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作者:趣史微视频

“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自2008年下台之后,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一直流亡海外。每当有人劝其向中国寻求援助时,他总会凛然地如此回击。

穆沙拉夫在位期间,他一方面与中国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与美国合作反恐,可谓是功勋卓著。

然而,美国人的釜底抽薪和国内政党的反戈一击,最终成就了其“悲情英雄”的角色。

那么,穆沙拉夫和中国有怎样的渊源?他又是为何被迫远离政坛的呢?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穆沙拉夫)

一、“硬汉”穆沙拉夫:合作中国,提振经济

1999年10月,穆沙拉夫将军兵不血刃,成功地推翻谢里夫政府,接管巴基斯坦政权。

当时的巴基斯坦风雨飘摇,刚刚成立的军政府面临着四个主要挑战:

沉重的外债和国内债务;高财政赤字和低创收能力;贫穷和失业上升;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出口停滞不前。

因此,穆沙拉夫将“重振国家经济”作为重中之重。他继续采取税收制度改革,并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巴两国的贸易额连年上升。

穆沙拉夫执政期间,巴基斯坦的经济情况明显好转。在与中国合作的过程中,巴基斯坦的各个部门都取得较大发展。

(穆沙拉夫)

2000年以后,巴基斯坦政府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条约,并自主地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成效颇丰:

巴基斯坦的财政和账户赤字不断减少,工业生产显著复苏;

通货膨胀低于预计水平出口和汇款增加,外汇储备显著增长。

及至2003年,中国主动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无偿援助,巴基斯坦的经济逐渐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穆沙拉夫也亲切地称呼中国是“巴基斯坦人民最亲密无间的朋友”。

在穆沙拉夫执政时期,巴基斯坦的国民经济实力增强,人均收入不断提高,贫困状况得到缓解。在2002-2007年五年间,巴基斯坦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3%。

在穆沙拉夫执政之前,巴基斯坦在2000、2001、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为3.5%、2.0%、3.1%。可见,该阶段,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有些令人失望。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穆沙拉夫)

然而2003-2008年,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速度突飞猛进。英国经济学家情报所研究巴基斯坦的经济状况得出:在2003年,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8%,为1990年以来的最高值。

穆沙拉夫激动地表示:

“巴基斯塔的经济终于在2003年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宏观经济运行比预期好。这都离不开中国朋友的无偿援助。”

据巴基斯坦政府《经济调查》公布的数据,2004-2005年度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8.6%。

2005-2006年度,尽管遭遇到能源价格飞涨和大地震造成的影响,但是在中国的援助下,巴基斯坦的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6.6%。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穆沙拉夫)

因此,在穆沙拉夫执政时期,巴基斯坦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其几十年以来表现最好的,经济增长明显稳定并富有弹性。这其中是离不开中国的鼎力帮助的。

但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国内还面临着严峻的反恐形势,因此穆沙拉夫不得不和美国展开合作。但这正是与美国的“合作”,导致了穆沙拉夫最终的下台。

二、微妙的美巴关系

美国“9•11”事件发生当天,穆沙拉夫应巴外交部建议,及时发表了声明,并发表电视讲话,谴责恐怖分子的卑劣行径,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巴基斯坦愿意与美国站在一起,愿以各种方式帮助美国。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9•11”事件)

穆沙拉夫政府参与美国领导的防恐联盟,不仅有自己的利益考量,更有美国的强大压力。

2001年9月12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通过外交热线直截了当地告诉穆沙拉夫:

“你要么和我们站在一边,要么成为我们的敌人”。

此后,美国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对巴基斯坦的要求更加露骨:

“如果巴基斯坦选择与恐怖分子站在一起,那么巴基斯坦就准备好被炸回石器时代”。

对于美国方面的强大压力,穆沙拉夫政府进行了细致的权衡利弊,最终“被迫”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反恐联盟。

虽然巴基斯坦在支持反恐战争方面的措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但它还必须对国内和地区的反对势力保持高度警惕。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巴基斯坦反恐)

巴基斯坦国内在不断地发生暗杀、绑架、袭击和爆炸等事件,尤其是在2003年12月,穆沙拉夫在11天内连续两次遇袭的事件表明:

巴基斯坦国内反对其政府参与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大有人在,加之巴基斯坦国内本身存在的民族冲突、宗教分歧以及贫富不均使得矛盾进一步加剧。

因此,反恐战争与国内安全是穆沙拉夫政府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为了维护国内政权稳定,穆沙拉夫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在美国看来与其反恐目标不符的政策。

正因为此,在穆沙拉夫执政时期,双方在反恐合作上龃龉不断。实际上,美国与穆沙拉夫政府是在反恐上的分歧随着反恐战争的深入,日益明显。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巴基斯坦反恐起初收效颇丰)

