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焚書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探究秦始皇焚書的真相

作者:亭台史鑒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選右上方“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援,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适的閱讀體驗。

一提到“焚書坑儒”,人們往往會從字面意思了解為秦始皇暴虐無道,焚燒天下書籍,坑殺儒生等。

認為這個舉措摧毀了不計其數的中國古代文化典籍,極大地阻礙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

“焚書”确有其事,但其破壞程度與人們平時印象中有些差距。我們可以從事情的起因、過程和實質的分析中探究秦始皇“焚書”帶來的曆史影響。

一、“焚書”的起因和發生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宮中舉辦壽宴。壽宴上,仆射周青臣奉承秦始皇說:“以前秦國的土地僅方圓千裡,現在因為陛下英明神武,使天下安定。

隻要日月照到的地方,沒有不對您俯首稱臣的。從前諸侯王的土地變為郡縣,人人安居樂業,沒有戰争的侵擾,您的功業一定會流芳百世,為天下傳頌。”

焚書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探究秦始皇焚書的真相

秦始皇聽後很高興,這時候淳于越站出來反對:“我聽說殷朝、周朝能千世不絕是因為他們讓子弟功臣作諸侯王,來輔佐國王治理天下。

現在陛下為四海之王,子弟卻都是平民百姓,一旦如田常、六卿那樣的大臣犯上作亂,沒有諸侯王誰來救援呢?

曆史上沒有聽說過治國做事不效法古人就能成功的。周青臣是在加重您的過失。”

聽畢淳于越的說法,秦始皇把兩人探讨的問題交給衆大臣讨論,李斯說:“三皇五帝各自采用自己的方法治理國家,他們不是有意改變制度,而是時代變了,環境變了,需要适應新的情況。現在陛下開創大業,愚昧的儒生不能了解。”

焚書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探究秦始皇焚書的真相

“淳于越說效法古人,怎麼效法?諸侯紛争時才招攬遊士,現在天下安定,法令都應該出自陛下。

百姓、士人都應該各司其職,這些讀書人不好好學習現在的法令反而要效仿古代,用古制毀謗今制,實在是惑亂民心。”

“我冒死谏言,過去天下不能統一,人們都想引用古代人的做法妨礙今天的制度,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知識好,說法對,便以這些為由批評朝廷的制度。

現在您統一天下,一切制度、是非應當全憑您一人。”

焚書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探究秦始皇焚書的真相

“但是讀書人會私自辦學,議論朝廷法度,這種風氣會蔓延到大臣官員非議朝廷的新法令。

如果不加以禁止,陛下您的威嚴不保,底下的人也會結黨營私,您應該禁止他們的非議行為。

我請求讓史官将除了《秦記》的書全部燒掉,天下除醫藥、蔔筮、種樹一類的藏書也燒盡。

談論《詩經》、《尚書》的處死,用古代的制度非議今天的法令處以滅族之刑,禁止辦私學,學法令以官吏為師。”秦始皇聽從了李斯的建議,“焚書”伊始。

二、“焚書”原因

從焚書的種類範圍來看,燒毀的主要是藏于民間除秦國史書以外的六國史書和《詩經》、《尚書》以及諸子百家所著之書,不包括實用類書籍。

那秦始皇為什麼要燒毀這些書籍呢?難道僅因為李斯的一面之詞嗎?

焚書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探究秦始皇焚書的真相

第一,燒書範圍包括秦國以外的史書。秦國統一建立在結束六國貴族統治的基礎上,但統一後沒有将六國的王公貴族趕盡殺絕,而是将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安置在鹹陽。

這些六國中的貴族失去權勢後内心必然不甘,他們随時随地都能成為威脅秦國中央集權穩定的因素。

國家剛剛失落的人不免會燃起複國的理想,他們複國的動力來自對國家的熱愛和懷念,記載着本國輝煌曆史的史書就會成為其精神動力。

《劍橋中國秦漢史》中提到,秦國以外的曆史對秦國來說當然是危險的,因為他提供了關于秦國曆史的其他說法。

焚書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探究秦始皇焚書的真相

消滅一個國家首先要消滅他的曆史。秦始皇将六國史書燒毀,一方面使秦國曆史僅存與秦國官方史書中,一方面也能杜絕這些舊國剛剛滅亡的六國貴族。

在史書的閱讀中重新燃起複國的希望,大大減少其複國的可能性,在穩定秦朝中央集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焚燒的書籍中有《詩經》、《尚書》以及記錄諸子百家學說的著作。

