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蛇流浪记

作者:土地he农夫

在鄂东黄梅县大河镇周边,居住着两万多吴氏族人。他们的共同始祖炳武公于南宋籍出秦岭凤翔,任指挥使传招抚使碾转山东海丰(今无棣县),遵旨经南北道继任江西宣抚使,因路梗寄居豫章,后诏为荆湖宣抚使。过黄梅爱慕白莲、碧玉名胜,解组后携眷定居于困龙山脉北边胭脂河畔。

三蛇流浪记

后世于元代战乱年间,修箭楼、筑夹墙以御匪寇,祖居地始称夹墙沟,继开枝散叶为兴贵、兴礼、德兴三户,因地处黄梅中部,故惯称吴氏中三户。吴氏一脉在这块土地上历经八百年沧桑,筚路蓝缕,勤耕苦耘,守望相助,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江苏淮安人,在任职蕲州荆王府纪善期间,曾游历于黄梅小溪山,接受宗亲的盛情款待,为族人寄居之地起名吴竺林、花果山,并载入《西游记》名著。这里还诞生了一代抗日名将吴求剑将军,在淞沪会战及贵州独山保卫战中留下了不朽功勋。

三蛇流浪记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德兴户有一个支系,十几户人家,当初居住在垅坪山,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因修建垅坪水库,响应国家号召,迁移至刘佐区农场。其中有一位宗亲,拖儿带女一家八口随移民大潮一起安顿于此。当时最小的才一岁多,去刘佐后又添了一个小女儿。两年后这位宗亲积劳成疾撒手人寰,留下四十余岁的妻子及尚未成年的七个子女。

这一大家子人居在水乡,头顶源湖,脚踏长江,遇上连雨,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在那个年代,家里就是有点米都难以熬成粥,实在没有办法,连仅有的桌椅板凳都劈成柴生火做饭。

三蛇流浪记

家大口阔,过着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日子,七个子女加起来都没念过十年书,其中三儿子建军(外号三蛇)秉性刚烈,十来岁时被人唆使,参与盗窃耕牛被拘。

在经历几年劳教后,返回原籍垅坪山谋生,当时大批移民返迁,地方政府无法接收,孑然一身,居无定所,四处流浪以蹭百家饭过日子。

建军虽不识字,但为人灵敏,知道贴近族亲。虽然我们相隔六代,称呼我父辈们还是依次以爹相称,获族人轮流供饭。因我的双亲忠厚本分容易接近,所以没少在我家居住。父母亲把他视为己出,吩咐我们兄弟姊妹称他为三哥。

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初,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几年的辛劳苦做,温饱基本得到解决。然而剩余劳力成为一大社会难题,诸多青年无所事事,给国家治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蛇流浪记

1983年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从重从快打击刑事犯罪的运动。吴建军因形象彪悍,无正当职业,在垅坪、刘佐一带声名远播,外人都避之不及。实则自劳教回来后,没听说其打劫过谁,偷盗过什么东西,甚至都没找人借个钱、赊过帐,以蹭饭和打零工维生。至于有无其它案底,我们也不清楚,因其名声在外,影响恶劣,所以成为首要打击对象。

建军自幼家境贫寒,生存能力极强,耳闻政府要捉拿他,便开始在山里四处流窜。某天晌午,趁我母亲一人在家,从屋背后的山沟蹓下来,惊慌失措地求告:“三姆妈,三姆妈,我两三天冒吃饭,你赶快煮点饭我吃,要多煮点哦"。我母亲听后二话不问,立即煮了一升米饭,弄了两个素菜,被其狼吞虎咽吃得一干二净后不辞而别。后又在某一天窜至我叔父家,叫我堂妹在村小卖部帮忙买一条毛巾和几包饼干,被人发现后举报了。建军没抓到,倒让当时任村支书的叔父背了黑锅,因此断送了政治前程。

两个月后建军在蕲黄交界的金竹尖被抓,听说动用了数十名警察和民兵围捕,是用铁丝捆着抬下山的,当时很多人估计他这次会领重刑。

幸好法律以实事为依据,终审后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因表现积极,服从管理, 三年后提前释放。

释放后的建军,被镇里安排在垅坪航运站任安全员,村里也用扶贫款帮其盖了两间瓦房,又在信用社贷款买了机帆船和粉皮加工机械,使其安居乐业生活有了保障。

更加庆幸的是在逃难中与范家姑娘结下了旷世情缘,三年后终成正果,八十年代末还请我们族亲去喝了结婚及生子喜酒。

九十年代后就从未谋面,听说是带上妻子及一双儿女南下去了温州,凭着一身力气,带领一帮农民兄弟在码头上搞搬运,日子也过得红火。

三蛇流浪记

前年家族商议习谱,派人去各支系联络,几经打听找到建军在县城北郊的家,一幢环境优雅的二层小楼,后面还有一个小院。见面与他说明来意,反应尚好,得知儿子及儿媳妇在外打工,两公婆在家照看两个孙女,其乐融融。我交待好细节后告辞,日后会安排人来收集资料。

己亥年春节前,在全体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修谱基金和资料基本到位,然而建军家却没有消息。当时猜想是离刘佐支系较远不方便收集,还是怕他愤世嫉俗的个性而避之。

端午节前的一天下午,我只有亲力而为再次登门,进到弄口时,老远就看到三兄在挥汗如雨地和沙浆搞建设,三嫂在抚弄半岁左右的婴儿,打听得知是年前新添的孙子,我高兴地说:“恭喜三哥三嫂呵,添孙子又得多交一份子钱哦"。

三兄还象往常一样面无表情,不露声色,吩咐三嫂拿钱,寒喧几句后,放下手中活计,接放学的孙女去了。

我与三嫂和侄媳妇校对好资料后告辞回家,一路上感慨万千,不知是三兄落难时的记忆尚在,还是儿孙绕膝的释怀,使我顺利而归。

此时脑海中想得最多的还是要感谢范家的大恩大德,感谢三嫂为吴家无怨无悔的辛劳付出,陋巷箪瓢,不离不弃,走过寒冬终于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2019年秋于湖南湘潭九华经济开发区

吴道良 湖北黄梅县紫云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