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村版孟非”的直播相亲法则

“乡村版孟非”的直播相亲法则

王孟阁和老伴在老家院里闲坐(受访者提供/图)

相亲新解法

“多高?多重?啥学历?啥工作?工资多少?有没有房?有没有车?”一连串的发问出现在直播间,这是相亲“红娘”主播王孟阁的惯用话。

遇到年纪大一些的嘉宾,他还会补充问,结没结过婚,有没有孩子,能接受带女孩的吗……在王孟阁直播间的语境里,带女孩好过带男孩,因为后者长大后买车买房给彩礼将是家庭的一大负担。

这些在一般审视下带有冒犯性的问题,却在直播间里碰撞出直白精确的答案,一幕幕相亲故事在此间上演,王孟阁也被称“乡村版孟非”。这是他探索出的相亲新解法——硬件条件是“纸包不住火的”,他负责把关,为前来相亲的嘉宾找到条件匹配的另一半。

“王孟阁”是花名。他今年52岁,山东临沂人。他本姓王,妻子姓孟,俩人的梦想是哪天买个阁楼,住进高楼大厦,“王孟阁”的花名因此而生。因为妻子患病需要在家调养,闲下来的两口子玩起了短视频,经常开直播和网友聊家常,当地方言叫“拉呱”。拉得多了,人气也有了,直播间里常有一两千人。有网友看王孟阁经常乐呵呵,边做饭边唱歌,就问怎么这么高兴,王孟阁回答,“我俩儿子的媳妇都是我给说的,现在我有三个孙子一个孙女。” 这是王孟阁感受到的福气。

王孟阁直播间不乏为儿女操心的老人,很快有人问,能不能给自己家说个儿媳妇。王孟阁答应了,第一次在直播间连麦,事还真成了。一来二去,人越来越多,口口相传,王孟阁索性决定在七夕节办个线下相亲大会。

2022年七夕节前一天,王孟阁在视频里预告,“俺两口子商量着举办一场老百姓的婚姻联谊会,让咱农村孩子都能脱单。”

两千多人涌入农家小院,鞭炮声响个不停,七夕节当天,现场说成了七十多对,也是那一天,王孟阁快手直播间人气峰值突破万人。一战成名后,王孟阁所在的村一跃成为焦点,周边远近县乡想求亲或者看热闹的都开始往这里赶。接下来的70天里,每天都有五千多人过来,附近路上每天停几百辆车。直至2022年年底的疫情导致活动停止。当地政府对王孟阁十分支持,专门派出警察维持交通治安,“给俺建了卫生间,男女卫生间,修了停车场,修了路。”王孟阁说。

至于政府为什么这么支持,王孟阁觉得是因为自己也算为社会做了一点贡献,“咱做这个事情为了咱老百姓的大龄青年牵线搭桥,也维护了咱社会治安,你像大龄青年没有媳妇,游手好闲,在社会当中造成一定的危害。”山东临沂现有相亲主播将近200个,在短视频平台快手上,这里是全中国相亲直播人数最多的城市。火爆的王孟阁直播间,有独属这个语境的法则。

“只要下雨了会跑回家就行,”王孟阁这样概括对“另一半”的标准,这是踏实过日子的典型。挂在嘴边的还有另一句,“条件放宽,大路多宽放多宽,沂河(当地的一条河)多宽放多宽”,遵循这个法则,一对对嘉宾匹配成功。在王孟阁看来,没有凑不成一对的婚,“如果真要谈不成,咱给他放宽条件,(以后)可以每一个月再来上一次镜,争取直到他找到对象为止。”

匹配是这里的最高法则

残障人士往往是相亲市场上沉默的群体,但王孟阁的直播间为他们留了名额,比如安排20对相亲,其中1-2个是残障人士。王孟阁能体谅残疾小孩家庭的处境,他们的父母希望孩子能组建家庭,这样自己百年之后,孩子不会孤身一人。

王孟阁回忆,曾有个缺失一只耳朵的男青年来相亲,这个人擅长卖二手手机,年收入有二十多万元,王孟阁认为这是他强于不少身体健全人的优点,但如果不借助网络把这样的“优点”传播出去,现实中可能提着灯笼也找不到人。

王孟阁说成过一对聋哑男女,男人三十多岁,王孟阁匹配了一位比他大6岁的聋哑女人,两个人都是当地人,约在现场见面。那天正值小雨,两个人都打着伞,有时打着手势交流,在场的人看不懂,但很多人掉了眼泪。“给残疾人找一个身体健全的,不一定能过好,两个人匹配、有共同语言很重要,”王孟阁解释。

