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石油战争如何让海湾国家一夜暴富?

作者:不严肃问题研究室

提起中东那个地方,大家脑补的画面就是一群穿着帐篷飙骆驼的封建王爷,这就错的非常离谱了,实际上中东那个地方只有8个主要产油国,它们分别是: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和巴林。

阿拉伯土豪主要产自后面那六个,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海湾国家”。

石油战争如何让海湾国家一夜暴富?

据统计,海湾地区的石油已探明的储量占到全球总量的一半,天然气的储量也相当可观,光是卡塔尔、阿联酋、沙特三国的储量就超过了23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量的14.8%。

海湾六国的人口加在一起不到6000万,经济总量却超过了1.41万亿美元,除了阿曼,其他五国的人均GDP都超过了2万美元,卡塔尔更是达到了6.88万美元,不过这些国家都不能称为发达国家,因为六国的经济完全依靠石油、天然气,一旦全球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改变,经济就会现大问题。

01

实际上,海湾地区暴富也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二战前,海湾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落后,地广人稀,还都是沙子和石头,气温常年维持在40度以上,属于地球上为数不多的人类禁区。

沙特刚建国的时候,除了在麦加靠信仰收个门票,剩下的就只能牵着骆驼搞沙漠旅游,当时的沙特,别说老百姓穷得就只能玩沙子,就连国王的家里也没什么余粮。

其他像卡塔尔、阿联酋这样的国家,50年代前,对外贸易主要靠打渔、采珍珠,但是到了70年代,日本的人工养殖珍珠开始倾销国际市场,珍珠价格暴跌,海湾地区一时找不到替代产业,国家经济差点被搞破产。

海湾国家的经济起步是从发现石油开始的。

上世纪30年代,沙特发现了石油;50年代卡塔尔、阿联酋、阿曼陆续找到了油田,但这些石油资源都被外国资本控制,中东的王爷们只能分到极少的一部分利润。

比如当年美国人跑到沙特找石油,经过几轮谈判最终和老国王签了个协议,协议规定,加州标准石油公司可以在方圆113.92万平方英里的沙漠里勘探、开采石油, 相当于占到沙特国土面积的70%。

而沙特政府除了可以获得一次性的几万英镑的现金外,还能每年拿到5千英镑的租金。如果美国人找到了石油,沙特国王还能额外再收10万英镑,同时可以拿到石油销售的利润分成。

随后的几年里,美国人就开始沙漠寻宝游戏,美金砸进去上千万也没听见个响声,直到1937年,才发现第一口油田。

有了正反馈,美国人再接再厉,又陆续找到了更多的油田,并获得了巨额回报。而沙特国王只能按照合同拿点经济补助,每年大概是1500万美元。

石油战争如何让海湾国家一夜暴富?

02

这种局面一直到二战结束才发生根本改变。

进入50年代,中东地区的民族运动风起云涌,海湾国家的老百姓强烈要求收回石油的开采权,沙特第一个要求与美国人重新签订石油特许协议,分账比例改为一半一半,沙特国王每年获得利润也飙升到了1.1亿美元。

有了带头大哥的示范效应,其他国家也先后跟进,海湾各国的石油收入也开始有了明显提升,短短十年间,海湾国家的石油贸易收入就达到了90亿美元,超过了其他产品贸易的总和。

只不过海湾国家的经济依然拉胯,社会的经济结构还停留在原生态的农林牧渔,稍微先进点的产业就是开船跑运输,沿海建个货运中转站啥的。

另外,海湾地区的石油开采权仍掌握在“石油七姐妹”的手里,它们不仅控制了除北美以外90%的石油资源,还拥有石油市场的绝对定价权,通过这些西方石油公司的集体打压,中东地区的原油价格长期维持在1.8美元每桶,差不多是同期煤炭价格的一半,海湾国家获得的利润分成也是少得可怜。

而且,当时的海湾国家并没有完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国际上也没什么话语权,稍微一冲动,可能就会被大炮怼脸,国家根本没能力保护自己的民族经济和自然资源。

直到1956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美苏联手把英、法挤出了中东,海湾国家才看到了独立的希望,1961年科威特独立,1971年巴林、卡塔尔、阿联酋相继独立,海湾国家这才有机会考虑自己的石油利益。

为了和七姐妹抗衡,中东的主要产油国在1960年也成了一个组织,就是那个著名的“欧佩克”。

只不过阿拉伯国家貌合神离,说好的兄弟情义也是一碰就碎,组织是有了,但队伍不好带,明枪暗箭地斗争了13年也没斗过七姐妹,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欧佩克在1973年1月才好不容易把原油价格调高到了2.95美元每桶。

不过全民吃席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1973年的10月6日,埃及联合叙利亚的军队分别从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同时向以色列发起了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石油战争如何让海湾国家一夜暴富?

