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如果说一个浸透了女性血泪的封建陋习,那么“童养媳”一定算其中一个。

翻开中国历史,命运悲惨的“童养媳”比比皆是,这个陋习到了近代都还存在,一直到解放后才慢慢杜绝。被这一陋习荼毒的女性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名人之后。

今天要说的主角刘爱琴就是其中之一。她是刘少奇的长女,却在年幼时被卖给一户人家做童养媳,自此骨肉分离十一年。

直到2020年去世之前,刘爱琴都没见过亲生母亲。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尽苦难的女性,却依然保留着一颗柔软无私的善心。她去世前留下的遗嘱,让人感动至深。

这位伟大的女性身上究竟有怎样心酸的故事?她的遗嘱又是什么呢?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刘爱琴

局势下的艰难抉择

1927年,湖北汉口。一名女子抱着襁褓中的婴儿敲开了一户人家的大门。这名女子,正是汉口市妇女协会组织部长何宝珍。她来到这里,是想将女儿刘爱琴托付给这户人家。

当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反动势力肆意追捕残杀革命分子,白色恐怖盛行,革命人士人人自危。

在这种情况下,刘爱琴再继续跟着何宝珍,无疑会面临生命危险。

在那个充满抗争与正义的年代,何宝珍的行为并不稀奇,更何况这是革命英雄的后代,所以即便家里再养一个孩子很困难,这户人家还是答应了何宝珍的寄养请求。

从此以后,这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中就多了个不明身份的养女。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何宝珍

时光飞逝,刘爱琴渐渐长大,成为了一名八岁的小女孩。这八年里,刘爱琴生活得不算好,但也绝对不差。

从小,刘爱琴就知道自己并非这家主人的亲生孩子,她的父母另有其人,但具体是谁,养父养母执意不肯说。好在,他们并没有因为刘爱琴是寄养的就苛待于她。

家里的生活虽然贫穷,但是也能勉强活下去,这也是刘爱琴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安宁日子。

但是好景不长。持续变坏的社会形势,让底层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艰难,本就贫穷的家庭,因为三个孩子穷得揭不开锅,实在养不起非亲非故的刘爱琴了。

生活所迫下,这户人家就将刘爱琴“送”到了亲戚家。说是送,其实就是卖,他们将刘爱琴卖给了别人做童养媳。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刘爱琴(左一)

年幼的刘爱琴,并不知道什么是童养媳,她只知道她过得很累。每天天还没亮的时候,刘爱琴就要起床劈柴。劈完柴后她还要扫地、去井边挑水、再烧火做饭。

年纪尚小的刘爱琴身体十分瘦弱,根本不能承受如此高强度的劳动,但只要她稍微懈怠一下,就会遭到毒打,小小的身体上满是青紫交错的伤痕。

那段时间,刘爱琴甚至不能吃饱饭,忍饥挨饿是常事,有两次差点被饿死。幼时的营养不良,让刘爱琴比同龄人都要矮小。

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刘爱琴过了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刘爱琴曾无数次想起自己的亲生父母。她感觉自己就像流浪儿,像无根的浮萍,不知道父母在何处,更不知道家在哪里。

直到1938年,周恩来托人找到刘爱琴,她才第一次了解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周恩来

命途多舛的英雄后代

她的母亲何宝珍是湖南道县人,出生于1902年。当时的中国刚经历辛亥革命,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一些贫穷落后的地方依然保留了一些封建恶俗。

10岁的时候,何宝珍就被卖给了地主的女佣当童养媳。为了挣开这吃人的枷锁,何宝珍在16岁时考上了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院,成功逃离了魔窟。

现在看来,何宝珍和刘爱琴的童年经历何曾相似。

不同的是,何宝珍凭着自己的力量挣脱了出去,而刘爱琴却在童养媳的泥潭里苦苦挣扎了三年。

1922年,何宝珍找到了毛泽东,毛泽东为她改名“何葆贞”,意为“永葆革命贞洁。”何葆贞很满意这个名字,这也是她的新生。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革命

1923年春天,何葆贞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她与志同道合的革命伙伴刘少奇结为夫妻。这之后,这对革命伉俪就日夜奔波在第一线,和众多进步人士一起,暗中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

1927年,何葆贞和刘少奇的第二个孩子刘爱琴出生。当时,大革命失败,革命形势日益紧张。何葆贞分身乏术,又担心女儿的安危,便只能将她寄养在一户工人家庭,等局势缓过来再接回孩子。