事实上在王孟阁这里,残障人士匹配对象的难度比一般大龄青年要小,他分析,这恰恰是因为非残障人士选择相对更多,挑挑拣拣,反而定不下来。

对诸如收入等个人信息,王孟阁也会尽力做好核实,硬件条件一匹配,成功概率就翻倍。不少嘉宾跟着父母来到直播间,王孟阁就扮演了这样一个大家信得过的长辈中间人角色。

要求家长陪同相亲的孩子到场,是王孟阁把关个人信息的重要手段。在阡陌相连的农村,这比法律公证更实际管用,“婚姻大事不能当儿戏,俺把关把得严,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咱的要求是家长带着孩子到现场,除非特殊情况,好比说是父母双亡的,咱可以让其他长辈带着到现场。”

直播相亲时,王孟阁一般邀请男子上镜,在直播间展示,一次大概20个左右。这么做是考虑到会有女孩因为腼腆不愿意出镜的情况。以男孩数量为中心,女孩多少不限,现场选不成,就把信息发布在直播间,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大大提升了相亲的成功率。

直播间里的男孩一直比女孩多,而选择在直播中露脸的女孩往往非常好找对象。王孟阁的观察是,男孩往往不愿意吃苦,“调皮捣蛋,不愿努力,娇生惯养,读个初中小学就下来了。”但女孩都在提升自己,“任劳任怨,考个学历,考个公务员。”这导致大龄男青年扎堆,真正优秀的男孩不如女孩多。“偶尔找到一个优秀的大龄男生,基本上来到咱现场就被抢了。”

不论性别和其他因素,匹配是这里的最高法则。如果碰到男嘉宾是初高中学历,女嘉宾是本科毕业,王孟阁会直接挂掉,“学历高的找学历高的,学历低的找学历低的,有共同语言,这没有高下之分。”“(有时找)初中都比大学强”,这话在直播间里算不得冒犯,这里多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男孩老实,女孩内敛,各自希望找到另一半。

新时代,新问题

寻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不容易。王孟阁感慨,现代人都住进了小区里,甚至不认识对门邻居,不像他年轻的时候,知根知底,有谈恋爱的机会和空间。

王孟阁年轻的时候,那一带的青年男女多在工厂上班,先天的恋爱场所就摆在眼前。如今层次分明,附近一带的女孩多是前台、导购,男孩则在后面的车间,分工明确又隔离。

在他的观察里,现如今找对象和从前完全是两个概念。普通大龄男青年多,而普通女孩太少。这和原先重男轻女带来的男女性别失衡有关系,造成如今男多女少的现实,硬件设施不完善又进一步导致脱单难。这里的“硬件设施”指房子,女方一般要求男方买楼,男的能不能脱单,往往是对男方家庭经济实力的全方位考核。

也有极个别的案例,迷信年龄或者生肖合不合,有些迷信连王孟阁都搞不懂,比如说属鸡的和属狗的不能成,因为有个成语叫“鸡犬不宁”。甚至有姓氏之分,好比直播间来了个姓杨的,匹配上一个各方面都合适的,但对方姓潘,这就合不着了,说因为历史上杨家将和潘仁美有仇。

条件好的女孩在王孟阁的直播间里“真不好找对象”。她们多是长得漂亮、学历高、公务员或有教师编制的女青年,“太挑剔了,对脱单不利”。

大龄青年之外,中老年相亲市场是王孟阁在尝试的新方向。在他对周边的观察里,一些中老年女性有了寻找伴侣的需要。

王孟阁有时能“一窝端”,比如有的中年女性带着二十多岁的女孩,还有中年男性带着二十多岁的男孩,双方可以组合成一个大家庭,阿姨和大爷配对,两个孩子配对,这种情况可能发生,“也是最好的结局”,王孟阁分析。

王孟阁和妻子也是重组家庭。王孟阁出生几个月没了娘,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家庭条件不好,没有媒婆愿意给他说亲,他就自己找机会,“有枣没枣打一杆”,后来认识了丧偶的孟姨。日子一过就是几十年。家里两个儿子的亲事,都是他给说成的。

在当地,二十出头结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两个儿子到了年龄,王孟阁就着手说亲了。

大儿子的媳妇原本住邻村,在加油站上班,说亲的当口,大儿子天天给女孩送早餐,家里包了饺子,自己不吃,先给女孩送一盘,一来二去事就成了。

二儿子的媳妇也是本地人,两个人是小学同学,两家知根知底。王孟阁直接带上儿子到对方家里见面,双方一聊都觉得合适,第二天就定了亲。

这是王孟阁的人生经历,也被他用在如今的直播间,老百姓的孩子差不多就行,门当户对才能做成亲戚。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韩茹雪 南方人物周刊实习记者 贺伟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