由于当天是犹太人的救赎日,以色列全国都在绝食休假,埃及和叙利亚把以色列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尤其是西奈半岛方向,埃及军队仅用4天就完成了预想的所有战略目标。

要知道,在前三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人被以色列军队按在地上反复摩擦,几乎都快盘出了包浆,阿拉伯的自尊也被锤得稀碎,而这次的偷袭虽然不怎么体面,但总算为阿拉伯世界出了一口气。

只不过埃及最终还是错付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取得明显优势的情况下,阿拉伯人原地思考人生,他们没有继续扩大战果,而是蹲在据点等着以色列军队打反击。

很快以色列就动员起40万的大军,同时又获得了美国的大量援助,尼克松甚至下令把美国空军所有能飞的玩意儿全都飞到以色列。

战争爆发一周后,以色列满血复活,一波反攻就把叙利亚的军队打崩溃了,随后以军又偷渡苏伊士运河,切断了埃及第三军团的退路,阿拉伯人再次陷入被动。

大家要知道,虽然下场玩命的是埃及和叙利亚,但在背后支持这两个国家的是整个阿拉伯。眼看自己先赢后输,阿拉伯的兄弟们就坐不住了,他们对自己进行了一番深刻检讨,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阿拉伯人打不过以色列,主要是欧美国家在背后搞幺蛾子,既然物理攻击没啥效果,那就用魔法来打败魔法吧。

03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时候,正好是欧佩克和七姐妹讨论新一轮石油定价的当口。欧佩克一口价,把原油价格提高到了5.11美元,涨幅高达70%,并且每月减产5%。

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个开始。

10月19日,美国恰如其分地宣布要对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就彻底激怒了阿拉伯国家。

利比亚当天就宣布向美国禁运石油,第二天沙特和其他海湾国家迅速跟进,对美国和欧共体集体断油,全球每天的石油供应一下减少了500万桶,石油价格也直接飙升到了11.65美元一桶,差不多是1973年1月价格的近4倍。

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就这么爆发了。

这次危机让西方经济遭到了沉重打击,光是美国自己,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20%,1974年还出现了经济负增长。

紧接着,1979年伊朗又上线了伊斯兰革命,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

石油战争如何让海湾国家一夜暴富?

也是在这一时期,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等一些头铁国家实现了石油公司国有化,也就是强行收回了外国公司的石油开采权,心态好的还能给外国公司一些补偿,朋克点的直接就实行零元购了。

沙特虽然嘴上不说,但身体很诚实,通过几年的软磨硬泡,也在1980年收回了石油的开采权,把阿美石油更名为沙特阿美。

两次石油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也大幅提升了海湾国家的经济实力。

从1973到1980年间,国际油价暴涨了20倍,海湾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甚至超过了欧美发达工业国的水平。根据资料显示,西欧所需石油的70%-80%,美国所需能源的30%以上,都需要海湾国家供给。

如果没有中东的石油,恐怕全球经济都会陷入瘫痪,所以美国常年在海湾地区放着两个航母战斗群,是生理上真实反应,谁要敢拿中东石油说事,美国人就会毫不犹豫地把航母开到对方的脸上,因为石油不仅关乎美元在全球的流通,更关乎到美国自己的工业生产。

04

两次石油危机也让美国深刻地意识到,能源缺口不能只依赖中东,必须在自己身上找潜力,只有自己产油,美国的能源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所以从80年代开始,美国人就埋头在北美找油,美国的本土石油公司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迅速成长。

当然,中东的王爷肯定不会等着美国石油公司做大,他们采取了各种非物理层面的打压行动,目的就是限制美国石油公司的发展。

最近的一次行动是在2014年,沙特说服欧佩克大量增产,结果只用了4个月时间,沙特就把石油价格从100美元一桶降到了40美元每桶。

大家要知道,中东那个地方的石油,油质好开采成本还非常低,平均每桶的成本低于10美元,而美国开采一桶原油的成本要在36美元,油价跌到40美元每桶,美国公司基本就没钱可赚,成本控制差点意思的,就直接宣布破产了。

当时美国的石油产量从每天960万桶降到了850万桶,每天减产100万桶,结果造成上百家石油公司相继破产,成千上万的石油工人因此失业。

那些侥幸活下来的公司只能自我剥削,想尽办法压低成本,甚至不惜代价地借钱找油,通过这轮洗牌,美国石油公司也开始自我迭代,如今美国的页岩油开采技术领先全球,并且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页岩油大规模商业开采的国家。

2021年,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日均生产接近1000万桶,全年产量超过了7亿吨,排在第二的是俄罗斯,产量约为5.3亿吨,沙特第三,约为5.15亿吨。

今天美国和海湾国家的关系,不仅是军事上的盟友,还是石油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所以也就不难理解,最近这几年沙特和美国的关系是越走越远。

石油战争如何让海湾国家一夜暴富?

石油让海湾国家一夜暴富,但摆在眼前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

中东那个地方乱得一塌糊涂,但好在有石油撑着,封建土豪能够用钱把老百姓养起来,国家就能维持正常运转。但未来能源转型的趋势不可逆,石油经济难以维持,花钱养百姓的模式也就没办法继续玩下去。

2020年,沙特的石油收入超过了国家财政收入的60%,但仍然出现了13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预计到了2040年左右,沙特的收入会减少25%-40%,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扩大,可问题是,沙特的人口在快速增长,60%都在25岁以下。

换句话说,就是沙特的收入在减少,但需要养活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未来老百姓吃饭的问题不解决,那解决的很可能就是王爷吃什么饭的问题了。

海湾国家普遍患有石油路径依赖,唯一的出路就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国家转型,如今沙特、卡塔尔、迪拜都把宝押在了建设一个新型科技城市的目标上,但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靠堆砌美元解决的,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转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新能源普及的脚步越来越近,这对所有的中东产油国都是个火烧眉毛的大事。

此文完。