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理学家:永远不要公开表扬一个人,后果很可怕赞美他人是一种好习惯,很多人都被如此教育着,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种赞

作者:第一心理

心理学家:永远不要公开表扬一个人,后果很可怕

赞美他人是一种好习惯,很多人都被如此教育着,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种赞美都是合适的,假如赞美处于不适合的场景中,过多的溢美之词只会让周围的人愈发尴尬。

不妨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正在逛一家店铺时,旁边的店员正在夸另一位顾客好看,此时你的第一反应会是怎样的?假如这个顾客与你关系亲密,大多数人的反应都将是消极的,并且被夸奖的顾客与你的关系越为亲密,你的消极反应就越显著。

这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夸赞固然让当事人获得了愉悦的心情,但却给旁观者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所以赞美这件事并非全然是好处,有时候它还会适得其反。

大家一定要看清场合再去夸别人,千万不要没讨好当事人,反而让群体中的其他人生出抵触之心。

无论是职场中还是生活里,居于高位的人总会通过公开表扬某一个人,以此来鼓励整个团队前进,比如职场中的优秀员工评选学校里的三好学生评选等等。

在面对表现优秀的职员或同学时,管理者和老师们一定会采取与众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他们,颁发奖状奖品,或是给予口头上的表扬。

其实这种表扬的坏处远大于好处,如果你公开表扬一个人,那周围的其他人都是被比较的对象,尽管一部分人被夸赞了,但另一部分人却受到了否定,就像是被插上了负面的标签一样,不仅如此,被表扬的那个人还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进而被周围的人羡慕嫉妒乃至于报复。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嫉妒是一种极其常见的情绪反应,它分为两种分别是良性的和恶性的,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祝贺学习好的同学属于前者,但如果被表扬的那个人正好与他们关系匪浅,那么良性的嫉妒则会进一步升级变成恶性的嫉妒。

嫉妒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并非来源于盲目的比较,它只会在特殊的情景中出现。

假如与被表扬的那个人相比,他们并不觉得对方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而自己之所以不成功,仅仅是没遇到合适的发展机会时,他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不公平的。

随之而来的便是嫉妒心理的诞生,这种主观感受上的不公平无法得到客观条件的认可,于是嫉妒的情绪不断发酵,他们越是无法证明他人的认可是不公平的,他们就越发嫉妒那个被赞许的人,所以公开表扬一个人绝不是好事,这无疑给他的社交环境埋下了无数多的雷。

培养自恋者

不可否认,能得到权威人士的公开认可绝对是最大的幸运之一,予了好评,他们便沾沾自喜,外界给他恶评,他便愤愤不平。

当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完全将由外界搭建,他就很容易变成自恋者。此时当他再一次获得了高度的认可后,他们就会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是最特殊的存在。

原本就自恋的人将表现得更加明显,一举一动都像个骄傲的公鸡,这类人最常做的事就是到处炫耀或是沾沾自喜。

还有一类人属于隐性的自恋者,他们的表达方式就比较委婉了,尽管这类人很少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优秀,但他们却总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散发出整个世界都欠他的或是他天生处于弱势地位,所有的人都应该保护他的氛围,一旦特权受到了威胁,他们就将展现出巨大的敌意和攻击性。

自恋和低自尊这两点相生相伴,一个人越是低自尊就越难以接纳自己,从而认为身上布满了缺点,另一方面他们又会在被他人表扬后暗自欣喜,认为自己其实很特别。

正因如此,表扬虽然让人愉快,但一定要区分场合,用对的场合能让被表扬的人受到激励,但用错了场合则会给他的社交状况带来巨大的隐患。

与此同时,大家也不要过分依赖他人的评价,你的价值终归是由自己决定的,只有当你忽视了外界的声音,用客观理性的目光审视自己,你才能做得愈发优秀。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表扬一个人也会带来可怕后果这件事呢,一起聊聊吧。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心理学家:永远不要公开表扬一个人,后果很可怕赞美他人是一种好习惯,很多人都被如此教育着,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种赞
心理学家:永远不要公开表扬一个人,后果很可怕赞美他人是一种好习惯,很多人都被如此教育着,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种赞
心理学家:永远不要公开表扬一个人,后果很可怕赞美他人是一种好习惯,很多人都被如此教育着,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种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