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专家建议放开三孩?“呵呵,你来养啊!”

作者:手写书分享
专家建议放开三孩?“呵呵,你来养啊!”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无语的新闻。

专家表示尽快开放三孩,内容大概是,之前放开“单独”二孩和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效果不太理想。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为1786万,2017年为1723万,到了2019年新生儿的数量只有1465万,创20年来新低。

专家建议放开三孩?“呵呵,你来养啊!”

这还是开放二胎政策情况下,连续四年下降,那放开三孩就能拯救大陆的生育率吗?

看看网友的答案就知道了。

哪个专家说的?他出钱养吗?

婚都不想结,还开放三胎,符合啥民意啊?

你就是放开10胎都没用,我们知道自己生不起。

专家建议放开三孩?“呵呵,你来养啊!”

此言论一出,一边倒的反对态度。

明明大陆经济在发展,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可为什么越来越多不想生孩子?

到底是生不起还是不愿意生呢?

日本学者小林美希的《不让生育社会》针对这个现象,展开调查。

在不生孩子这件事情上,除了大陆,日本也是灾难区,有人预计2020年日本新生儿人数大约是84.5万人,再创新低。

为了搞清楚原因,作者通过大量采访和实例探索日本女性生育的困境。

在生育这道坎上,不是女人不想生孩子,也不是“不能”生育,而是社会“不让”生育

01.生育=看不见希望‍

说到生孩子,很多人觉得是生不起。

可上一辈要比我们穷多了,孩子还一个又一个生,怎么偏偏到我们这一代,就不想生孩子呢?

没钱只是表面,没希望才是根源。

《不让生育的社会》中有组残酷数字,近30年来,有60%以上的女性一旦怀孕,就要面临“生育离职”的囧况。

日本同中国一样,有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能以妊娠、分娩为理由对女性实施解雇、降薪、或将正式职员调整为非正式职员。

但公司会用刁钻手段刁难怀孕女性,逼迫她们主动提出辞职。

书中有一个女性叫惠子,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怀孕,找人事批产假遭到拒绝,理由是:从没有过试用期员工怀孕的先例。

人事打电话给她父母,要求孩子必须寄养到父母家,否则辞职。

所幸上司器重她,没有辞退,但她要比法定产假延迟两周才可以休假,产后8个月,孩子没断奶,重返职场。

可她成为公司的“污点”,同事排挤她,背后议论她是拖后腿,派不上用场的人。

有了惠子事件,公司重新拟定用人制度,女性试用期延长到半年甚至一年。

这样一来,如果试用期怀孕,就可以轻松辞退她。

专家建议放开三孩?“呵呵,你来养啊!”

这种情况在中国也常见。

一个朋友在股份制银行上班,她能说会道,每个月的绩效排第一,可怀孕之后,没法像以前一样没日没夜加班,绩效也就降下来了。

从第一变成倒数第一,不仅影响晋升,还面临降级风险。

而受到疫情关系,公司要裁员,自己是部门垫底的,裁员必在其中。

还在休产假的朋友感到焦虑,担心休完产假就失业了,虽然国家规定公司不能开除哺乳期员工,但她知道,一旦行长劝退,她主动辞职,一切就变得合理。

这就是职场妈妈面临的窘境,同事嫌自己拖后腿;婆婆嫌弃你矫情;孩子出生后,回到工作岗位,一切清零,为了照顾孩子,只能做边缘化岗位。

专家建议放开三孩?“呵呵,你来养啊!”

社会学家谢莉·科雷尔调查发现,如果简历中求职者有孩子信息,收到回复只有50%。

有孩子的女性跟没孩子的同辈,每多个孩子,每小时就少赚约5%。

可见,母亲这层身份比女性性别本身,更容易遭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02.丧偶式育儿,谁弱谁就输‍

“你失去了什么?”

这是《82年生的金智英》中金智英问丈夫的一句话。

对于丈夫而言,有孩子,有家庭,是外人眼里的“好男人”,非但没有失去,反而还加分;

对于妻子而言,生孩子失去青春、健康、工作,人生规划,甚至是做自己的权力。一条曾发布一个视频,一位日本妈妈长谷川美祈,曾是住宅设计师,结婚后辞职,孩子出生后,她承担全部育儿工作。

偶然的机会,她用照片记录孩子成长,照片中孩子朝气蓬勃,可背后也承载着一位母亲的孤独和绝望。

长谷川美祈拍过一张特别的全家福,她把自己和女儿以外的人全部都抠白了。

专家建议放开三孩?“呵呵,你来养啊!”

在她眼里,自己处在母亲和女儿的世界中,孤立无援。

自从有了孩子,参加女儿幼稚园家长会,大家都会介绍自己是某某妈妈,“我”自动消失了。

整个世界似乎只剩下“妈妈”的呼声。

此外,她还拍过虐待儿童的案件《安静》,照片中,在一个森林深处,地下埋着一小女孩尸体。

专家建议放开三孩?“呵呵,你来养啊!”

这个小姑娘被母亲虐待致死。

据统计,日本每4天有1个孩子因受到虐待而死亡,74.5%的加害者是母亲。

生育带给母亲快乐,但也让母亲迷失自我,甚至将个人不幸转移到孩子身上。

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尔纳·多纳斯做过一项“后悔成为母亲的女性”话题,她采访了32个女性,她们不同的年龄,职业,家庭,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婚姻条件也不同,得到的答案是后悔成为母亲,尽管很爱孩子。

如果有选择机会,能抛开母亲身份,成为一个不是任何人母亲的女人。

而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是不平等的育儿方式,从分娩到育儿重担都压在女性身上。

其实,日本法律规定,男性最长可申请超过52周(一年)的带薪育儿假。

可《不让生育的社会》调查显示,在2011年,只有2.63%的男性获得育儿假批准。在中国,夫妻之间,也是女性申请育儿假居多。

专家建议放开三孩?“呵呵,你来养啊!”

整个社会和家庭都默认男性休产假是可耻的,甚至会遭到职场歧视,觉得他是吃软饭。

女性抱着“为母则刚”的枷锁,孤军奋战育儿;男性,理解不了妻子处境,把育儿当成休息,进一步加深女性不想生育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