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焚书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探究秦始皇焚书的真相

作者:亭台史鉴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一提到“焚书坑儒”,人们往往会从字面意思理解为秦始皇暴虐无道,焚烧天下书籍,坑杀儒生等。

认为这个举措摧毁了不计其数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极大地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焚书”确有其事,但其破坏程度与人们平时印象中有些差距。我们可以从事情的起因、过程和实质的分析中探究秦始皇“焚书”带来的历史影响。

一、“焚书”的起因和发生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宫中举办寿宴。寿宴上,仆射周青臣奉承秦始皇说:“以前秦国的土地仅方圆千里,现在因为陛下英明神武,使天下安定。

只要日月照到的地方,没有不对您俯首称臣的。从前诸侯王的土地变为郡县,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侵扰,您的功业一定会流芳百世,为天下传颂。”

焚书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探究秦始皇焚书的真相

秦始皇听后很高兴,这时候淳于越站出来反对:“我听说殷朝、周朝能千世不绝是因为他们让子弟功臣作诸侯王,来辅佐国王治理天下。

现在陛下为四海之王,子弟却都是平民百姓,一旦如田常、六卿那样的大臣犯上作乱,没有诸侯王谁来救援呢?

历史上没有听说过治国做事不效法古人就能成功的。周青臣是在加重您的过失。”

听毕淳于越的说法,秦始皇把两人探讨的问题交给众大臣讨论,李斯说:“三皇五帝各自采用自己的方法治理国家,他们不是有意改变制度,而是时代变了,环境变了,需要适应新的情况。现在陛下开创大业,愚昧的儒生不能理解。”

焚书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探究秦始皇焚书的真相

“淳于越说效法古人,怎么效法?诸侯纷争时才招揽游士,现在天下安定,法令都应该出自陛下。

百姓、士人都应该各司其职,这些读书人不好好学习现在的法令反而要效仿古代,用古制毁谤今制,实在是惑乱民心。”

“我冒死谏言,过去天下不能统一,人们都想引用古代人的做法妨碍今天的制度,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知识好,说法对,便以这些为由批评朝廷的制度。

现在您统一天下,一切制度、是非应当全凭您一人。”

焚书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探究秦始皇焚书的真相

“但是读书人会私自办学,议论朝廷法度,这种风气会蔓延到大臣官员非议朝廷的新法令。

如果不加以禁止,陛下您的威严不保,底下的人也会结党营私,您应该禁止他们的非议行为。

我请求让史官将除了《秦记》的书全部烧掉,天下除医药、卜筮、种树一类的藏书也烧尽。

谈论《诗经》、《尚书》的处死,用古代的制度非议今天的法令处以灭族之刑,禁止办私学,学法令以官吏为师。”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建议,“焚书”伊始。

二、“焚书”原因

从焚书的种类范围来看,烧毁的主要是藏于民间除秦国史书以外的六国史书和《诗经》、《尚书》以及诸子百家所著之书,不包括实用类书籍。

那秦始皇为什么要烧毁这些书籍呢?难道仅因为李斯的一面之词吗?

焚书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探究秦始皇焚书的真相

第一,烧书范围包括秦国以外的史书。秦国统一建立在结束六国贵族统治的基础上,但统一后没有将六国的王公贵族赶尽杀绝,而是将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安置在咸阳。

这些六国中的贵族失去权势后内心必然不甘,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成为威胁秦国中央集权稳定的因素。

国家刚刚失落的人不免会燃起复国的理想,他们复国的动力来自对国家的热爱和怀念,记载着本国辉煌历史的史书就会成为其精神动力。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提到,秦国以外的历史对秦国来说当然是危险的,因为他提供了关于秦国历史的其他说法。

焚书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探究秦始皇焚书的真相

消灭一个国家首先要消灭他的历史。秦始皇将六国史书烧毁,一方面使秦国历史仅存与秦国官方史书中,一方面也能杜绝这些旧国刚刚灭亡的六国贵族。

在史书的阅读中重新燃起复国的希望,大大减少其复国的可能性,在稳定秦朝中央集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焚烧的书籍中有《诗经》、《尚书》以及记录诸子百家学说的著作。

