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华大学1个月内发18份讣告,院士教授频频离世,难道是疫情惹得祸吗?这两天,打开头条,简直是哀嚎遍野。不是这个同事“阳”

作者:风言逸语

清华大学1个月内发18份讣告,院士教授频频离世,难道是疫情惹得祸吗?

这两天,打开头条,简直是哀嚎遍野。不是这个同事“阳”了,就是那个朋友的母亲、孩子走了,呼吁国家恢复封控的声音不绝于耳。

不过,国家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优化调整,肯定是经过科学研判的,对“放开”后面临的各种问题,也肯定是有充分的预估和应对的,不可能再倒退回去。

事实上,虽然现在“阳”的人不少,但轻微或无症状者居多,远远没有网络上传播的那么严重。至于因感染而致死的病例,也没有官方的数据,不排除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故意制造恐慌。

近日,一位网友晒出清华大学内部info系统的截图。在一个月内,清华大学官网上发了18份讣告,离世的多是学校离休老师、老干部与职工,其中不乏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

无独有偶。近期,北大也有多位老教授离世。虽然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老教授扎堆去世,绝对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有些人趁机拿来说事,攻击国家的防疫政策,认为是“放开”导致的恶果。其实,这些离世的教授基本都是80多岁、90多岁的高龄老人。

俗话说,七十古来稀。现实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都提高了,但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在生命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谁都无法抗拒自然衰老。古代帝王哪个不追求长生,天天高呼“万岁”,哪一个也没活到100岁。

民间有句话,“老人难过冬”。冬天是老年人离世的高发期,原因是老年人大多都有基础病,冬天温度低,容易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这些变化,老人就容易出现心肌缺氧、缺血、心肌梗死。

说实话,冬天本来就容易生病、感冒,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孩子来说,自身抵抗力差,最容易造成身体不适。选择这个点突然全面“放开”,让人觉得不好理解。三年都过来了,其实不差这一两个月。

钟南山院士称:疫情开放过程中和开放以后,老年人是最需要保护的群体。从清华和北大的讣告密集起来,老年人不仅容易中招,也是死亡高发人群。所以,老年群体更要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放开是必然的选择,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放开”之后的阵痛在所难免。与其抱怨和恐慌,不如科学理性对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作息规律,加强饮食营养,放松心情,预防比吃药管用。

现在,网上遍地都是带节奏的消息,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发泄情绪,编造各种虚假信息,诋毁国家放开的防疫政策。那些嚷着恢复“封控”和“静黙”的人,不是脑子进水,就是别有用心。

前世界卫生组织一名博士曾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这几天,陆续有朋友在微信里跟我说“我阳了”,状态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其实,“阳”不可怕,比“阳”更可怕的是人云亦云的焦虑感。

清华大学1个月内发18份讣告,院士教授频频离世,难道是疫情惹得祸吗?这两天,打开头条,简直是哀嚎遍野。不是这个同事“阳”
清华大学1个月内发18份讣告,院士教授频频离世,难道是疫情惹得祸吗?这两天,打开头条,简直是哀嚎遍野。不是这个同事“阳”
清华大学1个月内发18份讣告,院士教授频频离世,难道是疫情惹得祸吗?这两天,打开头条,简直是哀嚎遍野。不是这个同事“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