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5年,35歲女作家出軌27歲老外,丈夫不離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作者:不懼孤讀

1924年5月,泰戈爾第一次訪華。

徐志摩、陳西滢、淩叔華,負責招待泰戈爾。

當時,徐志摩追求林徽因,卻求而不得。

泰戈爾勸他:

“淩叔華小姐比林徽因有過之而無不及,也是一個很恰當的人選,不妨把友誼之花栽種起來。”

1935年,35歲女作家出軌27歲老外,丈夫不離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淩叔華

淩叔華,1900年出生于北京官宦之家,父親淩福彭做過順天府尹代理(相當于北京的市長)。

她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慈禧的禦用畫師教她畫畫,精通9國語言的辜鴻銘教她英文,散文大家周作人教她寫作。

是以,淩叔華20歲出頭就成了文藝圈子的翹楚,比之林徽因成名更早。

聽了泰戈爾的話,徐志摩茅塞頓開,一連給淩叔華寫了80封信!

徐志摩的才華和風度,令淩叔華心動。

可徐志摩離過婚,又令她望而卻步。

誰知,淩叔華這一猶豫,徐志摩轉頭就愛上了陸小曼。

淩叔華失望之下,給陳西滢寫信,邀請他來家裡喝茶。

1935年,35歲女作家出軌27歲老外,丈夫不離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陳西滢

陳西滢,北大英文教授,1896年出生于江蘇無錫胡埭鎮姚家灣村。

他帶着一種好奇心赴了約,走進史家胡同的淩府大宅。

這是一座大宅邸,有99間屋子!

陳西滢走了老半天,心裡直犯嘀咕:

“這個女孩子怎麼會住在這麼一個大宅子裡?可能像林黛玉一樣是寄人籬下吧。”

結果,丫鬟說:

“小姐在裡面。”

陳西滢瞠目結舌,原來淩叔華是正兒八經的千金大小姐啊!

更讓他受寵若驚的是——

兩年後,淩叔華帶着28間房和後花園的陪嫁,嫁給了他。

1935年,35歲女作家出軌27歲老外,丈夫不離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淩叔華陳西滢結婚照

婚後,淩叔華跟着陳西滢,回無錫老家看望公婆。

結果,沖突就出來了。

淩叔華從小嬌生慣養,到了陳家做新婦,要洗衣做飯、侍奉公婆,她哪裡會?

于是,她索性裝病,逃避這些家務瑣事。

好不容易熬過兩個月,她終于和丈夫回到北平,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誰知,陳西滢把每個月的工資,大部分寄回老家,隻留四分之一養自己的小家。

淩叔華花錢大手大腳慣了,為此常常生悶氣。

1935年,35歲女作家出軌27歲老外,丈夫不離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更讓淩叔華無法忍受的是,陳西滢說話總是期期艾艾,好半天才能掙出一句話。

而且,他一開口總是嘲諷挖苦人。

以至于,淩叔華不敢把自己的小說給丈夫看,怕他打擊自己的信心。

幾年後,陳西滢攜眷前往武漢,擔任武漢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淩叔華想去學校任職,想做一個新時代女性。

可是,陳西滢卻遵循西方的職場規則,堅決不聘用自己的妻子。

于是,淩叔華隻能當個家庭主婦,照顧丈夫、撫養女兒,閑暇時寫作、畫畫。

她寫信向胡适訴苦:

“一個女人是怎樣心亂得可憐,尤其是不甘心光做主婦的人!

一個有丈夫的女人真是公仆,因為自己名義上沒有按月按日的正當收入,故一切人都把你當作被人豢養的。”

總而言之,這場婚姻種種不如意,讓淩叔華沮喪至極。

1935年,35歲女作家出軌27歲老外,丈夫不離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朱利安

就在這時,英國詩人朱利安悄然走入她的情感世界——

1935年,朱利安來武漢大學,教英國文學。

他出身名門,母親是著名畫家凡妮莎·貝爾,姨媽是著名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

朱利安喜歡寫詩,有很高的藝術天分,對徐志摩非常不屑。

但是,他跟徐志摩很像:

一樣的性情不羁,一樣的風流多情。

1935年,35歲女作家出軌27歲老外,丈夫不離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淩叔華

到了武大僅一個月,朱利安就愛上了“院長夫人”淩叔華。

他寫信給母親,說起淩叔華:

“她是我所見過的最迷人的尤物,也是我所知道的唯一可能成為您兒媳的女人,因為她才真正屬于我們的世界,而且是最聰明最善良最敏感最有才華中的一個。”

母親告誡他不要亂來:

“你遲早會回到英國,而那個女子将為你的越軌行為,背負沉重的社會壓力,他的丈夫也會顔面掃地!”

