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斥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作者:点尘看史

上世纪初年,大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轰然倒塌。残破不堪的社会第一次赤裸裸的展现在了民众的眼前。

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斥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一些思想先进且为国为民的学者们,率先打出了革命的旗号。而大多数的百姓,却早在这些年的动荡昏暗中变得麻木,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也让诸多想要振兴中华的学者们意识到,如要振兴,必须强其精神。故而很多学者开始通过手中的笔杆子,创作出拥有辛辣文笔的作品,用来刺痛,叫醒世间一颗颗麻木的心。

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斥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譬如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他放弃医学,选择创作,唤醒沉睡中的人们。今天要提到的这位,也和鲁迅先生一样,选择放弃了医学,走上了创作的道路,他就是陆士谔。

医学名家之后陆士谔

陆士谔出生在上海,是当地有名的医学世家传人。老陆家不仅医学手艺精湛,并且出了不少举人,备受周遭邻里敬佩。陆士谔便是在这样文墨环境的熏陶下,茁壮成长起来的。

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斥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成年后的陆士谔并未有过创作的想法,就这样守着祖上留下来的手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平静的度过自己的一生也并非不是一种很好的活法。

但随着陆士谔精湛的医术逐渐广为人知,慕名而来问诊的人也越来越多。在一次又一次治病救人的过程中,陆士谔逐渐发现民族无法振兴的原因,并不在肉体是否强悍,而在精神世界是否充实。

无数的国人早已对未来不抱有任何的期待,只愿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的过完一生。这让陆士谔大感无力,他医得了人们身上顽疾,却也无法通过药方,来改善人们精神的匮乏。

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斥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于是陆士谔萌生了转行的念头,本就是书香门第出身的他,除了精湛的医术,也有着不错的文笔。

或许弃医从文,通过笔杆子来救国救民才是最正确的途径,他要通过自己的文笔,让麻木的百姓重燃对未来的向往。

于是陆士谔放弃了稳定的收入,潜心创作。最终在1910年,陆士谔的一本名为《新中国》的小说出版,引起了文坛轰动。

鲁迅先生与陆士谔的文坛舌战

陆士谔在《新中国》一书中,畅所欲言,以主人公的一个梦为创作主线,绘声绘色的讲述了四十年后的上海,向国人描绘出了一个欣欣向荣,热闹繁华的乌托邦。

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斥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那时的中国强盛无比,再也不用担心受到列强的欺辱,相反还有很多国家需要在中国的庇护之下才能安稳发展。

国内的百姓也是安居乐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甚至于在年老以后,国家也会对其进行赡养。

每个孩童到了适龄年龄,都会被送去学校读书,家长也不用担心学费问题,这一切都会由国家负担。

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斥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不仅如此,陆士谔通过主人公的视角,也看到了无数气势恢宏的建筑,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俨然一副繁华景象。人们出行方便,甚至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出行所使用的列车,都被修建在了地下。

此书一经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无数读者看着书中所描绘的世界,不免觉得天马行空,些许荒诞。

但同时也感觉到了一丝心灵上的慰藉,毕竟身处满目疮痍的社会,有这样一本书去读,也不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斥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陆士谔本人却是坚定都相信如此盛世定会到来,也希望当下百姓可以不要拘泥于苟且,大胆的为了诗和远方努力拼搏。

然而,陆士谔的《新中国》一书,却遭到了鲁迅先生的抨击。同样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深知当时的华夏与西方国家的鸿沟。

他认为此书荒诞可笑,简直是胡说八道。平心而论,鲁迅先生自然希望如此盛世可以降临在华夏大地,但在国人还未完全觉醒之时,如此读物只会让很多人再一次丧失斗志,甘心躺平。

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斥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鲁迅先生认为,若想要实现美好未来,就必须脚踏实地的奋斗。靠勤劳的双手,自己去创造美好未来,否则想象多么美好的未来也是空中楼阁。

陆士谔与鲁迅先生观点相悖,他认为总要为奋斗加上个盼头,当下的百姓日子太苦,根本看不到希望,没有希望,又能奋斗出什么名堂呢?

一时间两人各抒己见,在文坛吵得不可开交。一时间也无人可以辩驳出二人孰对孰错。

百年来一一应验

然而再百年之后,我们再一次阅读陆士谔的《新中国》一书,却发现书中的场景,与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高度吻合。

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斥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现在的中国,毋庸置疑是世界上的强国,被列强欺辱的事情也断然不会再发生。同样老有所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也俨然成为了社会常态。

至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广厦,疾驰如风的飞车地铁也同样的照进了现实生活中。成了人们日常出行办公的必要工具。

至于剧院,博物馆着一系列文娱方面的设施,也早已发展成熟,至于制造业更是不用说,俨然已是世界的翘楚。

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斥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陆士谔坚信的那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乌托邦,耶在百年之后完全得以实现,这也体现出了陆士谔的伟大之处。

毕竟如今的生活与当时有着天壤之别,而陆士谔却可以通过一己之力,完美的构想出百年以后,不得不称赞其颇具前瞻性的目光。

结语

陆士谔与鲁迅先生之间的争辩,在今日看来早已没有了火药味,反而充满着感动与亲切。我们敬佩陆士谔具有前瞻性的目光,也敬重鲁迅先生呼吁人民努力拼搏,脚踏实地。

他们二人或许对于救国的观点有些许的出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陆士谔和鲁迅先生,都希望民族复兴,天下大同。

如果没有鲁迅先生,可能人们并不会快速觉醒,正是其辛辣的文笔,才让一个个麻木之心重新变得鲜活跳动。如果没有陆士谔,大家也不会对美好生活有向往。

回顾往昔的峥嵘岁月,像鲁迅先生和陆士谔这样的人才是民族觉醒的脊梁。为国家为人民,他们愿意放弃稳定的生活,如此伟人,又怎么能不让人敬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