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5年,35岁女作家出轨27岁老外,丈夫不离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作者:不惧孤读

1924年5月,泰戈尔第一次访华。

徐志摩、陈西滢、凌叔华,负责招待泰戈尔。

当时,徐志摩追求林徽因,却求而不得。

泰戈尔劝他:

“凌叔华小姐比林徽因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是一个很恰当的人选,不妨把友谊之花栽种起来。”

1935年,35岁女作家出轨27岁老外,丈夫不离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凌叔华

凌叔华,1900年出生于北京官宦之家,父亲凌福彭做过顺天府尹代理(相当于北京的市长)。

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慈禧的御用画师教她画画,精通9国语言的辜鸿铭教她英文,散文大家周作人教她写作。

因此,凌叔华20岁出头就成了文艺圈子的翘楚,比之林徽因成名更早。

听了泰戈尔的话,徐志摩茅塞顿开,一连给凌叔华写了80封信!

徐志摩的才华和风度,令凌叔华心动。

可徐志摩离过婚,又令她望而却步。

谁知,凌叔华这一犹豫,徐志摩转头就爱上了陆小曼。

凌叔华失望之下,给陈西滢写信,邀请他来家里喝茶。

1935年,35岁女作家出轨27岁老外,丈夫不离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陈西滢

陈西滢,北大英文教授,189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胡埭镇姚家湾村。

他带着一种好奇心赴了约,走进史家胡同的凌府大宅。

这是一座大宅邸,有99间屋子!

陈西滢走了老半天,心里直犯嘀咕:

“这个女孩子怎么会住在这么一个大宅子里?可能像林黛玉一样是寄人篱下吧。”

结果,丫鬟说:

“小姐在里面。”

陈西滢瞠目结舌,原来凌叔华是正儿八经的千金大小姐啊!

更让他受宠若惊的是——

两年后,凌叔华带着28间房和后花园的陪嫁,嫁给了他。

1935年,35岁女作家出轨27岁老外,丈夫不离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凌叔华陈西滢结婚照

婚后,凌叔华跟着陈西滢,回无锡老家看望公婆。

结果,矛盾就出来了。

凌叔华从小娇生惯养,到了陈家做新妇,要洗衣做饭、侍奉公婆,她哪里会?

于是,她索性装病,逃避这些家务琐事。

好不容易熬过两个月,她终于和丈夫回到北平,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谁知,陈西滢把每个月的工资,大部分寄回老家,只留四分之一养自己的小家。

凌叔华花钱大手大脚惯了,为此常常生闷气。

1935年,35岁女作家出轨27岁老外,丈夫不离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更让凌叔华无法忍受的是,陈西滢说话总是期期艾艾,好半天才能挣出一句话。

而且,他一开口总是嘲讽挖苦人。

以至于,凌叔华不敢把自己的小说给丈夫看,怕他打击自己的信心。

几年后,陈西滢携眷前往武汉,担任武汉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凌叔华想去学校任职,想做一个新时代女性。

可是,陈西滢却遵循西方的职场规则,坚决不聘用自己的妻子。

于是,凌叔华只能当个家庭主妇,照顾丈夫、抚养女儿,闲暇时写作、画画。

她写信向胡适诉苦:

“一个女人是怎样心乱得可怜,尤其是不甘心光做主妇的人!

一个有丈夫的女人真是公仆,因为自己名义上没有按月按日的正当收入,故一切人都把你当作被人豢养的。”

总而言之,这场婚姻种种不如意,让凌叔华沮丧至极。

1935年,35岁女作家出轨27岁老外,丈夫不离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朱利安

就在这时,英国诗人朱利安悄然走入她的情感世界——

1935年,朱利安来武汉大学,教英国文学。

他出身名门,母亲是著名画家凡妮莎·贝尔,姨妈是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

朱利安喜欢写诗,有很高的艺术天分,对徐志摩非常不屑。

但是,他跟徐志摩很像:

一样的性情不羁,一样的风流多情。

1935年,35岁女作家出轨27岁老外,丈夫不离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凌叔华

到了武大仅一个月,朱利安就爱上了“院长夫人”凌叔华。

他写信给母亲,说起凌叔华:

“她是我所见过的最迷人的尤物,也是我所知道的唯一可能成为您儿媳的女人,因为她才真正属于我们的世界,而且是最聪明最善良最敏感最有才华中的一个。”

母亲告诫他不要乱来:

“你迟早会回到英国,而那个女子将为你的越轨行为,背负沉重的社会压力,他的丈夫也会颜面扫地!”

