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战中战场终结者:马克沁重机枪

作者:睿智的魔尊重楼

马克沁重机枪:战场终结者,创下一天杀敌六万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马克沁重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该枪为英籍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并进行了原理性试验,1884年获得专利。

一战中战场终结者:马克沁重机枪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口径为 11.43毫米,枪重 27.2千克,采用枪管短后坐 式自动方式,水冷枪管;采用容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弹带可以接续,理论射速 600发/分,可以单、连发射击;也可以通过射速调节器调整为慢射速 100发/分。

马克沁机枪结构复杂,采用水冷枪管较为笨重,帆布弹带受潮后可靠性变差,但在近代战争中曾被普遍使用。

一战中战场终结者:马克沁重机枪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据可查的马克沁重机枪的实战是在1891年,英国殖民者一支50人的小分队在罗得西亚,用4挺马克沁重机枪击退5000名祖鲁人进攻,并使3000名祖鲁人丧命枪下,杀人毙敌如削瓜切菜一般。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随着战争的爆发,武器迎来井喷式发展期。此时距离马克沁机枪出现已经过去33年,也是因为战争的原因。没人再遵守所谓的禁令,德国人率先采购了一批马克沁机枪。

一战中战场终结者:马克沁重机枪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真正让马克沁出风头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装备了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从那以后,各国军队相继装备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由此成为闻名的杀人利器。

在被西方集体抵制后,马克沁带着他的爱枪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当时清朝正在进行洋务运动,只要是好武器装备,清朝也不怎么挑,基本是看上就第一时间买回家。也是因为清朝钱冲,也需要新式武器,所以马克沁决定来这里碰碰运气。

对此次东方之行,马克沁准备非常充分。他相信凭借自己机枪巨大威力,一定能打动眼前这个古稀之年的老人。在演示环境中,马克沁亲自操纵机枪,将一棵大腿粗大树拦腰打断。马克沁的高射速倾泻着弹雨,喷薄的火舌仿佛死神的镰刀。让人望而生畏。

一战中战场终结者:马克沁重机枪

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克沁恐怖的威力,也让李鸿章大吃一惊。他从来没有见过火力如此强大的武器,如果清军能装备马克沁,那必然成为亚洲第一陆军。老中堂叫过马克沁,谨慎地问了一个问题:“这挺机枪射速是多少?”不明真相的马克沁随口回答了一个600发。

听到这个答案后,李鸿章摇了摇头说道:“嘴太快了大清养不起”,随后这个老人带着遗憾转身离开。

马克沁重机枪是水冷式机枪,只要冷却水筒中有水,枪管的温度就不会超过100℃。在射击时,枪管两端会漏一些水;所用的冷却水也不是循环的,射击前装满,作战时随时要往冷却水筒中加水。实际射击时,要打上二、三个弹带,才会有蒸汽泄出。

一战中战场终结者:马克沁重机枪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机枪制造完成后,马克沁本想秘密地进行射击试验,却不料走漏了风声,英国剑桥公爵殿下闻风赶到小作坊参观,而皇室一动,举市跟随,大批名流要人接踵而至。在众目睽睽之下,马克沁机枪的肘节机构像人的肘关节一样快速灵活地运动,子弹飓风般呼啸扫射。观者无不目瞪口呆。从此,马克沁和他的机枪名扬世界。

一战中战场终结者:马克沁重机枪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战之后,马克沁机枪并未完全退出战争舞台,在非洲和中东一些民武中,我们还是能看到这款老机枪的身影。虽然已经百岁高龄,但马克沁机枪丝毫没有垂垂老矣的样子。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让它依旧活跃在战场上,成为许多士兵的最爱和首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