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了高效利用时间,我做了一周「时间记录」试验

作者:林小西
为了高效利用时间,我做了一周「时间记录」试验

作者 | 林小西来源 | 林小西(ID:mrlinxiaoxi)

本文共计6121字,预计阅读16分钟。

你好哇,我是林小西。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

每天感觉什么事都还没有做就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了;

总感觉只有夜晚才属于自己所以偶尔会报复性熬夜;

每个周末、月末都记不起这段时间自己做了些什么;

……

如果有以上这些情况,说明你可能是陷入了时间黑洞。

所以,咱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这篇文章较长,但是我保证,看完这篇文章,你会对自己的生活和时间有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考。

说不定从此就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不用多久,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想想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呢?

01.

警惕时间黑洞

什么是时间黑洞?

大家都知道,黑洞属于物理天文学概念,意思是时空曲率大到连光都无法从其中逃逸的一种天体。

简单来讲,黑洞,就是可以吞噬一切的存在。

“时间黑洞”,就是代指那些在我们无察觉的状况下,吸引我们深陷其中的无意义事件,它们如同黑洞一样吞噬掉我们大量时间,扭曲了我们对时空的知觉,消耗我们的工作效率。

举个栗子:

你应该会有这样的体验:

你在无聊时刷手机,刷短视频或者打游戏的时候,有没有感觉时光过得飞快?

不累,不渴,不饿,也不会困,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从早上玩到天黑,从天黑玩到凌晨,仿佛进入了时光黑洞。

猛然抬头一看时间,才发现自己已经沉迷了这么久。

“时间黑洞”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现象:

我们一开始目标明确地去做某件事,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被不断出现的信息吸引,比如手机弹窗的不断推送,旁人的打扰等,以至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偏离目标,浪费的时间不断膨胀。

一旦我们分心,偏离目标,那我们就要花更多时间再去完成手头的任务,所以就造成了时间的浪费。

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容易中招的“时间黑洞”,包括“微信时间黑洞”、“游戏时间黑洞”、“视频时间黑洞”、“聊天时间黑洞”……

为了高效利用时间,我做了一周「时间记录」试验

02.

你真的很忙吗

互联网时代下,生活节奏变得飞快,人仿佛都是在被推着向前走。

大家步履匆匆,看着仿佛都很忙的样子。

很多人恨不得自己一天24小时能活出48小时的效果。

《小强升职记》这本书中这样写道:

我发现你我都属于“确实很忙”的人,但是“确实很忙”的人还要分两种:一种是会自我管理的人,另一种人则不会。

这两种人忙碌的内容和结果都截然不同:前一种人用20%的时间完成了后一种人用80%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前一种人忙着打发闲暇的时间,后一种人则忙着煮方便面和熬夜。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工作做不完,觉也不够睡。

但是,你真的很忙吗?

又或者说,你的8小时工作时间,真的完全用在了工作任务上了吗?

答案可能是未必如此吧。

我也是这样,比如写这篇文章时,我需要搜索资料,但是微信聊天窗口一直在弹出消息、搜索信息时也会出现“哎~这个概念我没见过点进去看看”“微博又有新瓜了我要看看”……

大家的工作时间,可能就是被这些“弹窗时间黑洞”“聊天时间黑洞”切分得七零八落的。

别小看这些短时的切分,积少成多的时间浪费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切换导致你完全没办法进入工作的心流状态。

回想一下你工作时的状态是不是这样:

工作ing,微信闪了,回复消息,等待对方回复,注意力切换回工作,微信又闪了,继续回复,再切换到工作,如此循环往复……

发现了吗?工作中真正消耗你的时间杀手,是切换状态。

大脑在不断切换到不同的状态,不断重复着「清除-写入」的工作,难以进入心流状态。

你以为你是在工作,但是工作状态被不间断地破坏,导致你真正用在工作、思考和执行上的时间,极其有限。

为了高效利用时间,我做了一周「时间记录」试验

03.

时间记录

看见即降服

去年9月份的时候我读过一本书,叫作《奇特的一生》。

书中记述了柳比歇夫,他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事件-时间日志。

也就是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

期间他不断完善这一统计方法,并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

在这里摘抄部分日志为例,比如: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时二十五分。

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柳比歇夫通过他所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了惊人的成就:

他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相当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

他的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

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及彼尔姆大学;

……

我也是在看完《奇特的一生》,被柳比歇夫时间记录的详细性和持续性、以及他一生的惊人成就深深震撼了。

但是,我真正开始实践这种方法,却是直到今年年末,也就是上周。(为自己的拖延悔恨不已ing)

在这里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一周7天一共有多少个小时?

