看来,虽然他没有老师,但也可以说老师有无数个,且无处不在。

黄宾虹为了向大自然这位老师学习,一生登过九次黄山、五次华山,山东、浙江、江苏、江西、广东、湖南、四川等多个省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内心也因此变得更加充实、开阔。

在一次次的奔波、一次次的创作中,他明确了一生的方向:取法古人笔墨,表达自我情思,在游览名山胜水中师法自然,从而完成自己的艺术追求。

二月杏花八月桂,三更灯火五更鸡

黄宾虹一位天才型的画家,对于作画,却用“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标准不懈追求,他所取得的成就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万幅画、作万幅画中一步一步完成的。这是他给后世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二月杏花八月桂,三更灯火五更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