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庆之日,探照灯兵奉命开赴越南

作者:英勇的探照灯兵

作者:灯二团 蔚馨圃

(作者蔚馨圃1966年10月入越时为灯二团八连连长,后任灯二团三营教导员。)

一、国庆之日,探照灯兵奉命开赴越南

1964年北部湾事件以后,美帝国主义开始在越南狂轰滥炸,企图用军事高压摧毁越南人民的抗美意志,到了1966年美国军队的轰炸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为了支援越南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的高炮部队开始以中国后勤部队的名义陆续开赴越南,协助越南军民保卫国土安全。大约在66年 8月间,我们三营接到灯二团的命令,准备开赴越南,配合高射炮兵在夜间作战。

当时,我在灯二团三营八连担任连长职务,接到即将出国的命令,我们全连都很兴奋也很激动。不久部队来到广西省凭祥市集结。部队到达凭祥后,立刻进行战斗动员,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出国政治教育。一时间全体干部战士求战气氛高涨,大家都下定决心,以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以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去战胜美帝国主义。

为了能使部队入越后马上适应越南的战时环境,部队在广西凭祥进行战前动员期间,由灯二团参谋长李绍成同志带队,我和七连的郑在义连长,九连的陈连长一起组成一个先遣组提前进入越南,来到一个炮连进行战前考察并实际体验战场的生活。我们先遣组在炮连一共住了一周,第二天就遇到美帝国主义的轰炸。那天只听得一阵刺耳的警报声后,一群敌机就飞临了我们阵地的上空,紧接着是一连串震耳欲聋的巨大爆炸声响。等到轰炸机群飞远后,我们才知道那天轰炸的目标并非高炮阵地,而是阵地附近的一个其他目标,所以并未给我们所在的阵地造成任何伤亡。

1965年10月1日国庆节,正是全国人民举国欢庆的日子,那天还有对我们来说,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因为它也是我们灯二团三营跨出国门的日子。国庆那天下午,我们全营指战员在友谊关口列队向祖国庄严宣誓,而后就雄赳赳气昂昂地跨出国门,开始了我们灯三营在越南为期一年的、艰苦卓绝的抗美援越岁月。

其实,最初确定出国的部队并非我们灯二团三营,应该是我们灯二团二营。但由于团部的一个作战参谋上街时不慎丢失了记有出国参战相关事宜的笔记本,灯二团才临时改变了出国作战的序列,决定由我们三营首批入越。

进入越南国土后,因为作战任务的需要,我们八连被一分为二。三排暂调七连,和七连组成了一个加强连,部署在克夫。八连的一排、二排与九连在一起,部署在温县,后来转移到宋化。约到1965年的年底,我们三营的三个连队才一起部署到太原。

太原位于越南首部河内的正北方向约90公里处,那里有我们太原钢厂援建的发电厂和钢铁厂,是越南北方的重要工业重镇,我们部署在太原,目的就是与高炮部队一起,保卫太原这个重要的工业基地。

我们在越南期间,美帝国主义的轰炸异常的凶猛,他们经常派出B-52重型轰炸机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战术轰炸机对越南的工业设施和我军的阵地进行狂轰滥炸。每一次的轰炸强度和密度都非常高,常常是一个攻击波接连一个攻击波,梦想通过地毯式的轰炸摧毁我们的地面防空力量,摧毁越南军民的斗志。然而,美帝国主义的轰炸终究无法战胜伟大的中国军队和英雄的越南人民,1973年1月27日,美国被迫在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上签字,宣告了他们的彻底失败。

(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太原市周边地图)

国庆之日,探照灯兵奉命开赴越南

二、抢在敌机轰炸前的实战训练

我们灯二团八连进入越南后,开始部署在越南的宋化一带,宋化地区属于丘陵地貌,我们雷达探照灯阵地的周边到处是的山。

我们探照灯兵作战,主要靠探照灯雷达发现目标后引导探照灯对准目标进行照射,所以我们不怕刮风,也不怕下雨,但就是害怕进入山区。因为我们探照灯雷达为超短波雷达,山地反射回来的地物回波很容易掩盖住飞机目标的回波,对我们雷达手及时发现目标造成严重的干扰。

为了解决好在山区的地物回波干扰中及时发现飞机目标的问题,我决定利用白天敌机轰炸的机会进行一次实战的训练,以便摸索总结在地物回波中发现目标的方法,为马上就要开始的夜间作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探照灯部队在白天是没有战斗任务的,我们的主要职责是在夜间照射敌机,为高射炮兵照明,所以白天敌机来轰炸时,我们不用进入战备状态,只需躲进防空洞隐蔽起来,避免非战斗伤亡。但是为了在夜间更好的发现目标,全连战士都积极响应我的号召,决心通过实战来锻炼部队。

那时我们八连和九连部署在一起,由我和九连的陈连长轮流担负临空指挥的任务。为了进行实战训练,我和九连长商量,我去我们821站上雷达座舱进行操作,由他替代我进行临空指挥,