未曾想,母女俩这一别,竟再无相见之日。

1934年,因叛徒出卖,何葆贞身份暴露,被敌人判处死刑,英勇就义,年仅32岁。

而这一年后,刘爱琴的养父母走投无路将她卖了。在刘爱琴遭受毒打和奴役,想念自己的父母之时,她丝毫不知自己的母亲已经和她阴阳相隔,长眠于九泉之下。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刘爱琴(左一)

1938年,国内形式趋于安稳,刘少奇开始委托周恩来寻找刘爱琴的下落。

几经辗转,党组织找到了当年寄养刘爱琴的工人家庭,得知刘爱琴已经被卖给了汉口的一户小康人家,党组织又马不停蹄地去接人,终于在院子里看见了刘爱琴。

寒冬腊月的天气,瘦小的女孩儿穿着单衣单裤,小手冻得通红。她站在井边,正奋力地挑起木桶。木桶有她半个身子那么高,她颤巍巍地挑了起来,桶里的水不停晃荡,打湿了小女孩的裤脚。

革命英雄后代居然在这里受苦!党组织派去的人又气愤又心疼。在请示了周恩来之后,刘爱琴被带到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刘爱琴

在这里,刘爱琴认识了和蔼可亲的“周爸爸”,并且知道了母亲的英雄事迹。原来她不是流浪儿,她的母亲是巾帼英雄何葆贞,她的父亲是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

她还有两位兄弟,哥哥叫刘允斌,弟弟叫刘允若,刘允斌被寄养在老家,刘允若失散在乱世中,至今没有找到。

在武汉待了几天后,刘爱琴就被送到了延安。时隔十一年,她终于和自己的父亲见了面。

刘爱琴没有在延安待太久。1939年,刘少奇任新四军政委,即将去往前线,12岁的刘爱琴和哥哥刘允斌被送到了苏联,进入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学习。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刘少奇

这所国际儿童院是苏联设立的,面向全世界共产党人后代的特殊学校。刘爱琴在这个大家庭里茁壮成长,出落成亭亭玉立的花季少女。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国际儿童院受到波及,维生十分艰难。为了活下去,刘爱琴就和老师、小伙伴们一起去树林里砍树,开发耕地,自己种土豆、白菜和胡萝卜吃。

艰难的日子并没有把刘爱琴打垮,她在努力生活的同时,认真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

1946年,刘爱琴考上了莫斯科通讯技术大学,成为了经济系的一名新生。在这里,她认识了此生挚爱:费尔南多。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刘爱琴

费尔南多就读于莫斯科通讯技术大学无线电系。他是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西班牙工人阶级领袖伊巴露丽的外甥,两人可谓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相同的革命信仰让刘爱琴和费尔南多迅速坠入爱河,两人发展了一段甜蜜的异国恋,并在毕业之前结了婚。看起来,这是一段郎才女貌的美好恋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得知妹妹结婚,丈夫还是一名西班牙人后,刘允斌当即就反对两人在一起。

先不说两人的国籍不一样,文化也有差异,就说毕业后,两人应该何去何从?去西班牙还是回国?回国的话刘爱琴能承担得了两人的生活和学习吗?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刘允斌

刘少奇也和刘允斌持一样的态度,他让刘爱琴和费尔南多分开,回国后另找,目前以学习为主,但刘爱琴死活不同意。一时间,父女俩谁也说服不了谁。

1949年,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和阔别十年的女儿见了一次面。此时的刘爱琴已经怀有身孕,在父亲要求她要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时,刘爱琴痛苦万分地屈服了。她选择和费尔南多离婚,带着两人未出世的孩子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刘爱琴生下了她和费尔南多的儿子。她从费尔南多的姓氏中取了一个“索”字,将儿子命名为“索索”。接着,刘爱琴按照父亲所期望的那样,一头扎进了学习中。

1950年,刘爱琴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计委综合局,在计委扎根了八年的时间。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刘爱琴

八年,足够埋葬一段浪漫的爱情。一开始,刘爱琴和费尔南多还保持着书信联系,两人相互寄照片,费尔南多也会给孩子寄一些礼物。即便知道刘爱琴不能回到他身边,这个男人还是坚持等了她六七年。

