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末的时候,我们村还处于非常落后和封闭的阶段,村里人农忙务农, 农闲晒太阳,成天有大把的时间不知道怎么消磨。不知道什么缘由, 我哥就带着我跑去做礼拜,地点在邻村的一户人家家里。小孩子啥也不懂, 就只听人说只要一边哭一边在心里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神就会满足你。于是开始祷告的时候, 一群小孩就跟着一群大人们开始吟唱,具体内容记不清了, 但我唯一记得的就是当时我的祈祷:让我家的树上都长满方便面。
人生第一次宗教信仰在持续两周以后无疾而终, 大概是因为我们的祈祷都没有显灵过。中间长者告诉我们, 要坚持下去, 只有这样, 等世界灭亡的时候,我才能入天堂。这个劝告一度让我夜不能寐, 并经常做噩梦,梦见地球嘭的一下爆掉了, 然后我在天上飞,看着我那不信教的亲人们在岩浆里挣扎,无能为力。
这段童年的记忆让我一直对基督教没有太大好感,加上后来读书,对基督教的历史有了一些了解以后, 这种感觉就更加严重, 尽管如此, 今天我还是会尽量用一种相对中肯的态度去讨论下今天的主角——基督教。
讲基督教, 还是要略微提一下犹太教。 犹太教是在犹太人内部传播的宗教, 跟其他民族没有太大关系,在中世纪, 一个法国人要皈依犹太教, 人家都不带理你的。
传说犹太人早先作为苏美尔王朝境内的一个部落,大约在大陆夏朝初期, 这个部落在族长亚伯拉罕的带领下来到了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定居。亚伯拉罕先是和妻子撒拉的侍女夏甲生了庶长子以实玛利,后来不孕的撒拉终于怀孕,亚伯拉罕和她 生下嫡子以撒,以撒生儿子哥哥以扫和弟弟雅各,雅各又叫以色列,生下十二个子女, 每一个都称为一族的族长, 这十二族就是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先祖。
以实玛利在阿拉伯语里边叫伊斯玛仪,被阿拉伯人尊为他们的祖先。
这种类型的历史版本在大陆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了。比如少典和附宝生黄帝, 和女登生炎帝,炎帝和黄帝分别成为部落首领, 组成炎黄部落。 再比如黄帝的曾孙帝喾和简秋生下商王朝始祖契,和姜源生下周王朝始祖后稷。
之前有读者朋友在我写先秦史的时候总是对此嗤之以鼻, 觉得子虚乌有的东西不应该拿来讲。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 这些东西未经证实, 但未必毫无意义。
犹太人后来在巴勒斯但居住了很多年,据说是因为灾荒,在大陆夏朝中期, 逃荒到了埃及,埃及人拼命的压榨犹太人四百多年, 最脏最累的活都交给他们去干,搞不好修金字塔都有他们的份,后来犹太人实在忍无可忍, 在首领摩西的带领下回到祖宗故地巴勒斯坦。然后经过两百多年大大小小的征战, 在大陆为西周初期,犹太人终于在巴勒斯坦建立了部落联盟性质的以色列联合王国, 不久这个王国分裂为以色列国和犹太国(也叫犹大国),西周灭亡的22年前,以色列国被东边的亚述帝国灭掉, 大部分臣民被亚述帝国放逐,从此消失。而犹太国则在前586年被巴比伦帝国灭掉。犹太人从此沦为巴比伦之囚。
以色列和犹太王国
以上历史或属于传说, 或属于真实历史,直到犹太人沦为巴比伦之囚以后, 在这几十年的流亡生涯中,犹太人缅怀先人,怀念家园,在前代犹太人的部落崇拜和传说的基础上, 他们将祖先的传说赋予神话的意义,比如亚伯拉罕和摩西的两次大迁徙, 都被赋予是受了上帝的指示,才做出的英明选择。为了给苦难的族人以希望, 他们幻想犹太人是天选民族,将来神会派遣一位弥赛亚来光复犹太国, 拯救犹太人于苦难之中。他们将祖先的一些言行以及早期犹太教的一些习俗整理成书, 这就是犹太教的经典《塔纳赫》,它另一个名称叫《圣经》
犹太教就这样产生了。绝大部分宗教诞生的目的都是为了给受苦受难的人们以希望和寄托。这一点犹太教也不例外。
所以犹太教从诞生之日起, 就是和犹太民族深深捆绑的,犹太教是犹太人的宗教,神是犹太人的神, 所以犹太人不会像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那样热衷于对外传教。
巴勒斯坦这个地方, 往东是欧洲,往西南是非洲, 东方是亚洲,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 巴勒斯坦周围的地区自古兴起过太多的大国,比如早期的苏美尔帝国,亚述帝国,巴比伦帝国,埃及王朝,发动希波战争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从希腊打到印度的亚历山大帝国, 取而代之的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波斯萨珊王朝,伊利汗国,安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等。巴勒斯坦地区就反复的被这些帝国蹂躏、征服、再征服。
