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买我到记住我再到喜欢我,企业如何升级营销策略?

作者:易企秀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当我们谈论起营销,你首先想到什么?

也许是奥美等4A广告公司,也许是华与华等本土营销人,又或者是科特勒等营销学大师。

那么,阿里百度呢?似乎也在做营销。综艺赞助呢?好像也是搞营销;分众电梯广告呢?好像也是做营销的。

上面这些还是偏传统一些的营销,如今营销行业中还有大量新名词不断冒出,比如裂变活动、网红直播、小红书种草拔草、知乎知识营销、增长黑客、私域流量……

你也许已经可以发现“营销”这个词,内涵非常庞杂。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去看营销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理解,这些都在说明,人们对“营销”这个概念还很混乱,含糊不清,这就导致我们无法有效讨论它。

想成为一个聪明的营销人吗?那就要记得别被那些新名词和行业噪音所迷惑,要知道变的东西很多,但不变的才是本质。做营销,要从不变的地方入手,否则你永远会疲于奔命。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营销的几种基本市场以及营销不变目标。这是底层本质,一味追逐新概念,不免舍本逐末。

四种基本的营销市场

“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企业有且只有两个基本功能,一个是市场营销,另一个是创新。”这也就是说,企业要通过市场营销与创新两种方法,以用户为中心创造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德鲁克把市场营销放在创新前面,可见其重要性。

不同行业、不同品类、不同商业模式的营销模型都存在重大差别,因此营销这个话题注定无法一概而论。你无法把卖快消品的营销方式套用到卖房产上,同样也很难用做2C的方法去做2B,这就是营销的“变”。而想要摸清这些营销模式变种,你最起码要对各类市场有一个粗略了解,这是基本盘:

● 快消品市场:由于产品通常单价较低,用户试错成本便也低,于是消费决策时间也相对较短。例如,今天究竟是喝农夫山泉还是怡宝?你通常不会纠结很久;一会儿是要喝星巴克、Costa还是小蓝杯呢?你也不会不会考虑一下午。“快消”一般被翻译成fast moving,但其实还可以是fast thinking。

● 常规消费品市场:这是一个笼统概念,指单价略高的产品(在中国,一般是单价300元以上的产品)。用户对于这类产品,消费频次比快消品偏低,存在一定价格敏感度。例如,购买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时,你不会像买一瓶矿泉水那样随意。

● 高价值品市场:诸如汽车、房产、教育、医疗、金融等产品,它们通常单价较高,购买次数甚至会是“一生一次”。消费决策周期自然也更长,毕竟这个时候消费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还会涉及整个家庭。这其实已经有些2B属性。

● 2B市场:用户不仅要考虑个人需求,更要顾及整个组织的综合需求。在这个市场上,订单金额大、试错成本高、决策链条长……因此你的营销对象不仅是采购者,还有决策者和具体使用者。同时,2B产品往往需要个性化定制,因此你还必须摸清用户痛点。

四个基本的市场需求,这些是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变化的是我们如何用营销策略去迎合它,而不是试图改变它。

三大不变的营销目标

不过,尽管不同市场有不同模式,中间也会衍生许多变化,时常冒出许多红利、机遇……但营销人真正要去思考的应该是,什么是那些“不变”的东西,那才是营销的本质。正如贝索斯所说,“我每天都在想消费者永远不变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每天想消费者变化的需求是什么。”基于这些不变的需求,来制定营销战略,才是更靠谱的方法。

营销的三大目标,就是永远不变的东西:

● 企业销售增长:更多

企业需要卖得更多、卖得更快,这是大多数企业最基本的需求,同时这也催生许多抢红利的玩法:不断寻找低成本流量洼地,以及更有效的渠道,提升流量转化效率。

● 品牌价值提升:更贵

怎么能让产品毛利增长、提升品牌附加值、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这里面更多关系到企业的品牌溢价能力,一个产品最可怕的是越卖越便宜。品牌要想常青,除了解决更大规模人群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的客户更贵的需求。

例如,小米在初始阶段做得很好,它通过“参与感”等互联网方式做社交营销,积累大量用户。然而遗憾的是到了营销后期,它依旧在强调性价比,这其实是个致命错误。小米后来用红米这个品牌来走性价比,小米这个品牌来走高端品牌路线,双品牌战略就是为了破解这个致命错误。

● 客户忠诚度提升:更稳

提升用户忠诚度意味着稳定品牌销售情况。2C快消品行业竞争激烈,比起2B行业,C端消费者粘性偏低。例如SaaS产品,客户切换成本高,于是忠诚度也高。

所以在SaaS领域的估值,可预测收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营指标,续费率是非常看重的运营指标,这些指标都反映了客户的忠诚度。

对一家伟大的企业而言,品牌价值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擅长挖掘渠道的流量红利从而获得增长,但这类增长从长期来看并无法持续。因为渠道的玩法已经相对透明,没有企业能在这类事上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几年前大红大紫的淘品牌,如今多数已经没落。

营销需求升级的三段论

从三个“绝对静止”的营销目标,依次催生企业的三种不同营销阶段:

发展初期,大多数企业只要能做到订单成交就是成功,两个字,买我;

走着走着,一些企业会开始希望消费者记住自己,三个字,记住我;

后期,走到最后的那些企业会不约而同开始意识到,原来它们需要输出价值观,让消费者喜欢我。

从买我到记住我再到喜欢我,企业如何升级营销策略?

懂得了什么是“不变的”,才能知道企业营销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技术赋能:左脑技术,右脑创意

如今,营销环境在变得愈发复杂——当营销变量增多,信息处理难度也就增大。从前专家们通过经验就可以做出优秀营销策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因为人脑再也无法同时处理那么多信息数据。

所以我们应该开始适应人机协同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技术手段将更有效帮助你进行正确而有效率的营销决策。

比如在内容策略方面,品牌就需要有高效的内容创意和内容资产管理,打通自己的用户体系、积分体系,进行精细化的用户运营和留存转化。很多大中型企业为此都通过API接入了易企秀营销内容中台模块,有了自己专属的创意内容和管理平台。

通过技术赋能,让营销人成为左脑技术、右脑创意的超级个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