然而到了后来,中苏关系破裂,两国之间通讯断绝,刘爱琴和费尔南多的联系也被迫中断。他们在没有对方的日子里各自成婚,这段恋情也戛然而止。

1958年,刘爱琴相应国家号召,主动要求下放到内蒙古,这在很多人眼中是不值当的行为。毕竟内蒙古不比北京,条件十分艰苦。然而刘爱琴还是去了,且一去不回头。

在内蒙古的那段日子,刘爱琴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窝窝头和玉米面。遇到恶劣的暴雨天气,房子就会被水淹,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刘爱琴等人

刘爱琴为此还找过父亲刘少奇,希望刘少奇能向相关部门打个招呼,解决一下她的住房问题。刘少奇严肃拒绝了,并告诫她不要搞特殊,群众能住的房子,主席的女儿为什么不能住?

此后,刘爱琴谨记父亲的教诲,再苦再难都没有喊过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老百姓的生活,她参加了一个调查组,奔波在基层之间,真切感受到了最真实的中国乡土社会。

刘爱琴在内蒙古一待就是20年。在这期间,她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过了父辈的接力棒,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党员。

然而不等她高兴太久,时代的风暴就席卷而来,将她打了个措手不及。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刘爱琴等人

感人肺腑的临终遗愿

1966年7月30日,刘爱琴被支部派去给父亲刘少奇送文件,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接下来的日子是刘爱琴不愿回想的噩梦。

这一路,她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哥哥,失去了弟弟,就连第二任丈夫,也在逼迫之下与她离婚。风平浪静后,刘爱琴只觉恍如隔世。她抱着三个孩子,内心悲怆又茫然。

1979年,正在河北师范大学任教的刘爱琴恢复了党籍和公职,父亲刘少奇也成功平反,恢复了清誉。

四年后,刘爱琴被调入北京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担任俄语教师和副教授。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刘爱琴(左)

因为在苏联生活了十年,刘爱琴的俄语非常好,甚至能自己编写教材,学生们都很喜欢她。

1989年,刘爱琴和第三任丈夫组成了新的家庭。千帆过尽后,刘爱琴身边终于有了陪伴她的人。

71岁时,刘爱琴去了一趟莫斯科,她打算为自己那段无疾而终的恋情划一个句号。心怀愧疚的她期待能见费尔南多一面,却得到了费尔南多早在1963年就因车祸去世的消息。刘爱琴听完当场嚎啕大哭。

从苏联回国后,刘爱琴的生活就趋于平淡。但退休后的她一点也不闲着,每天都有事情做。

受父亲刘少奇的影响,刘爱琴到老都保持着阅读和运动的习惯。八十多岁的她,不仅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还有着不逊于年轻人的活跃思维,整个人的状态十分年轻。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刘爱琴

刘爱琴每年都会去南京雨花台纪念母亲何葆贞。虽然她和母亲素未谋面,但母亲一直是她的精神支柱。除此之外,她也很想念当初收养她的养父养母。虽然他们把她卖了,但刘爱琴从未怨恨过他们。

“如果不是养父母给我一个家,我很难活下去。”刘爱琴说。此时的她已经九十岁,这次重回武汉汉口,就是为了寻回养父母及其子女,但最后的结果一无所获,这也成为了刘爱琴毕生的遗憾之一。

2020年6月7日,刘爱琴逝世,享年92岁。临终前,刘爱琴不忘父亲教诲,认真叮嘱子女,丧事一切从简,将她的遗体捐献,用于医学教育研究工作。

这位女性用她的无私,为挚爱的国家和人民贡献了最后一丝光热。

刘少奇长女:从小被卖做童养媳,中年家破人亡,去世前未见过母亲

刘爱琴

纵观刘爱琴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

幼时颠沛流离,青年时奋斗进取,老年则回归平淡。其中有深渊低谷,有急流波涛,也有岁月安然。

也许,刘爱琴做不到像父母那样轰轰烈烈,但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了自己的所有,这大概就是隐秘而平凡的伟大吧。

参考信息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周恩来解救刘少奇之女刘爱琴真相

《鲁豫有约:名门》:刘少奇之女刘爱琴:父亲是一位悲剧式的伟人

人民大学校友网:刘少奇长女刘爱琴,历经曲折,坦然生活

楚天都市报:刘少奇之女重返汉口出生地寻亲 寻找收养她的恩人后代

新华网:刘少奇长女忆往事:曾因托人买绒衣被父严厉批评

澎湃新闻:刘少奇同志长女刘爱琴逝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