可是,朱利安不聽,仍然瘋狂追求淩叔華。

他不厭其煩地恭維淩叔華是個才女,甚至将她和自己的姨媽伍爾芙相提并論,還試着将她的作品介紹給英語世界,認定她會大獲成功!

朱利安慧眼識珠,這對當了多年家庭主婦的淩叔華來說,是個莫大安慰。

她開始向朱利安吐露心聲:

“本來我什麼也不敢相信了,現在卻在努力尋找愛情、尋找某些可以相信的東西。”

她還告訴朱利安,她曾經愛過徐志摩,她與陳西滢的結婚是為了盡義務,是為了結婚而結婚。

很快,兩人目成心許,陷入狂熱的禁忌之戀。

這年,淩叔華35歲,朱利安27歲。

1935年,35歲女作家出軌27歲老外,丈夫不離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淩府

1936年,淩叔華告訴丈夫,自己要回一趟北平娘家。

實際上,她是和朱利安在北平幽會。

兩人度過了20天時光,朱利安沉迷之中,給母親寫信說:

“我們很快樂,傻乎乎的。

她對這座城市了如指掌,她委身于我,十分可愛,在飲食口味上也無可挑剔。

還有,我要結識中國和英國的知識分子,要去劇院,要去滑冰,還要做 愛。”

而淩叔華完全被情 欲之火沖昏了頭腦,她不止一次向朋友感歎說:

“我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之後,她果然帶着朱利安,結識中國的文化精英,大顯自己的門第和人脈關系。

她帶他到淩府家中做客,帶他到沈從文家中赴茶會,還帶他到齊白石家中求畫。

并且,淩叔華把自己打扮得風姿綽約,戴上精緻的耳環、時尚的絨帽……似乎一下子年輕了10歲。

兩人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偷歡。

1935年,35歲女作家出軌27歲老外,丈夫不離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淩叔華一家三口

很快,這段偷來的假期就結束了,淩叔華重新回到丈夫和女兒身邊。

然而,她跟朱利安仍偷偷混在一起。

暑假的時候,朱利安去西藏旅遊,瘋狂地思念着淩叔華,他寫下情詩《交 合之後》:

橫越,跨過,糾結的蚊帳

脆弱的維納斯,迷惑的戰神

陷坑已張開鐵網

鏽痕斑斑,如潮湧的星

自然尚容許穿透

隻擋在一層皮膜前

墨畫的節肢動物可以生殖

在切嚓響的搏擊中

螃蟹肢腿在海的擁抱中扣緊

鹹味的黏液,向深海沉沒

逃逸,海風飛過寒冷

绯紅的落日,黑色的斷樹

陡峭的英格蘭鳥語懸壁,直到老

在沙灘上糾結着,我們睡

“在沙灘上糾結着,我們睡”,這句結尾很有沖擊力,如一束初夏的閃電,狠狠擊中了淩叔華的心,她越發沉淪其中。

1935年,35歲女作家出軌27歲老外,丈夫不離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朱利安

然而,就在淩叔華全身心投入之時,朱利安遇到了英國女孩英斯。

朱利安對她一見鐘情,兩人的激 情,如一蓬野火傾刻間燃燒起來!

事實上,朱利安一直是個風流公子哥。

淩叔華對他來說,隻是一場異國的豔遇。

後來,朱利安在回憶錄裡,給淩叔華取了一個代号“k”:

寓意第11個女友。

淩叔華得知朱利安與英斯的情事,她陷入癫狂!

她怒斥朱利安不負責任,并以死相威脅。

她随身帶着一瓶老鼠藥、一把蒙古刀子,還揚言要吊死在他房裡!

