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奶了是不是就白吃了?
● 一天吐奶几次算正常?
● 好好拍嗝了怎么还是吐?
● 为什么别家宝宝不吐奶,我们家的经常吐?
小悦发现,后台经常有新手麻麻关于宝宝吐奶存在各种焦虑问题,那究竟是喂养方式出现问题,还是宝宝生病了呢?
今天跟大伙来聊一聊关于宝宝”吐奶“的那些事儿~内容超干货,记得做好笔记!
●宝宝吐奶是正常现象●
“吐奶”是婴幼儿时期很常见的现象。
根据北美一项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到↓↓↓
● 51%的婴儿在0-3个月的时候,每天吐奶/溢奶的频率是1-3次,在这其中有17%的宝宝是每天有超过4次的溢奶或者吐奶;
● 65%的婴儿在4-6个月的时候,每天吐奶/溢奶的频率是1-3次,在这其中有25%的婴儿每天出现超过4次的溢奶或者吐奶。
●宝宝为何会出现吐奶现象●
那么,很多人就又疑惑了,
吐奶=溢奶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溢奶是指嘴角奶满出来,自然流出的表现。并且溢奶通常量是非常非常少的,一般是挂在宝宝嘴周偏多,可能有时还会带有一点点奶瓣。
溢奶通常是喂奶方式不正确,体位频繁改变导致的,比如在哺乳结束后把宝宝放下、或者是宝宝在睡觉中、亦或者是在换尿不湿的时候抬动宝宝的下肢后等等。
所以如果你家宝宝是这种情况,那就无需太过于紧张。家长可以准备一些小奶巾垫在大人肩膀,拍嗝时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吐奶是指婴儿膈肌抽动,主动把奶吐出来的表现,也称呕奶。那么宝宝为何会出现吐奶的现象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现象的发生的呢?
内部因素导致:
宝宝的胃其实是呈水平位的,还有就是宝宝的食管与胃之前的贲门还没有发育成熟。
也就是说贲门处肌肉松弛,关闭不紧,这就会导致胃中食物很容易返回食管,从口中吐出来。形成了“吐奶”的现象。
外部因素导致:
除了宝宝自身的生理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导致“吐奶”的常见原因↓↓
由于有些妈妈总是担心宝宝吃不饱,在哺乳的时候,总是摄入过多的量,只要宝宝不松口,还能吃的进去就一直让宝宝吃。这也很容易导致宝宝吐奶。
可以说,吐奶是宝宝在(一岁以内)最常见的肠胃道症状,多半发生在生后3-4个月,并随着月龄的增长会慢慢减少。基本上1岁之后就会消失。
●吐奶时,家长应该要怎么做●
宝宝吐奶,家长该怎么办?
01
识别危险信号,排除疾病情况
如果宝宝出现了吐奶/溢奶的现象,家长就要根据宝宝出现的情况,结合以下危险信号内容去做排查和评估是否属于正常范围。
宝宝出现危险信号具体表现:
①宝宝在吐奶/溢奶时,还伴有恶心、并且是频繁的呕吐的情况,严重的时候呕吐里有血、有喂养和吞咽的困难;
②宝宝出现很急的情况,比如反复的咳嗽,并且还会出现一些痛苦的表情/异常的姿势(把头后昂,脚弓反张等姿势),或者伴有一个体重增长不理想,不增或者是增的很慢。
(危险信号评估内容)
一旦出现这些危险信号的时候,这就表明宝宝可能存在着某些疾病:
如胃食管反流并牛奶蛋白过敏、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幽门肥厚性狭窄、或者是异常代谢病等。那么家长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如果以上情况都没有出现,只是单纯的吐奶/溢奶,并且宝宝的体重增长也是理想的,家长则无需太担心。
02
看生长曲线,来判断吐奶/溢奶是否影响健康
生长曲线是判断判断宝宝是否存在健康问题的最敏感最重要的指标。
① 如果宝宝的生长体重以及身长的生长速度,都是沿着正常的轨道在往上走,那就表明宝宝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② 如果宝宝体重或者身长的曲线是不走的,打平的,没有增长的,甚至是往下掉的,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有病态的情况。
当然,家长可能也会到过这种现象:
宝宝可能会在4个月开始就不长了或者长慢了。
其实,正常的宝宝头三个月的生长速度本来就比较快,平均每个月是体重增长0.7公斤,就是一斤四。
后面9个月,就是第4个月到12个月增长的速度就开始慢下来了,差不多是减半的速度。
所以只要宝宝的身长和体重是沿着生长曲线增加,就无需过分担心。爸爸妈妈对婴儿做好安抚,缓解宝宝痛苦不安情绪后,接下来要做的是改善护理方法以及喂养方式。
●怎么进行喂养改善?●
01
在婴儿清醒的状态下哺乳
首先,应在婴儿清醒的状态下哺乳,哺乳的时候让宝宝采取半坐位或者斜位,建议将婴儿床床头抬高15~30度角,让宝宝保持头高脚低位,而不要采取完全的卧位。
头高脚低位可以使宝宝胃里面的奶不容易返流到食管和口腔。
02
喝奶时避免吸入过多空气
喂奶的时候强调协助宝宝正确的含住乳头,吃母乳的情况,多数都能够含得比较好。
如果是用奶瓶进行人工喂养,要注意小朋友的嘴巴跟乳头含接是否紧密,如果含接不好,容易吸入有空气,空气会占一部分的胃容量,导致胃容量相对不足,奶容易返流。
喝完奶之后,要竖抱宝宝,让小朋友靠在家长的胸背上,然后轻轻的拍打他的背部,让他打嗝,把不小心喝下的空气排出。
03
首选母乳喂养,避免过度喂养
首选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小孩溢奶的情况相对少一些。
母乳是六个月前婴儿的最好食物,在能够纯母乳喂养的条件下,我们鼓励爸爸妈妈尽量做到纯母乳喂养。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的喂养,容易导致小孩胃蠕动节律紊乱。
我们建议,当小孩有饥饿感的时候,差不多隔三个小时左右才去喂他,而不是随时喂,或者在三个小时内喂好多次。
04
及时添加辅食
相比液体食物,糊状和固体的食物在重力作用下更不容易返流,所以我们很强调在适当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就要合理添加糊状的食物。在六个月的时候可以正式添加。
05
必要时选择部分水解配方奶
因为配方奶的胃滞留时间比母乳要长,所以这个时候可以选择部分水解配方奶,可稍微减短奶在胃的滞留时间,可减少吐奶的情况。
06
能不用药物就尽量少用药物
如果小朋友吐奶时间很长、量很大,需不需要用一些药物改善一下?
这个就要具体咨询你的医生,让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去判断。
我们的原则是,对于婴儿吐奶或者溢奶,如果是生理性的现象,是功能性的胃肠道消化不适的表现,能够不用药物就尽量的少用药物,主要通过护理和饮食的改善来缓解或者解决。
作为新手宝爸宝妈
你们在日常照顾宝宝的过程中
还有什么疑惑?
欢迎来留言区聊一聊~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