《诗》、《书》中有许多古代法令、制度的记载,世袭制、分封制等,这与秦国当前实行大法令制度完全不同。

如李斯所说,读书人读《诗》、《书》会非议当朝法令,烧毁《诗》、《书》能够大大减少士子非议当朝制度的可能。

焚书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探究秦始皇焚书的真相

烧毁诸子百家之书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方式。春秋战国之所以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个时代社会混乱,纷争频仍,为了让社会走向安定和平的正轨,无数士人纷纷崛起,代表不同的阶级著书立说。

在各自思想的传播过程中,儒、墨、道、法四家最有影响力,最终法家成为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法家能够成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原因就是儒、墨、道家的学说实际上是希望通过社会的倒退实现拯救。

如孔子循周礼,孟子言尧舜,墨子颂大禹,道家更是主张回到远古时代,只有法家主张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

焚书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探究秦始皇焚书的真相

因此,诸子百家思想中只有法家最为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汉代取代法家的儒家思想实质上是经董仲舒法家化的儒家思想。

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时期的主导思想实际上一直是外儒内法,名义上是儒家,骨子里仍是法家在主导,儒家化的法家思想发挥着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由此可见,秦朝除法家思想外的其他诸子思想是与秦国能可统一所依靠的主导思想背道而驰的,想要使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就必须禁止法家以外的思想传播。

而且秦国的统一使那些原本致力游说的士人失去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也会通过议论新政的方式表达不满。

所以烧毁诸子百家对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秦朝统治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焚书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探究秦始皇焚书的真相

第三,秦始皇焚书针对的主要是民间藏书,官府和朝中官员们仍然可以收藏书籍,地域范围应当集中于咸阳。

春秋战国时期不是所有人都能读书的,读书人多是贵族子弟或没落贵族,秦始皇规定焚烧的书籍也多在他们手中,李斯实际上是在反对这些士人拥有和讨论相关著作。

秦统一后,将六国富户迁居到咸阳,他们是所焚书籍的主要收藏者,因此焚烧范围应当主要是咸阳地区,而非全国。

并且官府、官员允许藏书,可以推测秦国时藏书并没有大量流失,真正造成书籍失传的是秦末农民战争时期项羽防火烧毁咸阳宫。

焚书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探究秦始皇焚书的真相

第四,焚书事件发生在秦国统一后的第九年,起因是淳于越在秦始皇面前鼓吹分封制,反对郡县制,由此引发争论。

实际上在秦国刚宛城统一时,李斯就和丞相讨论过分封制与郡县制,最后秦始皇采用了李斯提出的郡县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郡县制已确定九年之久,身为博士的淳于越竟然仍主张分封制。

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主张分封制的诸侯势力还很强大,这对中央集权的稳定非常不利。李斯说分封制导致后来春秋战国的纷争是非常有道理的。

焚书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探究秦始皇焚书的真相

为了避免这些曾经的六国贵族重振旗鼓,或以讲学、议论朝政的方式对朝堂风气造成不利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中央政权的稳定,李斯提出焚书的建议。

焚书在当时实际上起到了统一思想,维护中央政权稳定的作用。

三、“焚书”的评价

秦始皇焚书是为了将不同的思想排除在外,从而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秦朝的统治,但实际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同时焚书也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形成阻碍。

焚书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探究秦始皇焚书的真相

但“焚书坑儒”事件有很大一部分是后人杜撰,却为秦始皇留下千古骂名,成为其性格暴虐的证据,在秦国以后上千年的中国古代历史中,文人对他的唾骂从未停止。

可以看出,在古代得罪文人造成的后果很可怕,尤其是这些人文后来掌握权力以后,他们对秦始皇的怨气让这个堪称千古一帝的帝王遗臭万年。

郑樵曾说,“陆贾、郦食其、叔孙通都是秦国的儒生,叔孙通甚至被召为博士。

几年后,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召见博士、儒生三十多个人问他们原因,诸生都用春秋时期的道理回答。

所以秦国并非没有任用儒生、学习经学。而且叔孙通投降汉朝时,率领子弟众人上百,齐鲁的风气也没有换。”

结语

毋庸置疑,焚书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古代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但历史上真实的“焚书”事件没有传闻中那么严重,始皇的焚书和明清之时的文字狱相比应当宽松很多,产生的消极作用远不及明清文字狱,甚至也低于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