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戰中戰場終結者:馬克沁重機槍

作者:睿智的魔尊重樓

馬克沁重機槍:戰場終結者,創下一天殺敵六萬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馬克沁重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瓦斯為能源的自動武器,該槍為英籍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于1883年發明,并進行了原理性試驗,1884年獲得專利。

一戰中戰場終結者:馬克沁重機槍

圖檔來源于網絡

其口徑為 11.43毫米,槍重 27.2千克,采用槍管短後坐 式自動方式,水冷槍管;采用容彈量為333發6.4米長的帆布彈帶供彈,彈帶可以接續,理論射速 600發/分,可以單、連發射擊;也可以通過射速調節器調整為慢射速 100發/分。

馬克沁機槍結構複雜,采用水冷槍管較為笨重,帆布彈帶受潮後可靠性變差,但在近代戰争中曾被普遍使用。

一戰中戰場終結者:馬克沁重機槍

圖檔來源于網絡

有據可查的馬克沁重機槍的實戰是在1891年,英國殖民者一支50人的小分隊在羅得西亞,用4挺馬克沁重機槍擊退5000名祖魯人進攻,并使3000名祖魯人喪命槍下,殺人斃敵如削瓜切菜一般。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随着戰争的爆發,武器迎來井噴式發展期。此時距離馬克沁機槍出現已經過去33年,也是因為戰争的原因。沒人再遵守所謂的禁令,德國人率先采購了一批馬克沁機槍。

一戰中戰場終結者:馬克沁重機槍

圖檔來源于網絡

真正讓馬克沁出風頭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德軍裝備了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在索姆河戰鬥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軍,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從那以後,各國軍隊相繼裝備馬克沁重機槍,馬克沁由此成為聞名的殺人利器。

在被西方集體抵制後,馬克沁帶着他的愛槍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當時清朝正在進行洋務運動,隻要是好武器裝備,清朝也不怎麼挑,基本是看上就第一時間買回家。也是因為清朝錢沖,也需要新式武器,是以馬克沁決定來這裡碰碰運氣。

對此次東方之行,馬克沁準備非常充分。他相信憑借自己機槍巨大威力,一定能打動眼前這個古稀之年的老人。在示範環境中,馬克沁親自操縱機槍,将一棵大腿粗大樹攔腰打斷。馬克沁的高射速傾瀉着彈雨,噴薄的火舌仿佛死神的鐮刀。讓人望而生畏。

一戰中戰場終結者:馬克沁重機槍

圖檔來源于網絡

馬克沁恐怖的威力,也讓李鴻章大吃一驚。他從來沒有見過火力如此強大的武器,如果清軍能裝備馬克沁,那必然成為亞洲第一陸軍。老中堂叫過馬克沁,謹慎地問了一個問題:“這挺機槍射速是多少?”不明真相的馬克沁随口回答了一個600發。

聽到這個答案後,李鴻章搖了搖頭說道:“嘴太快了大清養不起”,随後這個老人帶着遺憾轉身離開。

馬克沁重機槍是水冷式機槍,隻要冷卻水筒中有水,槍管的溫度就不會超過100℃。在射擊時,槍管兩端會漏一些水;所用的冷卻水也不是循環的,射擊前裝滿,作戰時随時要往冷卻水筒中加水。實際射擊時,要打上二、三個彈帶,才會有蒸汽洩出。

一戰中戰場終結者:馬克沁重機槍

圖檔來源于網絡

機槍制造完成後,馬克沁本想秘密地進行射擊試驗,卻不料走漏了風聲,英國劍橋公爵殿下聞風趕到小作坊參觀,而皇室一動,舉市跟随,大批名流要人接踵而至。在衆目睽睽之下,馬克沁機槍的肘節機構像人的肘關節一樣快速靈活地運動,子彈飓風般呼嘯掃射。觀者無不目瞪口呆。從此,馬克沁和他的機槍名揚世界。

一戰中戰場終結者:馬克沁重機槍

圖檔來源于網絡

二戰之後,馬克沁機槍并未完全退出戰争舞台,在非洲和中東一些民武中,我們還是能看到這款老機槍的身影。雖然已經百歲高齡,但馬克沁機槍絲毫沒有垂垂老矣的樣子。強大的火力和良好的适應性,讓它依舊活躍在戰場上,成為許多士兵的最愛和首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