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口負增長時代來臨,如何應對?

作者:肖遙工作室

#頭條創作挑戰賽#

#我在頭條搞創作第二期#

#頭條群星10月榜#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釋出2022年國民經濟運作資料。2022年,中國人口出現近61年來的首次人口負增長。2022年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

我覺得,這是今年國家統計局釋出的最重要的一個統計資料,甚至不亞于GDP增長率。

衆所周知,人口是一個國家競争力的核心,也是國家生存發展的根基,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基本保障。而2022年大陸已經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2023年大陸将首次被印度超越,讓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寶座。和平年代,人口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生育率,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提高生育率呢?

在這裡,我鬥膽提出我個人的一些想法,以期抛磚引玉,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吸引更多人關注并重視這個關系到中華民族發展的重大問題。

離婚設定半個月冷靜期

大陸的離婚率逐年上升,社會單身人口越來越多,很多小兩口都是因為一時鬥氣就走進了民政局。

有資料表明,至少一半人離婚之後會後悔,但再複婚卻因為各種原因困難重重。婚姻自由這個原則沒問題,但我相信,如果給離婚手續強制加上至少半個月冷靜期,會大大減少離婚率。

人口負增長時代來臨,如何應對?

冷靜期很有必要

當然,離婚率越低,對生育率肯定将會有正向的影響。

改革戶籍制度,促進人口自由流動

改革開放以來,各城市都出現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産生了夫妻兩地分居,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

安居樂業,生活穩定,能有效的促進生育率。

雖然大陸戶籍制度改革一直在進行中,在2014年就取消了運作半個多世紀的農村、城鎮戶籍二進制分别,但外來人口和本地居民的福利待遇卻仍然相差巨大,人為地造成了城市的大量“二等公民”。

國家希望使用者籍制度來控制超大、大城市的人口規模,這個我們能了解 。但我個人認為,城市人口的多少跟是否是本地戶籍關系并不大,不如采用不允許合租房等其它方式進行人口規模控制。

無論哪個城市,隻要在本地有一年以上穩定連續的社保,本人有意願,就應該允許加入本地戶籍。

哪次城市人口規模是用控制戶籍控制出來的呢?建議像歐美等發達國家一樣,掃清一切阻礙人口自由流動的因素,由生活成本、個人發展自由平衡。

人口負增長時代來臨,如何應對?

戶籍完全取消也未嘗不可

跟二進制戶籍制度一樣,嚴控大城市戶籍,刻意區分本地外地人口,還展現了一個社會公平性的問題:憑什麼,有些福利就可以世襲呢?

特别是附加在子女上學、聯考不同分數線上的戶籍福利差别,增加了留守兒童的數量,大大加重了外地戶籍居民的負擔,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育意願。

健全社會保障,減輕生養壓力

2018年國家開始整頓教培機構,有一種說法是為了減輕父母的養育負擔,提高夫妻的生育意願。

這種說辭怎麼給我像是舍本逐末、隔靴搔癢的感覺呢?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覺得大多數人不多生孩子的确是因為生活不安定、養育孩子經濟壓力大引起的。但,光靠不拼課外輔導,作用有限吧?

現在靠兒女養老已經不太現實,不啃老就已經相當不錯了。是以還是得從健全社會的生活保障着手:讓社保向多生子女傾斜。

比如增加帶薪産假、陪産假、兒女多的領取失業保險的時間延長、額度上浮,養老金上浮等等。這些靠企業,特别是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來自覺解決不現實,還得在社會保障上面下功夫。

家庭,特别是多子女家庭生活穩定,不擔心自己失業、沒錢養孩子,還能大大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又能促進稅收,形成正向循環。

去年的人民币存款又在大幅增加,我不認為是中國人愛存錢,大多是因為對未來的不确定風險的擔憂,不敢花錢罷了。

人口負增長時代來臨,如何應對?

存款增加,隻是擔憂風險

近幾年房地産很不景氣,2023年國際形勢依舊動蕩,全球經濟衰退的迹象明顯,三駕馬車當中投資、外貿都指望不上,中國經濟要保持高速發展有且隻有拉動内需、刺激消費這一條路好走。好在大陸這方面的潛力巨大。

那些所謂的專家,與其鼓動大家買房接盤,不如多想辦法解除群眾對未來風險的擔憂,刺激消費呢。

大學實行義務教育

上世紀90年代,大學教育開始收費,已經近三十年了。

1992年大陸GDP為2.72萬億,2022年為121萬億,增長了44倍。

1992年高校畢業生60.92萬人,2022年1150萬人,僅增長了近2倍。

房地産、基建都不可能拆了重建,投資教育應該是最好的方向。高校教育,還是重回免費時代吧。

結語

對于提高生育率,您又有什麼高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