巴勒斯坦的位置
所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天然就有一种苦难的味道。因此这个地方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容易诞生宗教的地方。
犹太人被巴比伦帝国奴役了几十年以后, 新兴的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崛起, 灭掉了巴比伦帝国, 犹太人终于有机会回到故地。之后的几百年被亚历山大征服, 并沦为亚历山大帝国分裂以后的塞琉古王国的统治,公元前64年,罗马帝国占领这里。犹太人沦为罗马人的附庸。
别急,马上就要讲到基督教了。
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大概是对无休止的异族统治深感绝望, 一直期盼的弥赛亚也始终没有降临来拯救犹太民族。某些人就开始对犹太教的信仰产生了怀疑,于是一个叫耶稣的小伙子,自称上帝之子, 本着拯救世人的宗旨出现在巴勒斯坦。随后他到处跟人讲自己是上帝(也就是犹太教里的神)的儿子,宣扬自己就是弥赛亚(救世主), 只有信仰自己才可以得到救赎,在传教的过程中收了十二个徒弟。
其实就是犹太教内部的一次改良运动。
这就引起了犹太教公会的不满, 于是耶稣被逮捕, 并经过当地罗马总督的审判, 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的门徒说他死后三天复活, 但按照无神论者的观点, 这肯定是瞎说。人死怎么可以复生呢?真实历史上的耶稣就是这样为他的冲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
但基督教就这样开始在犹太人内部开枝散叶, 逐渐扩散。
没错, 基督教是后来的称呼,耶稣的本意也并非是创立了基督教, 他只不过是实在忍受不了弥赛亚迟迟不能降临的痛苦, 于是自作主张编了一套说辞讲自己就是弥赛亚, 下凡来拯救世人,关于他的所有言行和劝诫也是由他的门徒传下来, 并逐渐整理成书,我们姑且称之为犹太教耶稣支教。
实际上耶稣对犹太教的改良实在有限,加上犹太教禁止异族信教,而且耶稣的几个门徒也一直坚持这种传统,所以耶稣死后犹太教的耶稣版本也只是在犹太教内部传播。
直到后来耶稣的门徒圣保罗对犹太教耶稣支教进行了改良。犹太教不能成为世界性的宗教的主要两个障碍,一个是割礼,一个是禁止异族信教。割礼大家都知道,一般人很难忍受,大部分异教徒在改信犹太教的时候都会因为割礼而放弃。圣保罗在他的传教过程中废除了这些不利于宗教传播的障碍。
由于圣保罗的影响,基督教保留了犹太教义中吸引人的成分,并除去了使外邦人最难接受的一些特征。
之后的犹太教耶稣支教才开始迅速传播,并走出巴勒斯坦, 在罗马帝国内到处传播。由于弥赛亚在希腊语中被翻译成基督,耶稣也就逐渐被称为基督, 犹太教耶稣支教也就逐渐被世人称之为基督教。
相比较默罕默德对伊斯兰教的贡献, 耶稣对基督教的贡献实在是泛善可陈。当然了, 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 从而给了后人无限的幻想。
基督教认为犹太教违背了和上帝的约定, 因此主张耶稣重新和上帝定下了约定,所以他们讲耶稣以及门徒的言行成立成经典,称之为《新约》,将犹太人的经典《塔纳赫》称之为《旧约》,两本书合称为基督教的《圣经》。犹太教从来不承认有什么《新约》,因为承认《新约》就等于否定了犹太教的合法性。
所以两大宗教尽管同宗, 但从基督教诞生之日起这两大宗教就处于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承认对方就等于否定自己。所以中世纪基督教主导的欧洲对犹太教徒异常的歧视和压迫。
罗马人钉死了基督教的创始人, 却最终臣服在基督的脚下。不过在基督教诞生的最初三百年里, 它只是在罗马境内的底层民众中传播,除此之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歧视和压迫。直到公元四世纪,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将基督教定位罗马帝国国教, 基督教才开始风行于整个罗马帝国。并随着罗马帝国的征服扩展到世界各地。
君士坦丁大帝做了两件事, 改变了基督教未来的发展,
第一件事前边我们已经提到过, 就是将基督教提升为罗马国教, 大力推广。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影响, 基督教在欧洲世界发展成为统治性的宗教, 在后来又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发展成世界性质的宗教。
