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口负增长时代来临,如何应对?

作者:肖遥工作室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头条群星10月榜#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我觉得,这是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重要的一个统计数据,甚至不亚于GDP增长率。

众所周知,人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基本保障。而2022年大陆已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2023年大陆将首次被印度超越,让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宝座。和平年代,人口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生育率,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提高生育率呢?

在这里,我斗胆提出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以期抛砖引玉,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吸引更多人关注并重视这个关系到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问题。

离婚设置半个月冷静期

大陆的离婚率逐年上升,社会单身人口越来越多,很多小两口都是因为一时斗气就走进了民政局。

有数据表明,至少一半人离婚之后会后悔,但再复婚却因为各种原因困难重重。婚姻自由这个原则没问题,但我相信,如果给离婚手续强制加上至少半个月冷静期,会大大减少离婚率。

人口负增长时代来临,如何应对?

冷静期很有必要

当然,离婚率越低,对生育率肯定将会有正向的影响。

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人口自由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各城市都出现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夫妻两地分居,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安居乐业,生活稳定,能有效的促进生育率。

虽然大陆户籍制度改革一直在进行中,在2014年就取消了运行半个多世纪的农村、城镇户籍二元分别,但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的福利待遇却仍然相差巨大,人为地造成了城市的大量“二等公民”。

国家希望用户籍制度来控制超大、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这个我们能理解 。但我个人认为,城市人口的多少跟是否是本地户籍关系并不大,不如采用不允许合租房等其它方式进行人口规模控制。

无论哪个城市,只要在本地有一年以上稳定连续的社保,本人有意愿,就应该允许加入本地户籍。

哪次城市人口规模是用控制户籍控制出来的呢?建议像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样,扫清一切阻碍人口自由流动的因素,由生活成本、个人发展自由平衡。

人口负增长时代来临,如何应对?

户籍完全取消也未尝不可

跟二元户籍制度一样,严控大城市户籍,刻意区分本地外地人口,还体现了一个社会公平性的问题:凭什么,有些福利就可以世袭呢?

特别是附加在子女上学、高考不同分数线上的户籍福利差别,增加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大大加重了外地户籍居民的负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育意愿。

健全社会保障,减轻生养压力

2018年国家开始整顿教培机构,有一种说法是为了减轻父母的养育负担,提高夫妻的生育意愿。

这种说辞怎么给我像是舍本逐末、隔靴搔痒的感觉呢?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觉得大多数人不多生孩子的确是因为生活不安定、养育孩子经济压力大引起的。但,光靠不拼课外辅导,作用有限吧?

现在靠儿女养老已经不太现实,不啃老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所以还是得从健全社会的生活保障着手:让社保向多生子女倾斜。

比如增加带薪产假、陪产假、儿女多的领取失业保险的时间延长、额度上浮,养老金上浮等等。这些靠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来自觉解决不现实,还得在社会保障上面下功夫。

家庭,特别是多子女家庭生活稳定,不担心自己失业、没钱养孩子,还能大大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能促进税收,形成正向循环。

去年的人民币存款又在大幅增加,我不认为是中国人爱存钱,大多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风险的担忧,不敢花钱罢了。

人口负增长时代来临,如何应对?

存款增加,只是担忧风险

近几年房地产很不景气,2023年国际形势依旧动荡,全球经济衰退的迹象明显,三驾马车当中投资、外贸都指望不上,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发展有且只有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这一条路好走。好在大陆这方面的潜力巨大。

那些所谓的专家,与其鼓动大家买房接盘,不如多想办法解除民众对未来风险的担忧,刺激消费呢。

本科实行义务教育

上世纪90年代,大学教育开始收费,已经近三十年了。

1992年大陆GDP为2.72万亿,2022年为121万亿,增长了44倍。

1992年高校毕业生60.92万人,2022年1150万人,仅增长了近2倍。

房地产、基建都不可能拆了重建,投资教育应该是最好的方向。高校教育,还是重回免费时代吧。

结语

对于提高生育率,您又有什么高见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