看看你能不能脱口而出呢?

我们都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但是一周7天可能就要思考一下了,一共是24×7=168小时。

为了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我在上周工作日的5天时间里,做了一个关于「时间记录」的试验。

具体时间利用如下:

2022.11.14 周一

0:00--7:00 睡眠

7:00--7:30 阅读《马上写出好文章》

7:10--8:00 早饭

8:00--8:21 送家人上班

8:35--9:30 阅读《马上写出好文章》

9:30--9:50 烤红薯

9:50--10:10 网易公开课观看《知乎万赞:5本让你目瞪口呆的好书》半佛仙人

10:10--11:04 阅读《马上写出好文章》+《人生效率手册》+《一个故事的99种写法》

11:04--11:30 取快递

11:30--12:50 午饭

12:50--13:20 洗衣服+拆快递+整理内务

13:20--13:50 整理书架

14:08--14:55 公众号内容编辑

15:00--17:50 画画

18:00--18:51 晚饭

18:51--21:50 陪伴家人

22:00--7:00 睡眠

可以看出:

睡眠:7h+2h=9h(超过8h)

吃饭:51min+20min+80min+51min=202min≈3.4h(消耗过多)

读书:30min+55min+54min=139min≈2.3h

工作学习:20min+47min=67min

所以,投资自我的时间=139min+67min=206min≈3.4h

2022.11.15 周二

7:00--7:10 阅读《马上写出好文章》

7:10--8:00 烤红薯+早饭

8:00--8:20 送家人上班

8:30--9:30 阅读《马上写出好文章》读完✓

9:30--11:10 阅读《一个故事的99种写法》读完✓

11:10--11:30 阅读《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变现的能力》

11:30--11:50 休闲

11:50--13:00 午饭

13:00--14:50 画画

14:50--17:50 返回曙光退房

17:50--18:50 取快递+准备晚饭

18:50--20:00 晚饭

20:00--22:00 买花盆+盆栽+洗碗

22:00--23:00 洗漱

23:00--7:00 睡眠

可以看出:

睡眠:7+1=8h

吃饭:50min+70min+70min=190min≈3.2h

读书:10min+60min+100min+20min=190min≈3.2h

工作学习:0

休闲:20min

所以,投资自我的时间=190min≈3.2h

2022.11.16 周三

7:00--7:30 阅读《风格练习》

7:00--7:40 烤红薯

7:40--8:05 早饭

8:05--8:15 送家人上班

8:15--8:30 签到类APP

8:30--11:30 学习L先生写作课03

11:30--12:00 休闲

12:00--13:10 午饭

13:10--14:00 理发

14:00--15:00 公众号内容编辑

15:00--18:00 画画

18:00--18:40 做晚饭

18:40--19:15 晚饭

19:15--20:00 画画

20:00--21:30 洗漱

21:30--23:00 追剧《最好的我们》

23:00--7:20 睡眠

可以看出:

睡眠:7+1=8h

吃饭:25min+70min+75min=170min≈2.8h

读书:30min

工作学习:180min+60min=240min=4h

休闲:30min+90min=120min=2h

所以,投资自我的时间=30min+180min+60min=270min=4.5h

2022.11.17 周四

7:20--8:00 早饭

8:00--8:20 送家人上班

8:20--9:00 搜索整理书籍

9:00--11:10 学习L先生写作课04

11:10--12:00 签到类APP+搜索书籍

12:00--13:30 午饭

13:30--14:30 整理内务+打扫卫生

14:30--17:45 画画

17:50--18:48 做饭

18:48--19:10 休闲

19:10--19:50 晚饭

19:50--20:30 核酸+饭后散步

20:55--21:30 洗漱

21:30--22:40 追剧

22:40--7:00 睡眠

可以看出:

睡眠:7h20min+1h20min=8h40min

吃饭:40min+90min+40min=170min≈2.8h

读书:0

工作学习:2h10min

休闲:22min+1h10min=1h32min

所以,投资自我的时间=2h10min≈2.2h

2022.11.18 周五

7:00--7:20 阅读《风格练习》

7:00--7:40 烤红薯

7:40--8:00 洗漱

8:00--8:30 早饭

8:30--11:40 学习L先生写作课04+L先生公号文章

11:48--13:15 午饭

13:15--14:30 公众号内容编辑

14:30--15:30 搜索书籍

15:30--16:30 休闲

16:30--17:50 接家人下班

17:50--18:30 买菜+做晚饭

18:30--20:30 休闲

20:30--22:00 洗漱

22:00--23:15 追剧

23:20--8:00 睡眠

可以看出:

睡眠:7h+40min=7h40min

吃饭:30min+87min+40min=157min≈2.6h

读书:20min

工作学习:3h10min+1h15min=4h25min≈4.4h

休闲:1h+2h+1h15min=3h15min=3.25h

所以,投资自我的时间=20min+3h10min+1h15min=4h45min≈4.75h

为了高效利用时间,我做了一周「时间记录」试验

以上是统计上周5天工作日内的时间消耗。

我本以为自己的时间利用率挺高的,但是记录下来之后,还是被这个结果吓了一跳!

