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智能家居:智能中心还是消息总线(I)

    关注一下当前的“智能家居方案”,结果大致可分成三类,一类是学术性方案,其中以研究论文为主,通常会深入讨论家居智能的一些理论或关键技术方面,包括标准、集成方法、控制平台,甚至包含了对人类家居行为的研究。这些方案从技术的角度为我们谋划了智能家居的理想未来。第二类是厂商方案,其中以家电厂商和产品厂商为主,通常以自营的智能化家居产品为核心,构建以自主产品为线程的高端智能家居系统,向社会高端人士展示高大尚的超前享受。第三类即互联网方案,由互联网巨头领衔,多以硬件接入平台为主,背后是其强大的云服务能力。从他们的解决方案中,我们似乎看到了智能家居的“屌丝”化趋势,平民化家居智能指日可等。

    学术方案对产品没有太多的立场,所以其智能家居中的主角是缺省的,或者可以认为其主角是“技术”。在厂商方案和互联网方案中,产品是主线程,所以其家居智能的主角是方案提供商,他们站在智能家居舞台的中心,为我们设计蓝图,为我们规划未来。他们是对的,而且他们确实也是市场的主角。但是,在实现家居智能的这个过程中,还有两类主要角色被故意缺失了:作为家居主人的“我”和“我”的家居设计师。在这个建设智能家居的主要场合,我和我的设计师都被当成了看客。智能家居就象是买汽车的配置,“有钱你可以买豪华车。但你也有五种个性化选择”。

    当然,智能家居方案提供商不大可能会承认这一点。毕竟,这些方案就是为“我”而设计,只不过背后是产品,是商业利益。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可以不关心整个过程,只等待结果,然后坐在我家的沙发里享受智能生活。但作为家居的主人,我可能还会有以下关心:

    一.如果“我”是个敏感的人,我想有真正的主人体验,我想请来一个家居设计师,按自己的意愿设计我的家居智能,使用我喜欢的设备。我可能不想太多地使用无线设备;也可能大老了,不会使用手机或PAD;也可能太小了,老是把这些东西当玩具,叫保安一趟又一趟来敲门;我不喜欢太多的自动化,想不时按我的想法改变一下,等等。可是我却非常不喜欢把供货商请到家里来:撕掉壁纸,更新设备,然后告诉我,更换壁纸不是他们的事。

    二.如果“我”很关心智能技术,我可能会问:设备安装到位了,网络连接好了,APP下载到手机上了,可智能真的就有了吗?在智能领域,智能可不仅仅是硬件,软件才是灵魂。更重要的是,在大多数时候,智能是“我”和环境互动的体验。可厂商他们是怎么知到的?而且,关于“我”的大数据还没有产生啊!

    三.如果“我”是家居智能的发烧友,一切都想自己动手DIY,买最先进的设备,使用最先进的技术,然后和我最好的朋友一起编写智能软件,享受整个过程,体验其中的挫折和成功,为其中的每次成功”尖叫”。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同性格的家庭主人,所以不可能只有那么一两种家居智能,仅凭一两种标准化模板方案也不可能满足大规模市场要求。如果智能家居提供商真正地把“我”和“我”的设计师当做舞台的中心角色时,就很有必要从IT系统集成的历史中汲取一些经验:突破单一系统厂商的边界,形成以开放软件为核心的平台化格局,不同产品即接入即集成即使用,最后通过软件服务为系统带来灵魂。

    以传统IT企业为代表的一些组织已经提出了基于软件的方法,包括AllSeen Alliance技术联盟推出的AllJoyn,Eclipse基金会推出的 SmartHome/OpenHAB,苹果公司发布的Apple iOS+HomeKit等,其核心是总线型软件平台,而且前两者还是开放的开源软件平台,其目标将会是一个开放的智能家居生态环境。

    作为潜在的智能家居用户,我更赞同这类开放软件总线方法,因为这其中包含着更多的用户思维,更多的开源方案,以及更竞争化的生态链条。在这样的生态中,“我”是主角,家居设计师、家电厂商、IT企业、互联网服务等众主体同台参与,各自把产品做的更精致,更专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