在反恐战争初期,美巴合作之所以良好,是因为双方的利益目标冲突较少:

美国支持巴基斯坦恢复对外关系和恢复濒于崩溃的国家经济,相应地巴基斯坦支持美国推翻塔利班政权。当反恐前线转移到巴基斯坦西部边界,搜寻塔利班与基地组织残余势力时,巴基斯坦国内民众的反美倾向日益强烈,极端势力活动日益频繁。

美国要求巴基斯坦积极配合其在阿富汗反恐战争的同时,对逃至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残余势力和部落地区的宗教极端势力予以坚决打击。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巴基斯坦士兵)

而巴基斯坦政府认为应“以打为主,打和结合”,对于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残余势力可以采取坚决打击的政策,但是对于部落地区的宗教极端势力,只要其不支持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不与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对抗,即可采取谈判的方式进行处理;而与极端势力谈判,却是美国所不能容忍的。

在美国的暗中操纵下,巴基斯坦国内对于穆沙拉夫的态度日渐走低,形势岌岌可危;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的反恐措施也受到质疑,国内指责声不断。

三、掣肘不断,频临下台

其实,穆沙拉夫之所以无法成功地解决恐怖主义问题,难以控制局势,一个最根本的内在因素就在于他是在1999年10月通过一场不流血的军事政变上台的,并在2001年6月宣誓出任巴基斯坦总统,2004年的全民公决结果使穆沙拉夫拥有总统和陆军参谋长的双重身份至2007年11月。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穆沙拉夫)

政变上台的他身兼数职,虽然军政权为各党派保留了宽松的活动空间,然而合法性一直依然受到各党派政治势力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质疑——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将穆沙拉夫赶下台的企图。

穆沙拉夫的政权是典型的“总统军政权”,亲总统政党和军人集团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两根支柱。

在军人集团方面,穆沙拉夫与2007年11月24日辞去军职,脱去军装的一个最深远影响无疑是使其和军队之间产生距离,在巴基斯坦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度,没有军队支持的文职总统只是一个虚职,说话根本没有分量。

穆沙拉夫由过去的直接领导巴基斯坦变成通过基亚尼上将的遥控指挥,接替穆沙拉夫担任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的基亚尼主张“军队不参与政治权力斗争”——这导致穆沙拉夫与军队的关系增添了许多过去不会有的不确定性。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穆沙拉夫)

此外,巴基斯坦部分中下层官兵并不满穆沙拉夫反恐政策,例如巴基斯坦安全部门于2006年11月16日对50名受到嫌疑的军官的审讯中,尽管他们拒绝透露暗杀总统事件是否与“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有关,但外界普遍认为,后者才是案件的幕后黑手。

美国一直是穆沙拉夫政府反恐的力挺者,反恐是双方追求的共同利益。但双方的反恐方式和对待恐怖份子又存在认知差异。

比如说,巴基斯坦军方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改变以往的军事打击为主的政策,大转向与部落武装谈判方式,让美国和北约盟军对巴基斯坦政府极为不满。

2006年9月初,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同境内北瓦济里斯坦部落特区内支持塔利班的武装分子签订和平协议,同意撤出在该区内的上万名驻军,以换取当地民兵组织解除武装。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穆沙拉夫)

穆沙拉夫政府坚称,让部落人民远离武装组织,必须停止暴力,发展当地的经济,因此唯有签订和平协定这一途径。

然而,美国情报机构于2006年7月17日出台的“国家情报评估”就直指,巴基斯坦此举是“养虎为患”,让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分子在该区找到栖身之所,重起炉灶,认为是巴基斯坦政府向塔利班的妥协。

对美国而言,基地组织与塔利班都是要铲除的对象,但是巴基斯坦政府处于对本民族,宗教的认同对塔利班余情未了。

巴基斯坦反恐需要的是美国的财政援助,不仅仅为了反恐而反恐,还需要美国经济援助以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贫困问题。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巴基斯坦国内安全局势恶化又使美国怀疑穆沙拉夫政府的反恐能力,又以减少经济援助相威胁。

在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之下,穆沙拉夫局势堪忧。

四、危难时刻,不牵扯中国

2006年,巴基斯坦宗教力量回潮势头迅猛,宗教政党联盟开始与政府关系决裂。主要原因是宗教政党联盟在国会中获得一定的席位,并且在巴基斯坦最保守的两个省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执政。