所以其实还是有很多时间被白白浪费掉的,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时间黑洞,在我们不经意间,时间便从指尖溜走。

一天的24小时,除保证睡眠8小时外,本应还有8小时用于工作,8小时属于自己。

但是细算下来,真正用于投资自己的时间,一天只有2~4个小时。

除了日常必须事务之外,很多零碎时间就这样被我“休闲”掉了。

你也可以尝试一下「时间记录」这个方法,看看自己多少时间用于工作、睡眠、提升自己、休闲娱乐……

在记录的过程中,切记要如实记录,而不是自我欺瞒和自我安慰,这样不仅没有效果,还会让自己陷入“感觉还不错”的陷阱之中。

此外,时间记录的颗粒度也要尽量细化,比如以分钟为单位。

这样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时间有效利用率,而且采取以分钟为单位的计时方式,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格外在意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紧迫感,从而提升时间使用效率。

看见即降服,时间管理最好的方式就是记录下来,这样你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你的时间黑洞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去处理。

为了高效利用时间,我做了一周「时间记录」试验

04.

人最宝贵的是什么

《奇特的一生》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

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

猫叔也在《一年顶十年》中说过:时间就是你的命。

一旦你对此坚信不疑,那么在花时间这件事上,你就会变得非常慎重。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你还记得上个月末、上个周末这段时间自己做了些什么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就要注意你是如何使用你的时间了。

我们的记忆是靠什么?答案是靠事件。

我们的生活是拿事件来做标志的。

它们仿佛是路标,但很多人的路标之间却是一片空白……

如果我们自己慢慢吞吞,那么生活就不等人。

我们好像只能使用经过精选的时间,我们记得的也只是一生中最精彩的时刻。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误区:少于半个小时的碎片时间,对我们来说不算时间。

我们只承认整段整段的时间,只承认不受客观环境和偶然事件干扰的大段时间。

在我们看来,只有在这样的时间里,我们才打算大显身手。

短一点的时间,我们马上会借口外界干扰、借口客观条件而认为不适用。

但是我们的生命,就是由这样毫不起眼的每一分每一秒构成的。

只有在观念上对于时间的流逝保持高度敏感,才有可能开始成为一个有效的时间管理者。

为了高效利用时间,我做了一周「时间记录」试验

05.

要管理的不是时间

而是自己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写到:

时间是个问题,可是“管理”它却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因为那是几乎做不到的事情。

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地一如既往地流逝。

“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类做的一厢情愿而已。

换言之,我们能做的顶多就是发明改进测量时间的工具罢了,但是依然没有办法左右时间的流逝。

人们真正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是又活在各自的版本之中。

改变自己,才意味着属于自己的那个版本的世界将随之而变,包括时间的属性。

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和行动,这样自己的时间才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都必然因此焕然一新。

李笑来老师在前言中写到: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奇特的一生》也如此写到:

我们可能会懊悔自己已经虚度很多年华,无法利用柳比歇夫的经验。

甚至不值得去计算,到底曾无缘无故白白浪费了多少岁月和多少其它别的东西。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又应当有亡羊补牢的精神:

既然任何一段时间都不算短,那就说明同时间建立一种新的相互关系在任何时候也不算晚。

不管一个人的残年还剩多少,不管这一念头是在人生哪一个阶段产生的!

甚至可以说,时间剩得愈少,就愈应当更明智地使用时间。

人生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随时都可以重来,去追寻人生新的可能性。

把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中最后的一天来对待,你会发现你的时间利用效率会高很多。

另一方面,只有在观念上承认自己对时间的流逝无能为力,我们只能管理好自己,才能在行动上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让时间成为自己的朋友。

这篇文章较长,如果你读到了这里,可以给自己点个赞,恭喜你!你已经做好改变的准备了。

最后,希望你也能够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拥抱人生更好的版本。

• End •

『往期文章』

推荐|10月看的电影和书,都在这里了

28岁裸辞,我终于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千万粉丝旅行博主,如何做到用文案说哭张含韵?这本书给了我答案

为了高效利用时间,我做了一周「时间记录」试验

作者:林小西。满地都是六便士,你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图片:《楚门的世界》&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