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Confluence

(OurChanging Seas V)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艺术家 Courtney Mattison 受美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的委托,从环境科学和海洋生物中觅得的灵感,采用珊瑚作为主角,创作了这件约 8.5 米高的陶瓷装置——Confluence (OurChanging Seas V) 。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艺术家之所以选择陶瓷作为材料,是因为黏土和釉料的基本成分——碳酸钙,是构成珊瑚礁骨骼的基本元素。利用陶瓷强调珊瑚礁的脆弱性,旨在唤起人们对蓝色地球的保护意识。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仅在这 37㎡ 的空间里就存在着近 600 种不同种类的珊瑚礁,是海洋在陆地上的延伸。

整个装置呈螺旋状结构,中心的珊瑚、海葵等海洋动物色彩艳丽,象征着健康的海洋环境。然而,旋涡的边缘与尾部渐渐褪色,意味着海洋灾难愈演愈烈,保护海洋环境迫在眉睫。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艺术家艺术地呈现气候变化的后果,希望激发观者对于珊瑚礁的联想,使人们切实地感受到自身与珊瑚礁之间的联系,从而促使居民与决策者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生态环境。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Come Home Again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英国艺术家 Es Devlin 耗时四个月创作了一个发光的雕塑——“Come Home Again”。这座大型公共设施位于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 gallery)外,是泰晤士河对岸圆顶圣保罗大教堂的一个剪切比例模型。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这些铅笔画描绘了伦敦的濒危物种,其中包括伦敦优先保护名单上的243种动植物,包括鸟类、甲虫和蛾子,以及真菌、鱼类和野花等。

Es Devlin 的 243 幅草图被放大,印在可持续使用的桦木层上,剪裁并展示在圆顶的横截面上,背面贴有 LED 条用于照明。该结构由回收钢和拉伸织物制成,环保的哑光漆面,将装置的碳足迹降至最低。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白天,好奇的人们就能坐在其中,享受被艺术作品包围的真切快乐,走近圆顶,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图纸,也可以扫描二维码了解每种物种的故事。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当夜幕降临,“Come Home Again”的魔力被释放。伦敦的合唱团体的歌声与鸟类、蝙蝠和昆虫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感官体验。同时,濒危物种的形象也会随着演出被点亮,激发人们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希望这不是人类见到这些动物的唯一机会。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该大型公共装置是一个教育、沉思和保护行动的空间,艺术家表示,“Come Home Again”旨在通过引起公众对这些濒危物种的关注,来强调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它邀请人类在繁忙的日常中片刻抽身、驻足,倾听那243个生物的名姓,去看、去听、去感受所处的家园,而这将改变一切:钢铁铸就的城市同样是物种和文化相互联系、交织的连续网络,无论以何种方式伤害它、忽视它,都是在同时伤害人类本身。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

·END·

免责申明 | 文章的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头条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头条号,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感谢理解!

阅读原文

案例 | 脑洞大开的艺术装置(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