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基于生命周期的开发方法——瀑布开发方法

瀑布开发方法

20世纪80年代前,一直采用的是严格按照生命周期阶段的开发过程,整个开发过程看起来就像瀑布一样,稳定的向下依次经过这些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开始点和结束点,一旦到达下一阶段,绝不允许再回到上一阶段,正如瀑布不会向上倒流一样。

规划——分析——设计——编程——测试——维护

特点:顺序性和依赖性

只有前一阶段完成才能开始后一阶段;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是后一阶段的输入文档。

瀑布方法严格规定了每一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和必要的审查验证。瀑布方法简单,易理解,易理解,易操作,它迫使开发人员遵守规范的方法和步骤,消除了系统开发的随意性,并且每一阶段对完成的文档进行严格的审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系统的质量。

缺点:不足与局限性

瀑布开发方法需要在系统开发之初严格定义或明确说明用户需求,确定系统边界。就系统的建设来说,明确问题本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正是系统分析的困难所在。其次,系统的额推迟实现会带来风险,客户往往要等到开发周期的晚期才能看到系统的运行版本,这时,若发现大的错误,可能引起客户的恐慌,其后果也可能是灾难性的。

改进的瀑布方法增加了回退流程,即当后续阶段发现前面阶段的错误时,允许暂时回退到前一阶段,修正前面的错误后再继续完成中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