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作者:霍妮心理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手机的普及,手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通话、信息功能,能够通过手机网络快速、大量、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各种软件,进行娱乐游戏、购物、聊天等活动。

手机的使用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交友方式带来变化。手机的使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改变了休闲娱乐的方式。

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们对手机依赖程度逐渐加深,以至于其负面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无论是学校的通知,同学的沟通、联系,还是各种活动信息的传播等都可以通过手机,凭借网络来完成。与此同时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现状不容乐观。

他们过度的使用手机,手机的使用时间大大超过预期或者说合理时间,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手机依赖对个体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产生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因此,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形成心理机制及其解决办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手机依赖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也在近些年逐渐增多,大多数的研究集中于现状的描述、影响因素、成因等。

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因此,探寻一种能够高效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心理干预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很少有有具体的治疗方法供人们使用和参考,研究试图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手机依赖进行临床诊断和技术干预,并对效果进行评估。

一、元认知干预技术

元认知干预技术是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吸收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以及其他临床心理技术的有效成分,不断创新,自主研发的一套心理干预技术。

该技术摒弃已有心理疗法中低效的部分,抓住心理问题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有效的行为干预方法,是一门能够解决多种心理问题的高效的心理干预技术。

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该技术首先让来访者掌握正确的元认知知识,让来访者能够从原理出发,正确分析自身问题。在实施临床干预之前,来访者以学习元认知知识为主,通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找到复杂的心理问题的杠杆解。

然后通过放松练习技术让来访者进行轻松、愉快的元认知情绪体验,通过特定场景和成功经历及适应性情绪、行为的想象,逐渐消除来访者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错误认知及不适应行为。

整个过程不仅是元认知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元认知智慧形成的过程。通过来访者对技术的掌握和平时的不断自我练习,能够将获得的行为逐渐内化,塑造人格,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元认知干预技术看到潜意识的重要作用,车文博教授在《意识与无意识》一书中提出“无意识现象是一种条件反射”,金洪源教授将潜意识的概念扩大化,潜意识不仅仅是意识不到,同时还包括意识到了却控制不了的情况。

它是一种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条件反射是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除的,那么将各类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行为从潜意识的角度来解释就是一种后天形成的潜意识、自动化的反应。

也就是个体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不能控制自动运行的一套程序,这套程序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或者习惯化的行为反应。同时看到条件性情绪反应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情绪往往是行为反应形成和发生的催化剂。

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那么当来访者在放松、愉悦的条件下,通过暗示学习,来访者能够进行高效的学习从而获得新的程序,程度通过外在行为不断内化,最终达到稳定状态。通过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各类心理障碍是十分高效的。

二、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效果分析

对辽宁师范大学6名存在手机依赖问题的大学生实施元认知干预技术,手机依赖量表前后测所得结果显示: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参与实验研究的6名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干预效果显著,高效且不易复发。

研究开始前6名被试手机依赖量表测验结果皆被判定为手机依赖者,所得分数较高,表示手机依赖程度较深。被试A、B、C手机使用情况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被试对自己手机使用情况满意度较低。

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通过8次的干预,三位被试手机使用情况主观满意度都大幅度提升,手机使用时间量表显示三名被试手机使用时间都明显减少,并且通过谈话了解到三位被试学习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被试A睡前玩手机时间由最初的2.5小时下降到0.5小时,被试B一天玩手机时间由最初的5小时下降到1小时,被试C一天玩手机游戏的时间由最初的5小时下降到0.5小时。干预后三位被试手机依赖量表得分分别为:25分、24分、21分。

被试D、E、F在使用手机时间、次数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被试D上课时使用手机时间和上自习时使用手机时间明显减少。被试E通过手机获取信息、与人沟通的时间大大减少,同时现实生活中与同学面对面交流次数增多。

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被试F手机使用次数明显减少,睡前玩手机时间大大缩短。6名被试在咨询结束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回访中手机依赖量表得分显示不存在手机依赖问题,且6名被试在结束咨询后均未复发。

他们通过对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学习,形成了一套高度兴奋的、积极正确的程序准确的运用到刺激情境中,并发挥作用。

同时能够运用已有元认知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类似情境问题,效果显著。这表明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具有明显的干预效果,高效且不易复发。

三、元认知干预技术干预大学生手机依赖高效性原因探究

首先,元认知干预技术干预大学生手机依赖从情绪入手,以情绪为核心因素,看到导致大学生手机依赖不同情境下的条件性情绪。以两位被试为例,导致被试C手机依赖主要是其在玩手机游戏过程中体验到愉快情绪不断循环放大的结果。

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而无法摆脱手机游戏的焦虑情绪和被试C自我责任感成为其前来求助的动机,以认知调整为前提基础,在干预的过程中把握改变动机情绪。

将被试C成功对抗自己玩游戏想法的情绪和自我责任感不断循环放大,在不断的学习中让新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成为主导情绪。

被试D上课时候使用手机时间长,主要是其错误的理解老师叫自己回答问题的意思,将自己没回答上来问题且没被允许坐下时的尴尬和对老师的气愤与上课时玩手机的情境联结在一起,形成条件性情绪反应。

致使被试D每到这个课题上拿起手机体会到的都是当时的情绪状态,该情绪状态下推动自己使用手机的行为,从而形成消极的复杂系统循环增强系统。

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在干预的过程中从情绪入手,通过认知调整改变被试对当天上课发生事件的认知评价性情绪,再将被试D曾有过上课的愉快体验与上课行为建立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消除原有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应。

其次,在干预过程中,采用放松训练和暗示学习结合的方式,让被试通过肌肉的渐进式绷紧放松和风景想象使自己进入宁静、愉快的状态,再通过情感组织者调动被试积极情绪,在积极情绪下通过暗示学习向被试输入新的程度性知识。

暗示学习让被试在这种放松状态下对新程序的学习效果达到平时学习效果的十几倍,所以在放松状态下仅仅几次的干预就能达到平时几十次的学习效果,对行为的改变是高效的。

在对手机依赖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会产生正迁移作用,针对被试D上课时玩手机的情境进行干预时,自习时玩手机的时间也有所下降,这种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干预效率。

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最后,元认知干预技术干预大学生手机依赖高效、且不易复发与自始至终的防复发指导是分不开的。

咨询的整个过程也是学习元认知干预技术的过程,被试学习元认知干预技术,能够运用技术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的问题,补充知识,调整情绪状态,输入新的程序知识,最终形成元认知智慧。

最终达到被试能够随时监控自己的情绪状态,在情绪有所波动的时候能够马上运用小策略调整自己,不易复发。

元认知智慧的形成能够让被试在遇到新问题和新情境时也能够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始终保持平静、轻松的心理状态,不易产生新的问题,原有问题也不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