第二件事, 就是在公元330年迁都拜占庭, 并用自己的名字为之命名,意为“君士坦丁之城”,这就是辉煌千年之久的君士坦丁堡城, 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迁都65年以后, 罗马帝国分裂为以罗马城为中心的西罗马帝国和以君士坦丁堡城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在此期间, 位于东罗马帝国首都的君士坦丁堡教会的地位也随之逐步提升,两大教会互相攻击对方篡改教义,不是真实的基督徒。这种情况愈演愈烈, 最终在1054年, 基督教的罗马教会和君士坦丁堡教会互相开出对方主教的教籍。
罗马帝国版图(引用自地图帝)
基督教也随着两大教会的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
这是君士坦丁大帝迁都之初没有想到的。
为什么天主教有教皇,而东正教没有?
主要是受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
首先是西罗马帝国在476年被蜂拥而至的蛮族入侵冲垮灭亡,罗马教会虽然失去了罗马皇帝的庇护, 但由于基督教的巨大影响力, 生存发展早已不是问题。 反而是罗马帝国的灭亡让罗马教会获得了独立地位。
在帝国灭亡前, 按照罗马帝国的惯例,皇帝需要罗马教宗加冕才能成为名正言顺的帝国皇帝, 单单这一点都让后来的国王们对教宗敬畏有加,这些后起的国家以罗马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 自然也要拥护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否则在基督徒占绝大多数的国内就名不正言不顺。光这一条就可以让罗马教宗活的滋润不已。
公元751年,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四年, 法兰克王国的宫相通过罗马教宗的支持夺得王位,建立加洛林王朝。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 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 并在756年将征服的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地区包括罗马城周围的土地, 送给罗马教宗,史称“丕平献土”,这次事件让罗马教会的统治从精神世界直接拓展到世俗世界。教皇国由此产生。
教皇国位置,今天的梵蒂冈城国前身
丕平夺得王位以后, 由教皇加冕成为皇帝, 这就是君权神授,丕平的皇帝是教皇代表基督授予的。这逼格一下子就提高了一个级别,从此以后谁要当皇帝都要去找教皇加冕,否则就不合法。这一点拿破仑也不能跳出俗套。
拿破仑加冕称帝
丕平献土以后,罗马教会从此获得了远超过君士坦丁堡同事的世俗权力,教皇不仅是人们精神世界的皇帝, 还是世俗政权教皇国的皇帝。
另一件事, 就是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以前, 尽管罗马教会已经建立教皇国近七百年,但得益于东罗马帝国的庇护,君士坦丁堡教会也在其管辖范围内建立了等级森严的上下教会制度, 在东正教世界,君士坦丁堡教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尽管他没有自己的世俗领地, 但教宗也拥有掌管所有信徒的权力。即便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偶尔也不得不对教宗表示服从。毕竟得罪教宗就等于得罪基督, 搞不好死后就不让你升天。
直到他们碰到了不信基督的奥斯曼土耳其人。
土耳其人在灭掉东罗马帝国之前, 就已经皈依了伊斯兰教。
在占领君士坦丁堡以后, 奥斯曼皇帝大力推广伊斯兰教, 君士坦丁堡教会随之消失不在。由于北边莫斯科公国(沙皇俄罗斯前身)国王迎娶了东罗马帝国的公主, 因此也就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自居, 而东正教的中心也就因此转移到了莫斯科。但经过这个变数, 东正教的正宗的教廷就此覆灭,从此东正教的各个教会彼此互不统属。因此也就没有统一的教廷存在。
蛮族灭掉了西罗马帝国, 但罗马教廷征服了蛮族, 虽然奥斯曼帝国这个异族也灭掉了东罗马帝国, 但可惜伊斯兰教已经早一步征服了奥斯曼帝国。
所以今天我们经常看到天主教世界要选举教皇, 教皇没事还要出去逛逛, 见见各地的信徒, 但东正教就完全没这么多事。