当我来到821站后,果然敌机来轰炸了。第一个攻击波过来时,我就在我们探照灯雷达的距离显示器上发现了敌机目标,而且在雷达荧光屏上显示的敌机不是一架,是好几架。因为敌机来的很多,当我发现目标后,负责临空指挥的陈连长立即通知我们马上撤离阵地隐蔽,由于我们已经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就按照命令迅速地躲进了防空洞。

就在我们进入防空洞后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美机扔下的子母弹就炸开了。等轰炸结束,我们走出防空洞一看,821站的雷达探照灯保护玻璃被炸碎了,柴油发电机也被炸到,连越南老乡家的大公鸡也被炸死。我回连部后得知,那次轰炸的范围很大,我们811站的汽车被子母弹被炸了很多个孔,我们连部的帐篷也被炸碎,文件炸的一塌糊涂。好在指挥员果断下令,部队没有发生任何的人员伤亡情况。

这次实战训练,虽然冒着很大的风险,但是大家都觉得意义重大:

一是通过这次训练,证明了在越南山区我们的探照灯雷达照样能发现目标,这对提升部队的士气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是通过这次训练,我们经受了敌机轰炸的考验,全连官兵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得到了高度的提升。

三、2千磅炸弹从我们头顶飞过

当年,美国政府在轰炸越南北方期间,使用的轰炸手段极其残忍,他们发明了多种大规模杀伤地面人员的炸弹,我们在越南期间见到过的就有:5百磅炸弹、2千磅炸弹以及子毌弹、延时弹等等。

这些炸弹中子母弹的杀伤威力最大。所以叫它子母弹,是因为这种炸弹在与一般炸弹同样大小的弹体中,装入由数个到数百个的子炸弹,子炸弹每颗约网球般大小的球体,里面还有几百颗的小钢珠。当飞机在空中投弹后,母弹在空中分解,借由散布到广范地面的子炸弹爆炸造成大区域性杀伤。当几十颗子母弹一起仍下时,往往会在地面呈现一个形成一条三公里宽、几十公里长的散落区,凡是在这个范围内的地面人员谁也跑不掉。不过子母弹的子炸弹爆炸威力不大,只能炸出一个70-80公分大,50-60公分深坑。所以只要躲进防空洞,就可以避免它的杀伤。

2千磅炸弹的特点是爆炸威力巨大。一颗炸弹下来后,可以在地面炸出一个十米深、十米半径宽的大坑,而且炸弹的高温还可以把泥土烧的像砖块一般。可想而知,要是这样的炸到了阵地,所有武器装备和人员都得被炸飞。

我们在越南期间,美国飞机的轰炸规模很大,每次轰炸都有很多架次和批次组成,往往是一个轰炸攻击波过后,有一个轰炸攻击波紧跟着而来,这种狂轰滥炸对我们地面部队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记得有一次,我和连司务长一起到811站去检查战备,那天正好遇到美国飞机的轰炸攻击波,我们811站的战士们都隐蔽防空了,只有我们俩刚刚走到811站还未来得及进入防空洞。就在这时,美国佬的轰炸机编队飞到了811站的顶空,我们眼看着3颗2千磅的炸弹从飞机上仍了下来,司务长一见此状况,抱着自己的脑袋大喊了一声:“完了!完了!”以为炸弹要落在自己的头上,没有想到轰隆三声巨响后,我们都安然无恙。原来轰炸的目标并非是我们探照灯,而是旁边的炮兵阵地。

2千磅炸弹的威力真是惊人,炸弹在距离我们好几百米远的高炮阵地爆炸,把地面的泥土和树枝炸飞到天空,然后飞落到我们灯站的指挥所,落在顶上的树枝和泥土足足有三尺厚。

我一看到炮兵阵地受到严重的损失,不顾轰炸还没有结束,赶紧命令站里的战士一起到炮兵阵地去抢救伤员。我们走近一看,一些高炮阵地上的大炮已经没有了,地上只留下一个大坑,炮兵战士的遗体被炸得散落在阵地的四周。因为当时战斗并未结束,阵地没有炸伤的炮兵们依然在坚持战斗,我们被他们这种革命大无畏的精神感动了,大家一起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出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口号,鼓励炮兵战士坚持战斗。而我们则含着热泪,将牺牲战士的遗体从四周捡回。战斗结束后炮兵部队勉强将尸体并拢后把他们埋葬了。据后来的统计,那天大约有20名战士光荣牺牲。

从越南回国后,每当我在电影中看到一些战争的场面,总感到电影中的场面即便做得再逼真,终究无法和真正战场上的那种血腥和残酷相比;同样,电影中那些表现革命大无畏精神的镜头,也很难和战场上我们战士面临死亡威胁时依然坚持战斗的英雄精神相比。

(子母弹图片)