可是,朱利安不听,仍然疯狂追求凌叔华。

他不厌其烦地恭维凌叔华是个才女,甚至将她和自己的姨妈伍尔芙相提并论,还试着将她的作品介绍给英语世界,认定她会大获成功!

朱利安慧眼识珠,这对当了多年家庭主妇的凌叔华来说,是个莫大安慰。

她开始向朱利安吐露心声:

“本来我什么也不敢相信了,现在却在努力寻找爱情、寻找某些可以相信的东西。”

她还告诉朱利安,她曾经爱过徐志摩,她与陈西滢的结婚是为了尽义务,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很快,两人目成心许,陷入狂热的禁忌之恋。

这年,凌叔华35岁,朱利安27岁。

1935年,35岁女作家出轨27岁老外,丈夫不离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凌府

1936年,凌叔华告诉丈夫,自己要回一趟北平娘家。

实际上,她是和朱利安在北平幽会。

两人度过了20天时光,朱利安沉迷之中,给母亲写信说:

“我们很快乐,傻乎乎的。

她对这座城市了如指掌,她委身于我,十分可爱,在饮食口味上也无可挑剔。

还有,我要结识中国和英国的知识分子,要去剧院,要去滑冰,还要做 爱。”

而凌叔华完全被情 欲之火冲昏了头脑,她不止一次向朋友感叹说:

“我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之后,她果然带着朱利安,结识中国的文化精英,大显自己的门第和人脉关系。

她带他到凌府家中做客,带他到沈从文家中赴茶会,还带他到齐白石家中求画。

并且,凌叔华把自己打扮得风姿绰约,戴上精致的耳环、时尚的绒帽……似乎一下子年轻了10岁。

两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偷欢。

1935年,35岁女作家出轨27岁老外,丈夫不离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凌叔华一家三口

很快,这段偷来的假期就结束了,凌叔华重新回到丈夫和女儿身边。

然而,她跟朱利安仍偷偷混在一起。

暑假的时候,朱利安去西藏旅游,疯狂地思念着凌叔华,他写下情诗《交 合之后》:

横越,跨过,纠结的蚊帐

脆弱的维纳斯,迷惑的战神

陷坑已张开铁网

锈痕斑斑,如潮涌的星

自然尚容许穿透

只挡在一层皮膜前

墨画的节肢动物可以生殖

在切嚓响的搏击中

螃蟹肢腿在海的拥抱中扣紧

咸味的黏液,向深海沉没

逃逸,海风飞过寒冷

绯红的落日,黑色的断树

陡峭的英格兰鸟语悬壁,直到老

在沙滩上纠结着,我们睡

“在沙滩上纠结着,我们睡”,这句结尾很有冲击力,如一束初夏的闪电,狠狠击中了凌叔华的心,她越发沉沦其中。

1935年,35岁女作家出轨27岁老外,丈夫不离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朱利安

然而,就在凌叔华全身心投入之时,朱利安遇到了英国女孩英斯。

朱利安对她一见钟情,两人的激 情,如一蓬野火倾刻间燃烧起来!

事实上,朱利安一直是个风流公子哥。

凌叔华对他来说,只是一场异国的艳遇。

后来,朱利安在回忆录里,给凌叔华取了一个代号“k”:

寓意第11个女友。

凌叔华得知朱利安与英斯的情事,她陷入癫狂!

她怒斥朱利安不负责任,并以死相威胁。

她随身带着一瓶老鼠药、一把蒙古刀子,还扬言要吊死在他房里!