天主教风格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这两大教派的区别主要集中在对圣经的解读上,就好比我们争论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谁更厉害一样无聊透顶。但宗教作为一种文化, 还是对现实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比如双方的教堂区别,
俄罗斯东正教大教堂
东正教因为东罗马帝国统治区域的原因, 主要在东欧和东南欧一带传播, 也就是今天的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罗马尼亚、以及巴尔干半岛一带。在巴尔干,由于东部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曾经受信仰天主教的奥地利帝国统治, 所以巴尔干半岛的东部人群主要信仰天主教, 中部的塞尔维亚受东罗马影响信仰东正教, 而西部的科索沃地区以及阿尔巴尼亚则因为奥斯曼土耳其的原因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宗教问题是巴尔干地区仅次于地缘政治问题的一个矛盾点。
基督教在欧洲的分布
天主教在东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被蛮族接受,先后在高卢和日耳曼人中传播,并渡过英吉利海峡传播到不列颠群岛。西班牙半岛原本是天主教的基本盘, 在阿拉伯帝国绕过北非入侵以后, 西班牙半岛伊斯兰化, 阿拉伯帝国灭亡以后, 半岛上留下的几个伊斯兰国家先后被当地政权颠覆, 天主教重新占领了这一地区。
紧接着就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主导的新航路开辟。天主教随着两国的对外殖民, 一支经过达伽马开辟的路线 传播到非洲沿岸以及印度,另一支则随着哥伦布开辟的路线传播到中南美洲。传教士对传教的热情和他们对殖民地财富的觊觎一样充满了狂热。
天主教的传播天然带着殖民性质
法兰克王国在查理曼大帝死后一分为三, 随后这三个国家又因为分封制沦为一盘散沙, 整个西欧成为大大小小几百个封建领主的封地, 国王偶尔会集权, 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名义上的君主,各个邦国和国王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联盟,欧洲的中央集权是在路易十四以后才开始逐渐成型的。
法兰西也不是一开始就是法兰西
和这种局面形成反差的是, 天主教却几乎得到了所有封地臣民的信奉,至高无上的教皇如果宣布哪一位国王非法, 那么法理上他就失去了国王的合法性, 如果他有竞争者比如叔侄兄弟之类的, 后者就可以利用这个理由去反对他甚至颠覆他的位置。周围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也可以利用这个理由谋求推翻他的统治。最可怕的是, 他在信奉基督的臣民中, 将变得可有可无。
活了千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是有一堆彼此独立的邦国拼成,后来孕育出德意志和奥地利、意大利。
这种局面就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中世纪,基本都活在天主教的阴影之下。教皇通过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来保障教会的财政运转。最初教会引用《圣经》里农牧产品的十分之一属于上帝的说法,开始向基督徒征收这种税,公元779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规定: 缴纳什一税是每个法兰克王国居民的义务。十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开始推广执行。
除此以外, 一个基督徒的一生都离不开教会的安排,出生、结婚、生子、死亡都要由教会主持。一个基督徒最怕的不是死无葬身之地,而是死的时候没有神父来为他祷告。所以欧洲影视剧里常常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被砍得血肉模糊的人奄奄一息,然后必须坚持到神父到来, 然后先神父忏悔,再由神父为他祈祷,才能安心的上路。
天主教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向基督徒兜售“赎罪券”,按照基督教的教义, 人类生来都是有罪的,长大以后又不断违背上帝的旨意,不断叠加罪行,比如他们的始祖夏娃和亚当, 最初的原罪就是偷吃禁果。或许你穷尽一生的忏悔也无法洗脱你的罪恶,末日来临时你依然无法逃脱神的审判, 搞不好就下地狱,那小伙子, 我这里有一份独家赎罪券, 可以免除你没有赎清的罪孽, 只需一块钱, 你要不要考虑一下?花钱就能赎罪,这在崇尚苦修的佛教徒和穆斯林么那看来, 简直不要太无耻了。
