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

作者:狼叔有料
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

文:潇潇

编辑:潇潇

引言:

忽必烈,忽必烈又拼忽必烈或忽必烈,庙号世祖,(1215年-1294年),蒙古国将领、政治家,成吉思汗的孙子和最伟大的继承人。作为元朝(1206-1368 年)的第五位皇帝(1260-94 年在位),他完成了对中国(1279)于1211年由成吉思汗开辟,成为全中国的第一位元朝统治者。

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

论据: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

同时,忽必烈是所有其他蒙古统治的霸主,其中包括与俄罗斯南部的金帐汗国一样多样化的地区,波斯伊尔汗国(今伊朗),以及蒙古王子仍过着传统游牧生活的草原腹地。要治理具有悠久而独特的政治和文化历史的中国,需要特殊秩序的治国之道。

历史背景

蒙古人是暴发户游牧民族。在 1206 年成吉思汗将他们统一到他的集中控制之下之前,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基本上自治的部落,历史记载或多或少不为人所知。除了一些有组织的狩猎和管理他们的牛群外,他们几乎没有经济活动的经验。

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

直到忽必烈出生前几年,他们还是文盲。在元朝建立之前,他们几乎没有治国之道的经验,城市社会征税等概念是由他们的外国顾问引起他们注意的,他们非常依赖外国顾问。

蒙古人有限的政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帝国相对迅速的崩溃;元对整个中国的控制持续了不到一个世纪。除了少数突出的例外,例如忽必烈本人,蒙古统治者似乎将权力视为个人财产,或至多是家庭财产。

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被剥削。因此,除了像中国这样有着牢固的本土政治传统的地区,他们从未成功地组织过一个持久的国家。在中国也是如此,一切最终都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力和能力。

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

蒙古人在中国和其他地方一样,完全是靠武力上台的。有这样的声望做后盾,靠着他的霸道个性,建立在前人在中国发展起来的灿烂文明的基础上宋朝(960-1279),忽必烈可以暂时保持蒙古至高无上的幻想。事实上,他的统治对他的同时代人来说一定是一段稳固扩张和持久成就的时期,包括马可波罗,成为忽必烈代理人的威尼斯旅行家,他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是文艺复兴时期东亚信息的主要来源。

然而,忽必烈在其统治之初就面临着一个无法解决的困境,他的一位中国顾问在给他的一份奏章中生动地表达了这一点:“我听说一个人可以在马背上征服帝国,但一个人不能骑马治国。” 换句话说,没有经验的蒙古人要治理中国,就必须采用中国的方法,甚至按照中国的模式生活。

然而,就他们这样做的程度而言,他们必然会变得越来越被同化,甚至可能完全失去他们的身份。另一方面,如果他们通过中国人和其他代理人工作,他们就会疏远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会排斥他们。

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

在这两种情况下,蒙古人——在文化上不如中国人先进,在数量上被他们压倒,并且习惯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无法作为一个独特的特权种姓继续统治中国太久。只有忽必烈个人成就的辉煌掩盖了这一事实。

掌权

忽必烈是拖雷的第四个儿子,是成吉思的四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他最喜欢的妻子直到 1251 年,他才 30 多岁,才开始在蒙古帝国的扩张和巩固中发挥重要作用。他的弟弟,皇帝蒙哥(1251-59 年在位)决心完成对中国南宋(1127-1279 年)的征服——以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为中心——这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计划的。

蒙哥还打算征服波斯,这是分配给忽必烈兄弟的任务旭烈兀。当时,忽必烈被赋予了对中国事务的全部民事和军事责任。他似乎从未学过读或写中文,但他已经认识到中国思想的优越性,并在他周围聚集了一群值得信赖的人。儒家谋士。

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

他对政府的态度是在那些有学识的中国人的影响下形成的,他们使他相信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必须相互依存,并强化了他与生俱来的仁爱和宽宏大量的倾向。在国内,在分配给他的渭河流域(今甘肃和陕西两省)的封地中,他建立了主管行政和供应基地。

在战场上,他向他的将军们强调了他导师的训诫——宽恕被征服者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与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同时代的中亚人的方法相比,对待战败者是文明行为的一大进步,人口大屠杀仍然是占领城市的预期结果。