這般大張旗鼓,兩人不軌的醜聞很快就傳遍了校園,陳西滢臉面丢盡……

1936年10月的一天,陳西滢将淩叔華和朱利安堵在屋裡,他暴怒地“打碎門上的玻璃,想硬闖進卧室裡去”。

可是,當他冷靜下來,卻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隻要妻子選擇與朱利安斷絕關系,兩人不離婚,日子照常過。

1935年,35歲女作家出軌27歲老外,丈夫不離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朱利安在西班牙

最終,朱利安迫于輿論,從武大辭職,回到英國。

但是,他跟淩叔華藕斷絲連,仍然互相寫信。

直到1937年7月18日,朱利安赴西班牙,志願參加反 法 西 斯 “國際縱隊”,遭遇炸 彈襲擊身亡。

他傷勢非常嚴重,不可能生還。醫 生告訴我朱利安表現得多麼優秀,他帶回了數以百計的傷員。

這年,朱利安29歲。

朱利安戰死的消息傳到武漢大學,學生們為他開了追悼會,陳西滢還作了發言。

而淩叔華悲痛欲絕,為了緩解内心的傷痛,她開始跟朱利安的母親及姨媽通信。

1935年,35歲女作家出軌27歲老外,丈夫不離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正是由于姨媽伍爾芙的鼓勵,她用英文寫下自傳性質的故事集《古韻》。

而《古韻》成為淩叔華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作品,讓她成為20世紀國中國最優秀的女作家之一!

1960年,淩叔華寫信給朱利安的母親,抄錄了蘇東坡的《江城子》,訴說自己對朱利安的感情: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1935年,35歲女作家出軌27歲老外,丈夫不離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淩叔華與丈夫

那麼,淩叔華與丈夫,兩人關系後來如何呢?

他們長年分居兩地,婚姻關系名存實亡。

多年後的一天,他們的女兒陳小滢,無意間讀到朱利安的傳記。

她震驚地發現,自己的母親竟然跟朱利安有過一段故事,于是跑去問父親——

不久後的一天,我和父親坐在公園的一張凳子上,我問他:

“這是真的嗎?”

他說:

“是。”

我又問父親為什麼要和母親結婚,發生了這麼多事情之後,他們為什麼仍然在一起?

他沉吟了一下回答:

“她是才女,她有她的才華。”

就這麼一句話,然後慢慢站起來,回到汽車裡。

1970年3月29日,陳西滢在倫敦去世,享年74歲。

因為各種原因,淩叔華和女兒都不在他身邊。

最後,從殡儀館到墳場的一路上,為他送行的隻有同僚陳堯聖以及他的妻子熊文英。

熊文英後來回憶說:

“陳教授的最後一程,人生的最後一程,肉體行将被焚化的最後一段三英裡的道路,隻有我們夫婦相送。陳源教授在靈柩中,如果有知,應該覺得孤獨,凄涼……”

1935年,35歲女作家出軌27歲老外,丈夫不離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淩叔華在北海公園

而淩叔華晚年,回到生她養她的北京。

1990年5月18日,淩叔華堅持要去一趟史家胡同故居。

那天,她靜靜地躺在擔架上,被人擡着去看了北海公園,看了史家胡同舊居——

當時,那座院落已經被改成幼稚園。

淩叔華聽着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自己也恍然回到了承歡在母親膝下的童年時代。

她嘴裡一遍遍嗫嚅着母親李若蘭的名字,一遍遍說着:

“我母親正等着我吃飯呢。”

6天後,淩素華在親友的陪伴下與世長辭,享年90歲。

她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

“我不會死的。”

1935年,35歲女作家出軌27歲老外,丈夫不離婚,理由是:她是才女

女兒陳小滢發給親友們的訃告上寫着:

淩叔華教授(女,1900—1990),原名淩瑞棠,筆名叔華(SHUHUA)、素心等。原籍廣東番禺,生于北京。1922年入燕京大學外文系讀書,1926年發表小說《酒後》成名。在《現代評論》、《新月》、《晨報》副刊上發表大量作品,後結集為《花之寺》、《女人》、《小哥兒倆》等。《繡枕》等小說表現家庭中婉順女性的苦悶,心理筆法細膩秀逸,揭露了舊禮教對人的殘害。她還擅長寫兒童情态。1989年底,抱着落葉歸根的願望,終于由英國回到北京。病重後仍在擔架上重遊了思念多年的北海公園和史家胡同舊居。1990年5月22日上午6點45分于故鄉北京辭世,享年90歲。

又過了幾年,陳小滢将父母的骨灰,一起歸葬于陳西滢故裡——無錫西郊胡埭鄉姚家灣陳氏墓園。

這就是淩叔華,一個一輩子沒吃過一點苦的女人,一個最标準範兒的中國閨秀。

她一生錦衣玉食、功成名就。

哪怕婚内出 軌,卻遇到一個極為包容她的丈夫。

至于為什麼,或許因為“她是才女”,或許因為——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就是陳西滢的愛情吧。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友友們留言讨論~

參考資料:《淩叔華:中國的曼殊斐兒》——林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