国庆之日,探照灯兵奉命开赴越南
国庆之日,探照灯兵奉命开赴越南

四、新战士果断开灯,高炮瞬间齐发敌机落

我们探照灯部队是一支有辉煌历史的部队,早在抗美援朝期间,我们的前辈就创造过用灯光照落美国飞机的辉煌战绩。同样,在抗美援越期间我们也创造了用肉眼发现目标后果断开灯照中敌机,从而引导高射炮兵一举击落敌机的经典战例。

让我引为骄傲的是,创造这个战例的就是我们八连的一位普通战士——山东籍战士王兆明。

王兆明于1966年初入伍,我们进入越南的时候,他还是个入伍不到半年的新兵,不过他的站长却是个老兵。他的站长叫梁化民,山西人,1961年初入伍。早在入越前就已经是我们连的一名优秀小站长。

说到“小站”,有必要对我们探照灯部队做一点简单的介绍:我们探照灯部队装备有两种探照灯,一种是带雷达的探照灯站,这种灯站我们称之为“大站”;另一种是不带雷达的探照灯站,这种灯站我们则称之为“小站”。小站的编制是一个班,一共有5个人组成:班长、一号手、二号手、三号手和四号手。班长负责指挥全站作战,一号手负责操纵探照灯对准目标,二号手负责控制开灯把手和更换碳棒,三号手负责驾驶车辆和发电,四号手协助三号手发动汽车。王兆明就是梁化民那个小站的二号手。

我们灯二团三营进入越南后,非常重视组织部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组织部队进行战时训练。由于我们担负的是夜间作战任务,所以尤其重视夜间的训练。当时,各灯站都探索、总结过很多发现敌机的方法,其中梁化民站长就总结过如何利用月亮和星星发现敌机的办法。因为他发现,在天气晴朗的夜间,飞机飞行时会因为遮掩住星星和月亮,造成的月亮阴暗和星星的闪烁。果然,他的总结在日后的战斗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部队也鼓励全体干部战士英勇作战、敢于作战,当时在越南作战的部队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敢打没有命令的胜仗!”这个口号鼓舞了高炮部队,也激起我们探照灯部队强烈的作战欲望。

战机终于来了:1967年4月24日午夜,一架从美国A—6A舰载机乘着夜色飞临越南克夫地区,妄图对我进行夜间侦查并轰炸。我们入越部队迅速根据近方雷达的情报进入了阵地准备迎敌。刚开始,我们的近方雷达还能捕捉到这架A—6A舰载机的目标信号,但是一进入我们高炮的射击范围,这架A—6A它就凭着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紧贴山势飞行,雷达一下就失去了目标。

雷达失去了目标,高射炮兵和我们探照灯兵都焦急万分。这时我们的梁化民站长却不慌不忙,依旧沉稳地指挥着他们灯站采用扩大搜索的方法对目标进行肉眼搜索。他的努力很快见效,他们站的二号手王兆明利用平时的训练经验终于在闪烁的星光中看到了飞机。当王兆明断定自己发现了目标后,他高度兴奋起来,一边大声地指挥着一号手调整探照灯的高低角和方位角以对准目标,一边做出了平时不曾有的动作:右手紧紧握着探照灯的开关把手,左手则用力扶着灯鼓使劲地转动探照灯的位置(后来我们灯二团依据王兆明的这个操纵手势,将所有小灯站的灯鼓上都安装了一个把手,以利二号手调整探照灯位置)。

就在那架A—6A舰载机越出2号山头准备俯冲攻击时,王兆明在瞄准镜中看到了它,未等向梁化民站长请示下达开灯的命令,他就果断地按下了开灯把手。顿时,一道刺眼的光柱就照中了A—6A舰载机,王兆明开灯后,其他灯站也一起开灯,把敌机聚焦在探照灯光柱的交叉点中,高射炮兵看到被探照灯紧紧锁住的A—6A舰载机,85高炮、57高炮、37高炮、高射机枪等大小火炮一起盖了上去,A—6A一瞬间就被打得凌空爆炸,一头扎进高机阵地旁的稻田,飞行员来不及跳伞,与飞机一起被炸得粉身碎骨。

这次战斗结束后,王兆明荣立个人二等功,回国后,他和我们团长一起出席了1968年国庆晚宴。1973年,王兆明同志光荣退伍。很遗憾,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至今我没有找到他的联系方式。

王兆明用肉眼发现敌机并果断开灯照中敌机是我们探照灯兵自抗美援朝前辈用灯光照落美国飞机后最光輝的战例,这次干淨利落漂亮之战为偉大的党、偉大的軍队、偉大的祖国、偉大的人民、偉大的领袖争了光,为探照灯部队添了彩!我们为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也为梁化民站长平时的严格训练和组织才能而叫好!更为“敢打没有命令的胜仗”的精神而骄傲!

(王兆明照中敌机的航迹图)

国庆之日,探照灯兵奉命开赴越南

(此近方标图板航迹图为高炮战友张传俊同志提供,特此表示感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