《詩》、《書》中有許多古代法令、制度的記載,世襲制、分封制等,這與秦國目前實行大法令制度完全不同。

如李斯所說,讀書人讀《詩》、《書》會非議當朝法令,燒毀《詩》、《書》能夠大大減少士子非議當朝制度的可能。

焚書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探究秦始皇焚書的真相

燒毀諸子百家之書也是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種方式。春秋戰國之是以出現百家争鳴的局面。

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這個時代社會混亂,紛争頻仍,為了讓社會走向安定和平的正軌,無數士人紛紛崛起,代表不同的階級著書立說。

在各自思想的傳播過程中,儒、墨、道、法四家最有影響力,最終法家成為秦國統一的指導思想。

法家能夠成為指導思想的重要原因就是儒、墨、道家的學說實際上是希望通過社會的倒退實作拯救。

如孔子循周禮,孟子言堯舜,墨子頌大禹,道家更是主張回到遠古時代,隻有法家主張順應曆史潮流,與時俱進。

焚書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探究秦始皇焚書的真相

是以,諸子百家思想中隻有法家最為适應當時社會的需要,漢代取代法家的儒家思想實質上是經董仲舒法家化的儒家思想。

在中國封建社會統治時期的主導思想實際上一直是外儒内法,名義上是儒家,骨子裡仍是法家在主導,儒家化的法家思想發揮着維護封建統治的作用。

由此可見,秦朝除法家思想外的其他諸子思想是與秦國能可統一所依靠的主導思想背道而馳的,想要使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加強,就必須禁止法家以外的思想傳播。

而且秦國的統一使那些原本緻力遊說的士人失去施展才能的機會,他們也會通過議論新政的方式表達不滿。

是以燒毀諸子百家對加強中央集權,維持秦朝統治的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焚書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探究秦始皇焚書的真相

第三,秦始皇焚書針對的主要是民間藏書,官府和朝中官員們仍然可以收藏書籍,地域範圍應當集中于鹹陽。

春秋戰國時期不是所有人都能讀書的,讀書人多是貴族子弟或沒落貴族,秦始皇規定焚燒的書籍也多在他們手中,李斯實際上是在反對這些士人擁有和讨論相關著作。

秦統一後,将六國富戶遷居到鹹陽,他們是所焚書籍的主要收藏者,是以焚燒範圍應當主要是鹹陽地區,而非全國。

并且官府、官員允許藏書,可以推測秦國時藏書并沒有大量流失,真正造成書籍失傳的是秦末農民戰争時期項羽防火燒毀鹹陽宮。

焚書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探究秦始皇焚書的真相

第四,焚書事件發生在秦國統一後的第九年,起因是淳于越在秦始皇面前鼓吹分封制,反對郡縣制,由此引發争論。

實際上在秦國剛宛城統一時,李斯就和丞相讨論過分封制與郡縣制,最後秦始皇采用了李斯提出的郡縣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郡縣制已确定九年之久,身為博士的淳于越竟然仍主張分封制。

這說明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主張分封制的諸侯勢力還很強大,這對中央集權的穩定非常不利。李斯說分封制導緻後來春秋戰國的紛争是非常有道理的。

焚書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探究秦始皇焚書的真相

為了避免這些曾經的六國貴族重振旗鼓,或以講學、議論朝政的方式對朝堂風氣造成不利影響,進而進一步影響中央政權的穩定,李斯提出焚書的建議。

焚書在當時實際上起到了統一思想,維護中央政權穩定的作用。

三、“焚書”的評價

秦始皇焚書是為了将不同的思想排除在外,進而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秦朝的統治,但實際上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甚至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同時焚書也鉗制了人們的思想,對社會的發展形成阻礙。

焚書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探究秦始皇焚書的真相

但“焚書坑儒”事件有很大一部分是後人杜撰,卻為秦始皇留下千古罵名,成為其性格暴虐的證據,在秦國以後上千年的中國古代曆史中,文人對他的唾罵從未停止。

可以看出,在古代得罪文人造成的後果很可怕,尤其是這些人文後來掌握權力以後,他們對秦始皇的怨氣讓這個堪稱千古一帝的帝王遺臭萬年。

鄭樵曾說,“陸賈、郦食其、叔孫通都是秦國的儒生,叔孫通甚至被召為博士。

幾年後,陳勝、吳廣起義,秦二世召見博士、儒生三十多個人問他們原因,諸生都用春秋時期的道理回答。

是以秦國并非沒有任用儒生、學習經學。而且叔孫通投降漢朝時,率領子弟衆人上百,齊魯的風氣也沒有換。”

結語

毋庸置疑,焚書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的發展産生消極影響,不利于古代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但曆史上真實的“焚書”事件沒有傳聞中那麼嚴重,始皇的焚書和明清之時的文字獄相比應當寬松很多,産生的消極作用遠不及明清文字獄,甚至也低于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