这般大张旗鼓,两人不轨的丑闻很快就传遍了校园,陈西滢脸面丢尽……

1936年10月的一天,陈西滢将凌叔华和朱利安堵在屋里,他暴怒地“打碎门上的玻璃,想硬闯进卧室里去”。

可是,当他冷静下来,却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只要妻子选择与朱利安断绝关系,两人不离婚,日子照常过。

1935年,35岁女作家出轨27岁老外,丈夫不离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朱利安在西班牙

最终,朱利安迫于舆论,从武大辞职,回到英国。

但是,他跟凌叔华藕断丝连,仍然互相写信。

直到1937年7月18日,朱利安赴西班牙,志愿参加反 法 西 斯 “国际纵队”,遭遇炸 弹袭击身亡。

他伤势非常严重,不可能生还。医 生告诉我朱利安表现得多么优秀,他带回了数以百计的伤员。

这年,朱利安29岁。

朱利安战死的消息传到武汉大学,学生们为他开了追悼会,陈西滢还作了发言。

而凌叔华悲痛欲绝,为了缓解内心的伤痛,她开始跟朱利安的母亲及姨妈通信。

1935年,35岁女作家出轨27岁老外,丈夫不离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正是由于姨妈伍尔芙的鼓励,她用英文写下自传性质的故事集《古韵》。

而《古韵》成为凌叔华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让她成为20世纪初中国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

1960年,凌叔华写信给朱利安的母亲,抄录了苏东坡的《江城子》,诉说自己对朱利安的感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935年,35岁女作家出轨27岁老外,丈夫不离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凌叔华与丈夫

那么,凌叔华与丈夫,两人关系后来如何呢?

他们长年分居两地,婚姻关系名存实亡。

多年后的一天,他们的女儿陈小滢,无意间读到朱利安的传记。

她震惊地发现,自己的母亲竟然跟朱利安有过一段故事,于是跑去问父亲——

不久后的一天,我和父亲坐在公园的一张凳子上,我问他:

“这是真的吗?”

他说:

“是。”

我又问父亲为什么要和母亲结婚,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之后,他们为什么仍然在一起?

他沉吟了一下回答:

“她是才女,她有她的才华。”

就这么一句话,然后慢慢站起来,回到汽车里。

1970年3月29日,陈西滢在伦敦去世,享年74岁。

因为各种原因,凌叔华和女儿都不在他身边。

最后,从殡仪馆到坟场的一路上,为他送行的只有同事陈尧圣以及他的妻子熊文英。

熊文英后来回忆说:

“陈教授的最后一程,人生的最后一程,肉体行将被焚化的最后一段三英里的道路,只有我们夫妇相送。陈源教授在灵柩中,如果有知,应该觉得孤独,凄凉……”

1935年,35岁女作家出轨27岁老外,丈夫不离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凌叔华在北海公园

而凌叔华晚年,回到生她养她的北京。

1990年5月18日,凌叔华坚持要去一趟史家胡同故居。

那天,她静静地躺在担架上,被人抬着去看了北海公园,看了史家胡同旧居——

当时,那座院落已经被改成幼儿园。

凌叔华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自己也恍然回到了承欢在母亲膝下的童年时代。

她嘴里一遍遍嗫嚅着母亲李若兰的名字,一遍遍说着:

“我母亲正等着我吃饭呢。”

6天后,凌素华在亲友的陪伴下与世长辞,享年90岁。

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不会死的。”

1935年,35岁女作家出轨27岁老外,丈夫不离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女儿陈小滢发给亲友们的讣告上写着:

凌叔华教授(女,1900—1990),原名凌瑞棠,笔名叔华(SHUHUA)、素心等。原籍广东番禺,生于北京。1922年入燕京大学外文系读书,1926年发表小说《酒后》成名。在《现代评论》、《新月》、《晨报》副刊上发表大量作品,后结集为《花之寺》、《女人》、《小哥儿俩》等。《绣枕》等小说表现家庭中婉顺女性的苦闷,心理笔法细腻秀逸,揭露了旧礼教对人的残害。她还擅长写儿童情态。1989年底,抱着落叶归根的愿望,终于由英国回到北京。病重后仍在担架上重游了思念多年的北海公园和史家胡同旧居。1990年5月22日上午6点45分于故乡北京辞世,享年90岁。

又过了几年,陈小滢将父母的骨灰,一起归葬于陈西滢故里——无锡西郊胡埭乡姚家湾陈氏墓园。

这就是凌叔华,一个一辈子没吃过一点苦的女人,一个最标准范儿的中国闺秀。

她一生锦衣玉食、功成名就。

哪怕婚内出 轨,却遇到一个极为包容她的丈夫。

至于为什么,或许因为“她是才女”,或许因为——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就是陈西滢的爱情吧。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友友们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凌叔华:中国的曼殊斐儿》——林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