然后这种混账逻辑居然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 成为教会敛财的重要手段。
教会只需要向基督徒提供精神保护,保证他们死后上天堂, 就可以在他们死前将他们剥削得一干二净,确保他们身无分文的上路。
天主教对西欧的另一个影响就是禁锢人们的思想, 限制各种新思想的发展, 为此甚至设立了宗教裁判所作为天主教世界的司法机构, 来审查各类异端。我们熟悉的伽利略就曾被他们判处软禁, 而坚持哥白尼“日心说”的布鲁诺则被绑在罗马广场上烧死。
在天主教的统治下, 整个西欧呈现出万马齐喑的局面,因此被后来的欧洲人成为黑暗的中世纪。(这称呼不是我们叫的)基督教从当初刚刚诞生时期被压迫的可怜者, 在漫长的中世纪史里成了屠龙少年, 将整个欧洲文明死死的踩在脚下。
尤其需要提一嘴的是, 当初联合罗马人将耶稣送上绞刑架的犹太人,早已风光不再, 国灭以后流落欧洲各地,被信奉天主教的欧洲各国隔离在专门的犹太区生活,成为贫困和异端的代名词。熟悉欧洲中世纪文学的朋友对这一现象应该是屡见不鲜。
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威尼斯商人》舞台剧,找找哪个是犹太人夏洛克。
中世纪后期,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人们的思想开始得到解放,加上各个王国中央集权的加强, 君权逐渐取得了压倒教权的胜利,一场对天主教迂腐、虚伪、做作、不切实际作风的宗教改革逐渐掀起。
这次改革主要发生在德国和北欧,以及英格兰,主要发起者为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以及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前两者大致核心思想是基督教徒不需要通过教会,只需要读《圣经》就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人能否得救取决于上帝,而不再需要罗教教廷瞎比比,这一点有点类似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按照这个逻辑, 我自己在家好好研读《圣经》,努力做个好人, 就可以救赎自己, 那什么赎罪券和什一税就不用再向教会缴纳了。因此这次的改革对天主教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彼时恰逢资本主义在各国兴起, 新的科学技术也打破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罗马教廷的权威一落千丈。
(新教的神职人员可以结婚,而天主教和东正教的神职人员则不能结婚。)
和马丁以及加尔文这两位天主教内部学者的改革不一样的是, 英国亨利八世的改革主要还是从政治利益角度出发。
或许是觊觎罗马教廷每年从英国国内收取的大量税收, 亨利八世在巩固权力以后宣布,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英国的教会只需要遵从国王的旨意即可, 用世俗手段切断了英国教会和罗马教廷的关系, 作为报复, 罗马教皇开除了亨利八世的教籍。但是没有什么卵用。亨利八世改革后的基督教被称为英国国教(又称安立甘宗),这次改革因为截留了大量原本流向罗马教廷的财富,因此得到了英国贵族们的一致好评。
以上各类宗教改革, 内容不一, 或有差别, 但无一例外都是否定罗马教廷的地位,不承认罗马教皇,被统一归纳为独立于天主教和东正教之外的第三大教派——新教。
基督教三大派别
我们现在提到的狭义上的基督教, 就是指基督新教,随着宗教改革后的英国对外的殖民步伐, 新教在北美、澳大利亚、南非等地进一步传播, 所以今天的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等基本都是以新教为主。
基督教三大教派在世界的分布
写到这里,我们今天的讨论基本就要结束了。在笔者看来, 相比较于伊斯兰教和佛教, 基督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虚伪的宗教。他们宣扬人生来就有罪, 但他们穷尽一生都在做着罪恶的事情, 他们的口号是拯救世人,但是近代却热衷于对外殖民屠杀异族。他们的教义向来只为了约束别人,实际上他们一天也没遵守过教义。
如果世界上有上帝, 他们为何从未被惩罚?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基督, 当末日来临的时候, 最应该被审判的, 恰恰就是这些欧洲原始教徒们。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