忽必烈从侧翼进攻南宋,征服了南诏(今云南省)的傣族王国,然后将指挥权交给了他的将军乌日央察台。1257 年,蒙哥亲自指挥战争,但于 1259 年去世因为年轻而被留在祖国,他计划自己当选为可汗,他与宋朝达成了停战协议。

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

4 月,他到达了他的住所商都(世外桃源_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著名诗作),在蒙古东南部。他的同事们在那里举行了一场大会议”,5 月 5 日,忽必烈被一致推选为可汗,继任蒙哥。

十天后,他在一份用文言文起草的公告中宣布继任。由于长子继承制在当时不是公认的原则,阿里柏格在一些强大的支持者的支持下,在喀喇昆仑(蒙古帝国的原首都,现在在蒙古北部)举行了他自己的库里台,并自封为可汗,无视忽必烈的行动。

尽管马可波罗坚称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合法后裔和合法的君主,但其合法性一直受到质疑。一个传奇蒙古编年史中记载,垂死的成吉思汗指定孩子忽必烈为未来的可汗,这似乎是人为设计的,以便为篡夺行为提供追溯性的正当理由。

1264年,忽必烈在战斗中打败了阿里伯哥,迫使他就范。两年后,阿里伯哥去世,但家族世仇,与阿里伯哥的竞争是其表现之一,在整个忽必烈统治期间一直持续。反对他的人对放弃草原的旧方式和采用以中国为中心的外来文化感到不满。

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

由于反对党领袖是凯都——作为窝阔台的孙子,被成吉思汗亲自指定为他的继任者——代表了合法性的事业。1251 年,随着蒙哥的登基,王位从窝阔台世系传给了他的兄弟拖雷世系。开都从未放松对忽必烈的敌意,直到1301年去世,他一直是蒙古本部和突厥斯坦的主人。

开都的战争表明忽必烈是如何果断地认同中国世界并转而反对游牧民族的世界。成吉思强大而无情,足以迫使总是倾向于家族世仇的蒙古人为他服务。忽必烈虽然强大,但已无法有效控制草原贵族。

中国统一

忽必烈的成就是重建了自唐朝末期(618-907 年)以来分裂的中国统一。他的成就要大得多,因为他是野蛮人(在中国人眼中),也是游牧征服者。然而,即使在中国官方史学中,蒙古忽必烈也受到尊重。

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

早在 1260 年,他就按照中国的方式建立了一个统治时期来确定他的统治日期,并在 1271 年,也就是南宋解体前八年,他以“大”的名义宣布了自己的王朝元,或“伟大的起源”。他从未在窝阔台的短暂首都喀喇昆仑居住,而是在现在的位置建立了自己的首都北京,一座在他那个时代被称为“大都”的城市。

最终征服南宋,历时数年。忽必烈很可能满足于统治中国北方,而让宋朝在名义上控制中国南方,但宋朝的拘留和对他派出的使节的虐待使他确信,必须果断地对付南方衰落的政权。军事行动于 1267 年再次展开。

宋度宗皇帝显然受到他最后的大臣们的不当服务,据说他们一直在误导他的真实情况,而许多宋都指挥官则自愿投靠了蒙古人。1276 年,忽必烈的将军巴彦俘虏了当时的小宋皇帝,但南方的忠诚者将不可避免的结局推迟到 1279 年。

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

由于整个中国都在蒙古人的手中,蒙古人在南部和东部的征服已经达到了有效的极限。然而,忽必烈为了恢复中国的威望,进行了一系列代价高昂且麻烦不断的战争,但收效甚微。

在不同时期,周边王国需要进贡:缅甸(缅甸)、东南亚大陆的安南和占巴、爪哇(今印度尼西亚)和日本。蒙古军队在这些战役中遭受了一些灾难性的失败。尤其是 1274 年和 1281 年派往日本的入侵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尽管他们的损失既是由于风暴(那些年传说中的日本神风敢死队台风)也是由于日本的抵抗造成的。

结尾:

忽必烈从未因这些殖民战争的无足轻重的结果或战争的代价而完全气馁,这些战争只是在他的继任者铁木耳的领导下才结束。马可波罗暗示忽必烈希望吞并日本只是因为他对日本巨大财富的报道感到兴奋。然而,他的殖民战争似乎主要是为了一个政治目标——让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的中心。

参考文献:

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