此外,巴基斯坦的“草根”力量逐渐构成巴基斯坦社会稳定的严重威胁之一。这股草根势力包括由保守的宗教领袖控制的清真寺,及其下属的宗教学校。

实际上,在穆沙拉夫执政初期,他曾经和宗教势力有过一段较好的关系,2003年在第一次全国和省议会选举中,宗教政党迅速崛起并给予穆沙拉夫大力支持,以此换取宗教势力在西北边境地区德执政地位。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美国反恐)

然而,3年后,宗教政党作为军政府的“反对派中的同盟军”角色于2006年7月公然与政府决裂,并与前总理穆斯林联盟纳瓦兹·谢里夫领导的谢派穆盟和贝娜齐尔·布托领导的巴基斯坦人民党结成反穆沙拉夫同盟。

2007年,从宗教政党到“草根”宗教势力,从基层党派到最高法院,巴基斯坦形形色色的反军政权势力或立约结盟、或单独行动,向穆沙拉夫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势,穆沙拉夫遭遇到他执政8年来最严峻的挑战,这场政治风暴起源于2008年3月穆沙拉夫的行政权与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乔社里的司法权直接的斗争,究其本质,巴基斯坦军人集团与官僚政党精英阶层持续半个世纪的权力斗争的延续。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美国反恐)

尽管军人政权为其他党派保留了宽松的活动空间,然而其合法性仍然受到后者的强烈质疑,并且各党派始终没有放弃将穆沙拉夫赶下台的企图。

2007年3月,穆沙拉夫以滥用职权、释放军情部门扣押的恐怖分子、以及少数法官的一些举动干预了行政和立法部门的工作等多项指控,宣布解除乔社里首席大法官职务。

乔社里被停职后,巴基斯坦法律界人士连同宗教势力纷纷动员支持者上街游行,酿成了巴基斯坦近年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

同年7月间,巴基斯坦上诉法院最终裁定乔社里复职,军人集团没能在第一回合击破司法部门阻扰穆沙拉夫连任的企图,为之后的巴政治危机连环爆发埋下了诱因。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最高法院危机”尚未结束,巴首都伊斯兰堡又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宗教极端分子劫持外国公民、袭击警察事件,即“红色清真寺事件”。

这些冲突使穆沙拉夫政权的处境更加不利,此次事件彻底使穆沙拉夫疏远了本国强大的宗教势力,并导致宗教势力根基雄厚的边远地区安全形势的恶化,巴政府苦心维持的部落地区和平局面付之东流。

经过最高法院危机和红色清真寺事件的两轮角逐,穆沙拉夫的孤立处境更加明显。

最终,巴基斯坦的政治格局进行了重新的洗牌,在政党方面,议会选举结果产生了不利于穆沙拉夫的政权。

2008年8月18日下午,穆沙拉夫发表了电视讲话,表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愿意辞去总统职务。

下台之后,穆沙拉夫便开始了逃亡生涯。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穆沙拉夫)

数年之间辗转十数个国家,既要躲避巴基斯坦国内反对派的追击,又要逃避美国人的追踪。

在其逃亡期间,曾有人向穆沙拉夫发问:

“你在位期间,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是那么的好,难道不想要去中国避难吗?”

每当听到这样的问题,穆沙拉夫总会凛然的回应:即使在异国流亡,也绝不会去向中国寻求帮助。

这并不是因为穆沙拉夫对中国心怀芥蒂,而是因为他心里明白:中国绝不干涉他国内政。自己贸然向中国求援,只会拖累中国。

如此大义,闻者皆是感慨落泪。

结语:

尽管穆沙拉夫的上台存在争议性,但他在位期间,中巴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巴基斯坦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全新的飞跃——他为“巴铁”的铸造添砖加瓦;

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我宁愿流亡,也绝不会向中国求助

与此同时,穆沙拉夫也积极地想在“反恐”上有所作为,怎奈国内民众并不完全认可他的政策,将其捧到最高处的美国最后竟是釜底抽薪。

恰如众人所说的那般,穆沙拉夫是一位“悲情英雄”。

参考资料:

张力.新阶段反恐战争:巴基斯坦的处境与美巴矛盾[J].南亚研究季刊,2008(2).

兰江,龙兴春.巴基斯坦政府与部落武装媾和及其对美巴关系的影响[J].南亚研究季刊,2007(1).

兰江.脆弱的联盟——美巴关系解读[J].南亚研究季刊,2007(4).

朱幸福.走在钢丝上的美巴关系[N].文汇报,2007-11-06(7).

张利军.布什政府对巴基斯坦政策及美巴关系前景[J].国际问题研究,2005(4).

胡仕胜.脆弱的美巴“非北约盟友”[J].世界知识,2004(8).

伍福佐.在僵局中出现转机的美巴关系[J].南亚研究季刊,2003(1).

陆水林.巴基斯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5.

孙士海.南亚的政治、国际关系、及安全[G].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5.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