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再登央视春晚,为什么沈腾没能成为第二个赵本山?

作者:翎七

据路透照片表明,沈腾马丽再次参演2023年的央视春晚。如今春节临近,春晚的准备的如何也即将拉出来在全国观众面前“遛一遛”了。

过去十几年来,春晚的好评率可谓急转直下,有人说是因为春晚失去了赵本山。

再登央视春晚,为什么沈腾没能成为第二个赵本山?

“小品之王”的时代已落幕许久,人们也逐渐忘记了他曾创造的辉煌,逐渐产生——“赵本山真的这么重要吗,能影响一个春晚的效果”的疑问。

小品之王的成名路

上世纪50年代,赵本山在“宇宙的尽头”——铁岭出生。自幼便丧母,父亲也撇下了他,于是赵本山只能和帮人拉二胡、吹唢呐的盲人二叔相依为命。

赵本山渐渐长大,凭着和二叔学的一手吹拉弹唱的本事勉强糊口,但随着二人转在东北地区的兴起,他们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于是叔侄二人开始琢磨转行,经常去剧团看二人转,顺便偷师学艺。最后凭借这一身才艺,进了乡里的宣传队。

再登央视春晚,为什么沈腾没能成为第二个赵本山?

1982年,李忠堂的创作的《摔三弦》被改编成小品,但男主角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李忠堂考虑许久,想起了乡宣传队的赵本山。

赵本山没有令他失望,演出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当地观众的喜爱,赵本凭借对盲人的深刻理解,将这一角色的演绎的真实传神,还被封“天下第一瞎”。

赵本山一炮而红,随后被调到铁岭文艺宣传队,和潘长江合作了一出《大观灯》,成功演绎了“天下第一瘸”。

这个节目更是备受观众喜爱,在全东北地区巡演了500多场,场场座无虚席。

自此,赵本山成为了东北人民心目中“喜剧”的代名词。

再登央视春晚,为什么沈腾没能成为第二个赵本山?

1987年,喜剧大师姜昆前往东北演出,但反响平平。姜昆很纳闷,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东北观众看喜剧,只认赵本山。

于是姜昆去看了赵本山和潘长江当时为广播说唱团准备的专门演出,二十几人的观众全部笑得东倒西歪。姜昆也对赵本山的表演评价极高:“你太棒了,你不上中央电视台,那我姜字倒着写。”

随后,赵本山的小品时代开始了。

从《相亲》到《红高粱模特队》,从《卖拐》到《实话实说》再到《不差钱》,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上留下了无数经典。连续上21次春晚,十五次获得央视春晚的一等奖,直接成就了赵本山的“小品之王”地位。

但是,自2011年《同桌的你》后,赵本山再也没出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就连赵本山的徒弟们,也从央视春晚的舞台销声匿迹。

自此以后,小品的舞台被影视剧演员、流量明星入侵,专业小品演员似乎成了他们的“大腿”,可“一王”也带不动“几坑”,更何况除赵本山之后,还无人能接替“小品之王”这一称号。

这几年,剧本节奏差,只顾煽情、毫无舞台效果的小品一再登上春晚,让网友直呼:“尬住了”。

沈腾是第二个赵本山?

沈腾成为了赵本山之后,喜剧界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再登央视春晚,为什么沈腾没能成为第二个赵本山?

2012年,沈腾携手马丽在春晚上表演小品《今天的幸福》,郝建贱贱的模样深入人心,让沈腾成为那年春晚引发观众热议的演员。

2013年的《今天的幸福2》、2014年《扶不扶》等小品的推出,更是让沈腾的名声大噪,甚至有人说他是“第二个赵本山”。

但个人认为,并不是。

赵本山的小品更贴近生活,语言朴素,表演中依靠肢体动作变化产生的笑点丰富,细节更多,单看赵本山所产出的《刘老根》、《马大帅》等剧集就能看出他对于劳动人民生活的理解与贴近。

沈腾小品更倾向于现代学院派的表演体系,主要靠语言引出反转抖包袱,内容天马行空,创意很好,但观众共鸣不足,难以产生令人回味的感觉。

就拿2014年央视春晚上被誉为沈腾和马丽最佳央视春晚小品的《扶不扶》,全程透露着赵本山的风格。

上网一搜,原来真是赵本山修改的。

再登央视春晚,为什么沈腾没能成为第二个赵本山?

赵本山在看到剧本后,首先将后半部分反转的包袱由蜘蛛侠救人改为沈腾反碰瓷老太太,这一反转可谓点睛之笔,既接地气又创意十足。

这一改动既反映了二人创作风格的不同,又能看出赵本山创作非常有经验,设计包袱总有神来之笔。

此外,剧本中还设计了很多肢体笑点,例如马丽和沈腾突然倒下和“按表走”等情节设计的动作。让人出乎意料,又增加了情节张力,。

由此可见,沈腾与赵本山在表演设计上有着档次上的差距,所以沈腾很难成为第二个赵本山。

如今春晚沦为过节的背景音,小品也只顾着升华主题,总是产出一些严肃有余,却趣味不足的作品。

每次看到那些“不好笑”的小品时,我总是忍不住想:如果当时春晚采纳了赵本山“不要企图教育别人,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主题”的思路,现在的中国小品的天花板能不能更上一层楼。

再登央视春晚,为什么沈腾没能成为第二个赵本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